林晓光:令和元年的日本政局:从参院选举到安倍新内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7 次 更新时间:2023-12-08 18:28

进入专题: 日本政治  

林晓光 (进入专栏)  


令和元年的日本政局:从参院选举到安倍新内阁

2019年的日本,除了启用新年号、天皇即位大典的热闹和吸睛,政局的变动也一如既往地引人关注。从第25届参议院选举到安倍组成新一届内阁,日本政局有哪些变与不变、未来一个时期的走向如何?本文拟作一些简单的分析研判。


一、参院选尘埃落定 安倍丸欲将何往?


日本国会参议院的半数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今年改选124个席位:在单一和多议席选区产生74个议席,另外50个议席由全国比例代表投票选出。执政联盟在2017年众院选举赢得三分之二多数席位。

7月22日,日本第25届参议院选举结果出炉,最终数据:自民党57、公明党14、立宪民主党17、日本维新会10、共产党7、国民民主党6、令和新选组2、社会民主党1、其他10。安倍首相领导的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获得71个改选议席,加上对修改宪法态度积极的“修宪势力”一共为81个议席,与79个非改选议席合计为160席,未能达到足以在参议院发起修宪动议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这意味着,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丢掉了改选前控制三分之二参院席位的优势地位,但仍稳控半数以上席位,在除修宪以外的其他法案讨的立法程序中仍掌握政局运营的主动权。投票结果巩固了安倍的执政地位,尽管日本与韩国关系恶化、将与美国进行艰苦贸易谈判,但反对党的挑战很难撼动自民党和安倍政权。执政联盟采取何种措施健全国家财政,稳定养老、医保、老年照护等社保体制,如何处理对美贸易协定谈判和对韩贸易摩擦将成为今后在经济领域的重点课题。

为助力参院选举,安倍政府在选前提出了给贫困家庭发放生活补助、对低收入家庭的高校生减免学费等惠民措施。安倍在竞选中反复强调执政以来企业收入、就业人口和农产品出口的增加,幼教和老年照护人员工资提高等业绩,但在野党和媒体批评他“过分夸大成绩”,对修宪的重视远高于经济发展,没有拿出解决经济结构深层次问题的方案。据参院选举期间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民众最关心的课题第一是如何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第二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日本政府和执政党必须采取措施回应国民关切。

目前制约日本社会发展的难题有:少子化、老龄化,社会保障、增税等。

1.日本已连续4年出生人口低于100万人,2018年人口净减少45万人(连续14年减少)。由于人均寿命延长,65岁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比率分别达到28.1%、20.7%,因此带来养老金、医保等社会负担的日益加重。社保支出已占日本年度财政支出预算的30%,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将持续增加。如何在社保不断增加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政府将依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会议每5年出台的报告调整具体政策。该报告近几年的基调都是减轻财政负担,降低社保支出。2004年多个政党提出逐步将养老金标准从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60%下调至50%的方案,引起民众反感。本应在6月份发布的本年度社保制度改革报告,因此被政府推迟到参议院选举之后。围绕社保制度改革,朝野各界将会激烈争论。

2.安倍政府自今年10月1日起把消费税从8%提高至10%,作为教育无偿化的经费来源。虽然出台了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食品减税等多种措施,以弥补增税对民众生活的冲击,但增税对经济、民生构成的负面冲击无可回避。2014年消费税从5%增至8%导致日本经济停滞3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对日本出口的影响开始显现,日本政府谋求最大限度地抑制增税对经济景气的影响,为防止经济下滑采取了增收2万亿日元的对策。

3.如何应对日美经贸谈判和日韩贸易摩擦,也是日本政府的重要课题。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份访日期间,同意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再进入日美实质性经贸谈判,以支持自民党的选情。但这个支持并非没有代价,美国要求增加对日农产品出口,无疑将打击日本的农牧业生产,影响农牧民对自民党的支持;日本要求美降低对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标准对美开放,显然也不符合美国的要求;日美贸易谈判取得成果应无疑问,问题在于各方的利弊得失。

4.日本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将韩国移出贸易白名单,是对韩国最高法院判决日企赔偿二战中韩国劳工一案的反制措施,韩国指责日本用贸易手段解决外交纠纷,并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决。反过来,韩国半导体生产下降又影响日本电子成品生产。日本政府7月开始对韩国实行限制出口措施,8月初以安全保障为由把韩国从“白名单”国家中剔除,8月28日零时正式生效。作为回应,韩国8月12日决定把日方排除出韩方贸易“白色清单”,8月22日宣布不再与日方续签《军事情报保护协定》。主张维护自由贸易制度的日本对邻国发起贸易制裁,会不会给国际社会留下了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的负面印象?


二、安倍修宪之心不死 何来“梦碎”?


虽然国内主流媒体和学者自嗨于“安倍修宪梦碎”的乐观论断,但只是一厢情愿、盲目乐观,日本的情况并非如此。尽管持积极态度的“修宪势力”在参院选举后失去发起修宪动议所需的2/3以上议席,但安倍首相仍坚持要在任内实现修宪的夙愿,试图拉拢在野党中的修宪力量,重建2/3以上的“修宪势力”。对于安倍政府的修宪冲动,执政伙伴公明党态度谨慎,在野党保持警惕,民众和社会舆论两极分化,前景依然不明朗。

1.执着“修宪梦”

安倍继承了外祖父岸信介的“政治DNA”,修宪是其毕生追求的终极政治目标。尤其是这次参院选举中,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首次态度鲜明地高举“修宪”大旗正面投入选战。无论是竞选过程中,还是选举结果出炉后,安倍一直以修宪为旗号,反复向民众喊话,“是选择就宪法进行讨论的党,还是选择不讨论的党”,明确表示“无论如何都希望在任期内实现修宪”,表明2021年9月总裁任期届满前实现修宪的强烈意愿。选举尚未结束的21日晚,安倍即于富士电视台节目呼吁讨论修宪问题称“我想让各位国民好好讨论(修宪问题)”,“作为我个人的使命来说,自然希望在剩余任期中发起修宪问题”。安倍的自民党总裁任期到2021年9月结束还剩两年多。“任期内修宪”的提法比他先前提出“2020年施行新宪法”的最初计划有所推迟。次日,安倍在自民党总部举行的记者会强调,“为制订宪法修正案,在参众两院均为第一大党的自民党决心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至少应该讨论修宪是国民作出的判断,希望在野党正视这一民意”。敦促在野党加入修宪讨论。显然,参院选举结束后安倍不仅没有“修宪梦碎”,反而大造舆论、加速推进修宪。只能说明:参院选举后执政党在国会两院依然占据过半数议席,安倍政权稳定,修宪信心增强;安倍对修宪陷入停滞颇感焦急,希望任期内取得突破。但日本各在野党均反对安倍的修宪主张。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说,“把这样的选举结果认为是‘应讨论修宪’有些牵强”,“到底有没有修宪的必要性现在还不明确”。参议院选举获胜的第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代表枝野幸男表示,“现在没有推进修宪讨论的必要”。

2.重建“修宪势力”

参院选举后,对安倍推动修宪持积极态度的“修宪势力”在国会参议院失去发起修宪动议所必须的2/3以上议席,对安倍的“修宪梦”确实构成冲击。但长袖善舞的安倍转而取灵活姿态,呼吁各在野党:“跨越朝野政党之分,反复推敲能够获得2/3以上议员赞同的修正案。不拘泥于自民党草案,展开灵活讨论”。针对“修宪势力”参院议席跌破“2/3”底线的现状,安倍放软身段、竭力拉拢,声称“国民民主党内部仍有许多人认为应该进行修宪讨论”,意在发动包括部分在野党议员的修宪讨论。安倍握有解散牌之专权却没有选择解散众议院、实现众参两院同时选举,也不无动摇分裂在野党、重建“修宪势力”的意图。尽管安倍不断向在野党伸出橄榄枝,但由于各党处境不同、修宪主张各异,安倍能否如愿凑成“修宪势力”在参议院发起修宪动议所必须的2/3以上议席,仍在未定之天。

首先,国民民主党尽管主张推动修宪,但认为在未明确自卫权范畴的情况下,尚不具备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时机。该党此次参议院选举失利,为着眼于下次众议院选举时保持与“反修宪力量”—立宪民主党、社民党和共产党的选举共斗与国会合作,也很难在修宪问题上向安倍递交“投名状”。

其次,自-公执政联盟成员的公明党虽然支持推动修宪讨论,但主张“加宪”,即在坚持现行宪法和平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加入新理念,反对自民党修改宪法第九条的主张,对于安倍提倡的修正第九条态度消极慎重。党首山口那津男称,“有必要对特意把自卫队写入宪法进行认真讨论”。干事长齐藤铁夫也对媒体称,“这反映了民意希望的不是凭借数量优势强行推进,而是细致地加以推进”。由于自民党在参议院已丧失单独过半数席位,执政伙伴公明党的重要性提升和话语权加重,对安倍的修宪活动构成了强有力的牵制。执政联盟内部调整将成为未来政坛运行的一大焦点。

第三,民意反对修宪。日本共同社于参院选举结果揭晓后的7月22、23日实施电话舆论调查显示,被选为优先课题的“养老金、医疗、护理”以48.5%居首,“景气和就业等经济政策”以38.5%紧随其后,“修宪”以6.9%排在末位。自民党和安倍内阁的支持者中,也只有8.4%选择修宪为优先课题。认为“修宪势力”跌破2/3议席的结果“很好”的比例大幅超出认为“不好”的比例。日本民众普遍希望安倍政府把执政重心放在民生方面,而不是“不务正业”“揠苗助长”地推动修宪。但安倍认为执政联盟在参院选举获得改选议席过半数,表示:“得到了在稳定的政治基础之上要推进新令和时代国家建设这一强有力的信任”。说明他对参院选举结果和舆论民意诉求的解读与认知出现了偏差。

媒体普遍认为,大部分选民投票给自民党既不是积极评价安倍的政策或业绩,也不是赞同其修宪主张,最大的动因是没有其他合适选项。日本各主要媒体的历次民调,以及此次参议院选举48.8%的战后第二低的投票率都支持上述分析,也再次证明了民众对政治的失望,但安倍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共同社举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56%的受访者反对安倍政府修宪,大幅超过32.2%的赞成者;对于“修宪势力”在参议院丧失2/3席位,29.8%的受访者认为“很好”,12.2%认为“不好”,56.2%认为“无所谓”。认为安倍政府应优先应对的9个课题选项中,“医疗、退休金、看护”与“景气和就业等经济政策”最受关注,分别获得48.5%和38.5%的支持,“修改宪法”仅获得6.9%支持,在所有选项中排名最末。

安倍以“国民已作出‘审判’”为由,为推进修宪讨论摇旗呐喊,明显背离重视养老金和经济政策的社会民众舆论。在野党猛批安倍的发言是“妄想”,执政党内也不断传出要求安倍自重的呼声。不同于安倍对参院选举结果的“解释”,自民党资深议员也语气冷淡地说:“首相有些勉强,可能是自己在演说中呼吁修宪,但全国的候选人却无人主打修宪。”安倍一厢情愿地主张“至少(修宪)讨论是应该进行的这一国民审判已经作出”。而舆论调查却显示,“反对”安倍政府执政期间修宪的不仅是在野党的支持者,在联合执政的公明党支持者中也达到63.6%。

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在选举战中持批判安倍的立场,联合推举候选人的共斗奏效,在改选数为1的选区中实现10胜,因此必将继续坚持抗争。立宪党代理党首长岛妻昭23日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表示“(安倍)断定国民已作出审判,然而国民却感到很违和。”他指出:“公明党反对将自卫队明确写入《宪法》第九条,(安倍自身)根基不稳”,“先在执政党内理顺之后再呼吁在野党才是正常顺序”。立宪党代表枝野幸男于22日凌晨记者会称:“不允许恶改宪法的势力已超三分之一。民意十分明确,讨论已无必要进行。”在参院选举中以1人区为主与立宪民主党开展合作的共产党书记局长小池晃认为安倍发言是妄想,强调“多数国民并不支持修宪,(民调结果)证明了首相的招牌主张完全没有深入民心”。《京都新闻》的一篇社论说,尽管参院选举中执政联盟自-公两党达到了赢得改选议席过半的目标,维持了政权稳定运营的态势,但修宪势力未能保持发起修宪动议所需之2/3以上议席,可以认为修宪时机已渐行渐远。

目前,修宪势力在日本参议院控制160席,只比2/3多数需要的164席少4席,揆诸日本政政治史,个位数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堑。在野党和无所属的议员之中,内心倾向于修宪的又何止数人?如果仅仅因为此次参院选举修宪势力未达2/3多数而沾沾自喜曰“安倍修宪梦碎”,不啻于闭目塞听、自我安慰。见微而不能知著,何以谈政治、谈政策、论国际关系?《京都新闻》此论或许过于乐观了吧?

3.日本政局 欲向何方?

截至2019年10月21日,安倍首相总计在任2856天,已超过其外叔祖父佐藤荣作成为战后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到11月20日,安倍任职天数超过桂太郎(2886天)成为日本宪政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7月的参议院选举后,安倍表示希望在令和时代能够有更大的作为。7月21日深夜,被日本社会和舆论称为对安倍政权6年半政绩进行“审判”的参议院选举落下帷幕。自民党此次参院选举的目标是总议席过半数(123议席),即在改选议席中获53席位以保证继续执政。选举结果自民党57、公明党14、加上未改选议席,一共控制139席,超过预定目标16席,实现了国政选举六连胜,再次确保了政治运营的稳固基础。共同社在参院选举结果出炉后实施的全国紧急电话舆论调查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为48.6%,比6月调查时的47.6%上升了1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为38.2%。安倍政权可以凭借这个基本盘执政到2021年,真正成为日本战后执政期最长的政权。参议院选举后,安倍表示希望在令和时代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党内人事:高层调整成焦点

鉴于8月下半月至9月,七国集团(G7)峰会等“外交日程较多”。安倍在7月30日的自民党高层会议上指示,拟于9月安排参院选举后的内阁改造及自民党人事,但“不会在8月内实施。希望大家养精蓄锐。有关人事调整的构想“完全是白纸一张。我想从现在开始从容思考”。党内高层的任期将在9月底到期,安倍拟在改组内阁的同时进行党内高层人事调整。

焦点之一,二阶俊博的职务安排。干事长二阶俊博任职期间,自民党赢得众参两院选举胜利,有人认为应论功行赏、予以留任,也有人觉得任期过长、要求更换。安倍在记者会上称:“在干事长的领导下,我们赢得了选举。”弦外之音倾向于留任。

焦点之二,“后安倍时代”的菅义伟、政调会长岸田文雄等人如何安排?

焦点之三,与安倍对抗的原干事长石破茂势力将会和政权保持怎样的距离?

焦点之四,安倍会否“四选四任”自民党总裁?安倍的总裁任期还剩两年,此次参院选举获胜,有人提出修改自民党章程,规定“可四次连续参选总裁”。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21日晚在“东京FM”一档节目中说,虽然党内有各种争论,但安倍总裁任职期间业绩不少,言下之意赞同安倍第四次参加总裁选举。安倍的第三次自民党总裁任期到2021年9月为止,如果有意第四次参选,自民党还需要修改党章规定。二阶提及“四连论”可以看做是为本人和本派在党政人事调整中获得有利安排而先声夺人。从内政关联外交的现实来考量,无论安倍如期执政到2021年9月,还是谋求连选第四任自民党总裁,都会尽力维持“长期政权”、追求“政治安定”,这是否有利于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及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平稳发展?

内阁改组 孰留孰去费思量

关于内阁改组,安倍准备让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和官房长官菅义伟留任,安倍22日在党总部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两人“作为内阁的重要支柱一直提供支持”, “政府的骨架不会改变”。安倍在参院选举中强调10月增加消费税的必要性,主张经济政策继续以“安倍经济学”为核心,所以拟留任两大政府骨干以利于政策落实,以及自民党在国政选举中连续获胜。对安倍而言,麻生是盟友,菅义伟是亲信。从2012年12月安倍政府成立至今7年时间,两人一直作为政府中流砥柱肩负重任。

国会人事 参议院的女议长

安倍宣布8月1日召集选出参院新议长的临时国会。参院议长必须来自在第一大党,自民党拟提名前副议长山东昭子(比例代表、麻生派)出任参院新议长,因为她已8次当选参议员、次数最多。山东出任议长是参议院继2004年扇千景之后又一位女议长。关于何时解散众院、举行大选,安倍仅表示“不排除一切选项”,未明确表态。

在野党:重整旗鼓再集结

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反面就是在野党的衰落与分裂。2007年民主党上台执政是战后日本政坛上又一次政党轮替、政权交替,本来有可能推动形成“两大政党制”。但派系林立、意见多歧的“大拼盘式”民主党政权缺乏执政经验,内部矛盾重重,仅仅几年后就黯然下台,给日本社会带来动荡和苦涩的回忆,被很多选民视为“一场噩梦”。此后,民主党犹如“过家家”似的动荡、分化、组合,实力和资源在内斗中几乎耗尽,毫无挑战自民党之力,从而成就了“安倍一强”、“自民党独大”。安倍在参院竞选过程中反复疾呼:“我们最大的争点就是在安定政治的前提下推进迈向新时代的改革,还是重新返回那个混迷的时代?”依靠“政治安定”这个关键词赢得了选民们的青睐。

立宪民主党参院选举后议席略增,确保了第一大在野党的地位和主导权。而国民民主党议席未增,运营形势严峻。立宪民主党党首枝野幸男7月30日在国会与众院党团“重振社会保障的国民会议”负责人、前首相野田佳彦举行会谈,确认将在下届众院选举中为使在野党获胜而加强合作,就今后积极交换意见达成共识。野田对在野党统一候选人在参院选举32个改选1人区中10个选区获胜给予肯定。这个成功的范例或许成为下届众院选举时在野党争取选战胜利的杀手锏?第一次参加国政选举即获得议席的令和新选组的动向也值得关注,很可能成为加重政治天平倾斜的砝码。

但除了竞选策略、选举组织和竞争手段之外,政策创新才是最重要的。朝野政党此次参院竞选中在年金问题上打嘴仗。执政党主张维持既有制度,但并未充分阐释维持现行制度的好处;在野党虽极力呼吁增加低收入者的年金,但其主张并未超出现行制度框架。竞选口号或选举语言的“花样翻新”,不足以代替政策制度的“内涵创新”。“年金问题”反映出日本社会严峻的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合理解诀,成为朝野政党论辩博弈的焦点。但在野党并未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什么能让选民们信服的新政策。如果日本能为高龄化社会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范例或经验教训,也可以视为“高龄先进国”日本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值得各国予以关注。


三、安倍新内阁:能否维持稳定?如何应对挑战?


2019年9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4岁)敲定了改组内阁和自民党的人事安排,新组建的内阁强调“稳定”和“挑战”,决定让几年来一直作为安倍内阁骨干的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78岁)、官房长官菅义伟(70岁)留任,同时还任命了一些较年轻的内阁成员。综合日本NHK新闻网、共同网等多家日本媒体的报道,前内阁的19名阁僚中更换17人,首次入阁的13人,是安倍内阁最多的一次,女性为2人:高市早苗総務相(58岁)と橋本聖子五輪相兼女性活躍担当相(54岁)。副总理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和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全部留任,说明安倍考虑人事任命从一开始就重视政权的稳定。

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了阁僚名单。:副总理(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总务相:高市早苗、法务相:河井克行、外务相:茂木敏充、文部科学相:荻生田光一、厚生劳动相:加藤胜信、防卫相:河野太郎、农林水产相:江藤拓、国土交通相:赤羽一嘉、经济产业相:菅原一秀、经济再生担当相兼全世代型社会保障改革担当相:西村康稔、环境相:小泉进次郎、国家公安委员长、防灾担当相:武田良太、复兴相:田中和德、一亿总活跃担当相兼冲绳·北方事务担当相:卫藤晟一、地方创生担当相:北村诚吾、科学技术担当相:竹本直一、奥运相兼女性活跃担当相:桥本圣子。安倍在11日内阁改组后的记者会上表示,“期望拿出成果”。

安倍晋三首相(64)は11日、第4次安倍再改造内閣の顔触れを決め、菅義偉官房長官(70)が閣僚名簿を発表した。環境相に小泉進次郎元復興政務官(38)を抜てき。外相に茂木敏充経済再生担当相(63)、防衛相に河野太郎外相(56)が横滑りした。19閣僚のうち17人がポストを交代。初入閣は安倍内閣最多の13人で、女性は高市早苗総務相(58)と橋本聖子五輪相兼女性活躍担当相(54)の2人だった。留任は麻生太郎副総理兼財務相(78)と拉致問題担当相を兼ねる菅氏のみだ。高市氏と厚生労働相の加藤勝信自民党総務会長(63)は再登板。皇居での認証式を経て、11日夕に正式発足する。法相に河井克行・党総裁外交特別補佐(56)、文部科学相に萩生田光一党幹事長代行(56)、農相に江藤拓首相補佐官(59)、経済産業相に菅原一秀元財務副大臣(57)、国土交通相には赤羽一嘉公明党政調会長代理(61)が就任する。復興相は田中和徳元財務副大臣(70)、国家公安委員長兼防災担当相は武田良太元防衛副大臣(51)、沖縄北方・1億総活躍・少子化対策・消費者行政担当相は衛藤晟一首相補佐官(71)、科学技術担当相は竹本直一元財務副大臣(78)が就く。経済再生担当相の西村康稔官房副長官(56)は全世代型社会保障改革も担当。地方創生担当相に北村誠吾元防衛副大臣(72)を充てた。[1]

安倍首相9月11日以“安定与挑战”为方针调整了内阁和自民党高层的人事,由于距离安倍任期结束还有2年时间,所以此次人事安排的重点是修宪与“后安倍时代”的接班人梯队,安倍为此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1.自民党内的人事安排

安倍优先考虑政权运营的稳定,人事调整方针为“稳定与挑战”,自民党高层人事安排稳定优先,让在党内掌控局面的二阶俊博(80岁)继续担任干事长,让希望出任干事长的政务调查会长岸田文雄(62岁)留任政务调查会长,前奥运大臣铃木俊一出任总务会长,党宪法修改推进部长下村博文出任选举对策委员会长,党国会对策委员长森山裕确定留任。

(1)干事长:二阶俊博?岸田文雄?

党内人事安排的第一块拼图是这一轮人事调整众目所瞩的最大焦点,即自民党“二把手”、负责政党运营的干事长一职,这个职务也将左右政权未来的最大课题——修宪的走向。二阶俊博为连任干事长在水面下积极进行了布局。8月中旬他致电安倍亲信、党宪法修正推进本部长下村博文,称“10月将在(自身选区)和歌山举行千人规模的宪法集会”,向安倍传递了“将推进修宪因而希望留任”的意向。使此前认为二阶对修宪不积极的安倍大为震惊,故吃惊地追问“是真的吗?”

对修宪的积极姿态成为安倍留任二阶为自民党干事长的加持砝码。造成了“更换二阶的话,党内力量将失衡,或成为政权的不稳定因素”的舆论氛围。

其次,二阶的亲信9月2日透露口风称“可以接受副总裁,如果像(已故)副总裁金丸信那样,谁都不会在意干事长了”。金丸在宫泽喜一政府时代完全掌控政党运营。言外之意即使被捧上副总裁的高位,二阶也不会放弃干事长主管党内事务的实权。这一警告对于安倍下定最后决心,无疑起到了催化剂和一锤定音的作用。安倍在人事调整前同二阶谈过话,表示将继续支持二阶。9月3日在自民党总部4层的总裁室,安倍于高层会议之前对二阶说“希望您留任”继续担任干事长,二阶回应称“将推进修宪的举措”。然而自民党内对二阶俊博留任不无杂音,既有高度评价其政治手腕,也有任职既久应该换人的论调,还有对他80岁高龄表示疑虑,更有人批评他为扩大本派势力而强势吸收无党派或原在野党议员的做法,这也成为优先“稳定”的政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

二阶俊博在 2016年8月前干事长因自行车事故住院之际“临危受命”,就任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任职期间一直坚定支持安倍,主导和运作实现了2017年众院和2019年参院两场国政选举的接连获胜,以及促成重要法案获得通过的国会应对而受到高度评价,其连任天数于上月刷新历史纪录。二阶身边人士要求其留任的呼声很高,党内部多数意见也认为:“没有撤换干事长的理由。”安倍亲信、曾任官房副长官等职务、安倍所属细田派的代理干事长萩生田光一(56岁)也支持二阶。此外二阶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关系深厚。最终在干事长博弈中胜出的二阶9月7日于福岛县举行的派系研修会上得意洋洋地表示:“伙伴集结起来将成为很大的力量,派系政治有什么不好?”

安倍(党总裁)原本考虑培养“后安倍”继任人选,曾想让岸田文雄出任干事长。党内有观点认为,保守色彩较轻、又不咄咄逼人的岸田文雄对于拉动在野党一起推进修宪讨论会更有利。特别是参议院选举中岸田派4人落选,即有人提出“为了不让岸田在后安倍时代埋没,最好是提拔一下”。作为“鸽派”岸田派领袖,岸田一直与安倍修改宪法第九条的主张保持距离。8月16日安倍进行暑假例行活动在山梨县富士河口湖町打高尔夫,今年首次邀请了岸田文雄,同时受邀的还有时任经济财政兼再生相茂木敏充、时任自民党总务会长加藤胜信,希望借助打高尔夫的机会4人一起进行深入讨论。岸田文雄也特意准备了新球杆,但由于台风登陆日本西部,聚会中止。看来是天不佑岸田啊。

安倍曾在二阶、岸田两人之间摇摆不定。二阶除已80岁高龄的不安因素之外,把在野党出身者强势纳入二阶派的做法也引发党内不满,有人认为“其在任超过3年,是换人的好时机”。直到8月26日安倍在法国的记者会上提出要进行“安定与具有挑战性的强力布局”,还在就干事长人选听取周围人员的意见。被认为对修宪犹豫不决的岸田深知安倍的修宪决心,于是8月30日拜访首相官邸对安倍说:“我准备高举修宪的大旗冲在最前面”,明确表示正式参与竞争,希望就任干事长。或许是预料到派系内对他立场转换的异议,岸田解释说“竞选承诺中提出党的修宪方案进行选举,我们不可能反对”。在去年的总裁选举中岸田选择不出马,继续支持安倍。瞄准“安倍之后”的总裁宝座,属意干事长之职理所当然,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也支持岸田。对岸田的印象发生变化始于应对日韩关系。围绕前劳工诉讼案和贸易管制问题,安倍原本期待党内厉声应对韩国,但政调会长岸田文雄的发言却中规中矩,缺乏安倍所希望的尖锐性。安倍为实现修宪法夙愿,需要强力掌控党内、并与在野党折冲协调,“二阶的协调能力不可或缺”的意见逐渐升高。

此时安倍已放弃“岸田干事长”的方案,选择了“二阶干事长”,因为把堪称“身经百战”的二阶排除出政权中枢的做法是“危险的赌博”(安倍身边人士语)。官房长官菅义伟和国会对策委员长森山裕对二阶的政党运营能力也给予高度评价,对安倍的最后决断起了很大作用。菅义伟向身边的人透露“党内如此平静非常难得”,而“岸田无法团结党内”,显露出对岸田作为“后安倍”候选人的对抗与防范的心态。安倍向身边人员透露“考虑过(把岸田)列为‘后安倍时代人选’,但也没有办法”。安倍和菅义伟商讨后一致认为:“党内稳定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因此决定留任菅义伟和麻生太郎,担心如果二阶卸任干事长导致党内权力架构失衡,而杀伐决断不足的岸田文雄无法全面掌控党内。安倍因此最后决断“由二阶干事长、森山裕国会对策委员长来开展修宪讨论”。9月3日早上,安倍在自民党总部的总裁室与二阶会谈约10分钟。大局就此而定。

岸田留任政调会长、兼任宪法修改推进总部长。让岸田负责这一修宪国内意见分歧很大的事务,是对其政治运营能力的严峻考验。大刀阔斧、积极推进,可能会招致护宪派的不满;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又可能会导致修宪派的非议;总之是个烫手的山芋。岸田9月4日与安倍在首相官邸就人事调整交换了意见。有分析认为,若起用“后安倍”候选人岸田出任干事长,实际上等于安倍提名接班人,使岸田在“安倍之后”的竞争中一马当先,将不利于党内的派系平衡。安倍让岸田继续担任政调会长,被认为是“作为后任进行培养吧”。岸田9月7日在宫崎市的演讲中表示了应对挑战和继续瞄准“安倍之后”的决心,“无论谁都会面临考验勇气的时刻,时机很重要”。[2]

(2)“密室、关说”的政治

虽说日本各政党内的派阀势力在《献金法》等政治资金法规的约束下政治影响力大降,已无当年三、角、大、福、中时期“炙手可热势绝伦”,一个电话、一顿料亭就搞定阁僚的嚣张气焰和底气,但在党政人事安排中,各个派阀大佬仍然纷纷走进首相官邸面见安倍,游说关说、各显神通,其作用仍未完全消失,暗箱作业、不可小觑。日本媒体称之为「いろいろ、話をしました」。

細田派会长細田博之9月4日在首相官邸面会安倍首相,就党政人事安排提出了本派的希望。从新阁僚名单看,細田派推举的西村康稔官房副長官、无派閥の小泉進次郎氏、橋本聖子前参院議員会長均入閣。岸田派领袖岸田文雄政調会長8月30日、9月4日,两次到首相官邸与安倍首相会談,要求启用本派の金子恭之前国土交通副大臣、叶梨康弘众院法务委员長。麻生太郎副总理兼财务相领导的麻生派推荐田中和徳元财务副大臣。竹下亘元总务会長领导的竹下派推荐山口泰明党组织运动本部長。二阶俊博干事長为首的二阶派提名平沢胜荣前内閣府副大臣、谷公一国交委員長。无派閥议员中、曾任首相外交密使、党总裁外交特別助理的河井克行、菅原一秀前财务副大臣、江藤拓首相助理,都作为与安倍的“身边人”而入阁。

自民党内当选众议员5次以上、当选参议员3次以上、但尚无入閣经历的次世代政治家约有70人,被称为“入閣待机組”,其中竹本直一、田中和徳、北村誠吾、武田良太等脱颖而出、首次入阁[3]。虽然各派阀都希望跻身于“入閣待机組”的本派中生代议员能够入阁,但安倍为实现修宪的夙愿,提出“安定と挑战”的内阁改造方針,防止新人入阁因经验不足而发生失言等意外事件,尽量选择已有阁僚经验者再次入阁。

2.内阁人事安排

7月参议院选举后,安倍就表示:“为了回应在参议院选举中,国民给予的支持,我将调整人事,进行稳定与挑战并存的强有力布局。”[4] 内阁人事构成向来是分析研判新政府未来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标榜“安定与挑战”的安倍新内阁9月11日成立,阁僚中2名留任、15名新任、2名再任。

(1)38岁的内阁大臣

新内阁中最引人瞩目的人事任命无疑是安倍安排前复兴政务官、年仅38岁的众议院议员小泉进次郎首次入阁出任环境相,这让日媒略感意外。小泉在过去两次总裁选举中都支持石破茂,安倍对提拔他非常慎重,需要通过任职来观察作为阁僚的小泉在行政管理、实施政策方面的能力和手腕。安倍9月6日从俄罗斯回到日本后,通过菅义伟询问小泉进次郎的入阁意向。获悉小泉态度积极,即直接致电小泉“环境相的职位还没有定下来……”。9月9日,安倍再次直接致电小泉正式邀其入阁,小泉接受了邀请。至此,内阁人事安排的最后一张拼图完成。安倍煞费苦心思考了一个月左右的人事调整终于划上了句号。同在神奈川县当选议员的官房长官菅义伟成为小泉进次郎事实上的“监护人”。菅义伟由于发布新年号“令和”而知名度高涨,成为后安倍时代的有力候选人之一。[5] 显然安倍谋求现政权稳定的同时,着眼于“安倍之后”培养接班团队,要亲手培养“未来的总裁候选人”。

日本NHK电视台9月10日称,因人气高涨而被视为“下下一代”的小泉进次郎首次入阁,一下子超越了同世代的其他年轻政治家,在“后安倍时代”的竞技场上占据了一马当先的有利之地,也使所有“后安倍时代”的候选人都站在了公开的起跑线上。9月8日下午,安倍把麻生叫到私宅,针对“后安倍”候选人表示“今后就让他们大胆地竞争吧”。麻生认为这样就“保留了后安倍时代的一席之地”[6]。安倍这一手“诸士竞桃”的把戏,也是从前辈政治家学来的“看家宝刀”。前首相佐藤荣作让田中角荣和福田赳夫轮流担任干事长和重要阁僚等要职相互竞争,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让竹下登、安倍晋太郎两人在党政要职上相互竞争。让候选接班人轮流担任党政要职互相竞争彼此制约,既能提高首相的向心力,也是实现长期政权的秘诀。

首次入阁的小泉进次郎现年38岁,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二儿子,2009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至今连续4次当选,历任内阁府大臣政务官兼复兴大臣政务官、在自民党内历任青年局长、农林部会长、常务副干事长、厚生劳动部会长等职。在日本选民中人气颇高,被视为安倍接班人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如果按照家族成员在日本国会和内阁持续任职的时间长短计算,小泉家族才堪称是日本政坛上当之无愧的第一政治家族。因为在日本国会迄今为止的115年历史上,小泉家族成员在国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出任国会议员的时间,累计已长达95年。小泉进次郎的曾祖父又次郎在战前担任众议院副议长和通信大臣,祖父纯也曾任防卫厅长官,父亲纯一郎从2001年4月出任首相约5年半。所以小泉家族是自民党内屈指可数的政治世家。小泉进次郎年仅38岁即入阁还是日本战后政治史上的首例,可以在执政过程中充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成为未来日本首相位置的强有力竞争者。

但如此年轻的小泉入阁也再次引发了日本舆论和国民对于“世袭政治家”的议论和担忧。日本各界对“世袭政治家”一直是聚讼纷纭、褒贬不一。鳩山家族自从鳩山一郎出任首相以后,先后有其子鸠山威一郎任外相、其孫鸠山邦夫任総務相,第四代的鸠山二郎已2次当选众院议员,未来如果入閣,就是鳩山家族的第4代阁僚。转任防卫相的河野太郎也是家族第三代阁僚,父亲河野洋平曾任自民党总裁、内閣官房長官、外交大臣,祖父河野一郎历任建設相等多个阁僚。现任内閣府特命担当相的平井卓也,其父平井卓志曾出任労働相、祖父平井太郎则担任过邮政大臣。

(2)重要职位任用老臣

留任阁僚中,包括被安倍视为政府核心人物、自2012年底第二届安倍内阁成立以来任职至今的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与官房长官兼拉致問題担当相菅义伟,以及转任新职的前经济再生兼社会保障改革担当相茂木敏充(63岁),前外相河野太郎(56岁),河野改任防卫相,茂木出任外相。留任这几位元老级阁僚作为安倍新内阁的三梁四柱,无疑有利于形成安倍所谓“稳定”的政权架构。

《朝日新闻》的栏目“首相动静”,记录了上届内阁从2018年10月2日成立以来11个月内,安倍与阁僚在内阁会议之外会面、共餐的次数,对安倍新内阁的“稳定性”进行了调查。与安倍会面最多的阁僚是自民党副总裁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共71次。经济再生大臣茂木敏充53次居第二,随后依次为39次的官房长官菅义伟、36次的外相河野太郎、35次的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

麻生是自始至终支持安倍政府的盟友。麻生常常在参加人数较多的阁僚会议之后让同席的财务省要员先行返回,以创造在首相官邸同安倍一对一商谈的机会和时间,次数不下10次。同自民党政调会长岸田文雄一样,麻生到访东京富谷安倍私宅的次数不多,最近一年内共有四次。9月8日内阁改组之前,麻生到安倍私宅与之会谈约1个半小时,提出了作为麻生派领袖的人事安排构想。

茂木主要负责日美贸易谈判、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等,还同麻生一样是国会预算委员会成员,作为自民党第三派阀竹下派会长代理,除了常同其他阁僚一道会见安倍之外,还经常同安倍私下深入交谈,2月在东京雷门鸡肉料理店同安倍共同进餐约3小时,接触之紧密由此可见一斑。

菅义伟作为内阁官房长官,实际上是“大内总管”,同安倍会面的时间更多,39次只是在餐厅、国会等能够被确认的公开场合。菅同安倍的交流在官邸内部非常频密。不过负责“首相动静”栏目、报道首相日常动向的记者(“总理番”)无法确认,所以未计入总数。

外相河野在1月下旬日俄首脑会晤前连续三天会见安倍,每次1至2小时,也因日韩关系等外交问题同安倍会面,陪同安倍参加海外首脑会晤的次数较多但未计算在内。安倍与同属细田派的经产大臣世耕会面也较多,可见对外交和经济的重视。[7]


11个月之内与安倍会面30次以上的5人,恰恰在新内阁中留任或担任自民党要职,反映出安倍对于“稳定”的重视,即任用自己身边亲近的、日常接触频繁的人员担任党政要职。

2018年,安倍为竞选总裁而拉拢重用竹下派的茂木和加藤,使之竞相靠拢主流派,从而获得了本派清和会(细田派)之老对手的竹下派的支持。10月内阁改组时,安倍曾对作为经济财政相负责对美贸易谈判的茂木敏充表示,“还有日美贸易谈判问题没解决,希望你再继续干一年”。茂木也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投桃报李,为防止竹下派支持石破茂,汇聚该派多数议员支持安倍。安倍再让加藤由总务会长转任厚生劳动相,承担全世代型社会保障这一内阁重点课题,以保持2人之间的平衡。2019年8月,日美首脑会谈就贸易谈判达成基本共识,茂木因为在日美贸易谈判中“就达成最终一致意见理清了方向”,在政府内部受到好评。安倍论功行赏让茂木担任主要阁僚外相,这一履历对于在党政组织体系中能否更上层楼意义非凡。

3.安倍主导的人事安排与“一人一党独大”的日本政局

安倍主导的党政人事安排再次证实并固化了“一人一党独大”的日本政局,并揭示出日本政治未来继续发展为强人政治的可能性,这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强日本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成为日本实现“正常国家”战略目标的强大助推力。


日本自民党9月3日举行高层会议,确认于9月11日改组内阁及进行人事调整,党政高层人事完全由安倍主导布局。 综合《朝日新闻》、富士电视台等日媒报道,安倍表示 “为了回应在参议院选举中,国民给予的支持,我将调整人事,进行稳定与挑战并存的强有力布局”。

安倍主导实施的此次党政高层人事调整,呈现出在“稳定与挑战”中稳定优先的防守型布局。安倍将于11月成为历代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2012年底第二届内阁上台以来一直辅佐安倍的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与官房长官菅义伟留任;党高层人事方面,备受关注的干事长二阶俊博也继续任职;即重视政权的“稳定与平衡”。首次入阁者有13人,是安倍历届内阁改组最多的一次,营造出新人新面的清新感,但其中此前担任过官房副长官、首相助理或秘书辅佐安倍的“自己人”居多。在众多安倍亲信入阁的同时,更为年轻、代表“挑战”的小泉进次郎首次入阁,表明安倍有意强化政策执行力,积极推进修宪等政策的延续。

首次入阁的13人多为安倍的亲信,日本媒体称之为“亲信内阁”,认为是面向“安倍之后”的团队构建和人事布局。新入阁的法相河井克行・党総裁外交特別補佐(56)、文部科学相萩生田光一党幹事長代行(56)、農相江藤拓首相補佐官(59)、経済再生担当相西村康稔官房副長官(56)等人都担任过首相助理或秘书,深得安倍信任,是日本决策核心圈——首相官邸帮——的骨干成员。前众院议院运营委员长高市早苗再次入阁担任总务相,原自民党総務会長加藤勝信(63)出任厚生劳动相,都是政治理念、历史观与安倍较为合拍的亲近之人。在总裁选举时支持安倍的派閥大都有人员入阁,而与安倍竞争的石破茂派无一人入阁,被日本媒体批评为“露骨的冷飯人事”[8]。

自民党前参院议员会会长桥本圣子出任奥运相兼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桥本是前奥运选手,曾总计7次征战夏季及冬季奥运会的速滑和自行车项目,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夺得1500米速滑铜牌,现为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理事,与奥运有着深厚渊源。相关人士称:“首相有意配合明年的东京奥运会起用其为奥运相。”最后,安倍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在官邸会谈,就如何安排该党的国土交通相石井启一交换意见。山口与安倍会谈后向媒体表示“传达了我党的希望”。

朝日新闻社8月份进行的全国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安倍政府的支持率为48%,比7月下旬的42%上升6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支持率大涨7个百分点,超过半数达到54%;女性支持率从37%增加到42%,但依然低于50%;来自无党派的支持率从18%增加到23%。日本共同社9月11日、12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电话舆论调查,汇总公布的结果显示,安倍新内阁支持率有所上升达到55.4%,比8月的上次调查高5.1个百分点,不支持率25.7%。政党方面,自民党的支持率47.7%,比上次调查增加6.8个百分点;最大的反对党立宪民主党支持率10%,与上次调查结果相同。对党政高层人事调整“予以肯定”的50.9%,“不予肯定”的31.4%。对新任环境相小泉进次郎表示“期待”的74.0%,20.1% “不期待”。对于谁适合担任下任首相,安倍21.8%,选择石破茂14.5%,选择小泉进次郎14.1%。[9]

由此可见,日本民众整体上对安倍内阁的认可、支持和期待。安倍以及自民党的长期执政和较稳定的支持率,事实上也有利于形成日本版强人政治的社会环境。安倍的党总裁和首相任期还剩2年。共同社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期待安倍内阁优先解决的课题中“养老金、医疗和看护”所占比例最高达47%,随后是“景气、就业和经济政策”和“育儿及少子化对策”。

对10月消费税率上调至10%以后的经济走向,“感到不安”或“一定程度上感到不安”的受访者达81.1%,“没有感到太大不安”或“没有感到不安”仅17.2%。如果与国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无法取得成果,长期执政的意义将减弱。在安倍擅长的外交方面,恶化的日韩关系、前景渺茫的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日俄领土谈判等课题堆积如山。2年时间所剩或许无多。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力图2021年9月任职到期前完成修宪,因此10月举行的临时国会上修宪议题成为朝野争论的焦点。安倍在党政人事安排上非常重视候选人的修宪的立场,反过来争取上位者也纷纷表态赞同修宪,甚至二阶俊博、岸田文雄这样的大佬也争向安倍“投名状”,可见自民党内主张修宪已成主流。安倍让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转任自民党参院干事长,任命的参众两院的宪法审查会会长、执政党干事、党内宪法修改推进本部长等都属修宪派。[10] 安倍9月11日改组内阁后声称任期内将竭尽全力达成修宪目标。但共同社的调查结果显示,反对修宪的民意占优、比例高达47.1%,而支持比例为38.8%。[11] 民调虽然不足以扭转或阻遏安倍的修宪意愿,但足以警醒他:勿在国内民意分化的情况下贸然从事。


四、安倍新内阁与日本外交


1.坚持日美同盟 谋求更大自主

战后日本外交长期以来“唯美国马首是瞻”,对外政策基本上是美国外交的“日本版”,外务省被称为“美国国务院的日本课”。曾担任外务省国际局局长的著名学者孙崎享在所著《被美国击败的政治家们》一书中毫不讳言,美国对日本的政界和外交拥有强大的操控能力。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这种操控能力也是江河日下。特朗普总统为“美国利益优先”或频繁退群、或粗暴施压,要求盟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联盟成本,日本政府在“特朗普冲击”下迅速“华丽转身”、调整对外政策和外交方针,利用美国从国际舞台收缩退出的千载难逢之机会,继续“少说多做”的行为方式,坚持具体事务交涉过程中的“日本利益优先”,一手对美角逐博弈、讨价还价、寸利必得,一手深谋远虑、收拾残局,在美国退出“环太平洋经贸伙伴关系协定”TPP之后,日本继续推动、大力促成其他成员国最终达成“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19年2月份与欧盟达成“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10月份与美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日本因此成为当今世界上同时与美欧两大经济体达成高水平自贸协定的唯一国家,在全球化的新一轮进程中成为全球瞩目的先驱者。这是不仅是日本外交的业绩,同时也是向世界各国传递出的简单而明确的信号:日本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不但拥有、而且必要时随时可以运用,影响和处理国际事务的实力和资源、能力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今后将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运用实力和资源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唯美是从。

2.海湾巡航 自主单干

2019年,美国终止伊核协议,美伊关系因此不断恶化,波斯湾连续出现多起油轮遇袭事件。美国发起组建护航舰队以维护海湾航行安全,并获得英国、韩国、巴林等多国支持。但日本政府却一再暧昧拖延,迟迟不回应美国的要求,只是考虑如何保证日本人的安全及其所乘船只的护卫问题。自民党说:“目前还没有考虑向联合舰队派遣自卫队”,在野党指出“现行法律下无法派遣自卫队”。海上自卫队的舰队司令香田洋二也认为:“为了保护日本船舶,没有必要进行集体自卫权的讨论。军事紧张加剧,恐怕会导致战争。”如果加入国际护航联盟,日本海上自卫队虽然可以共享美军掌握的波斯湾地区的军事与政治情报,但同时也意味着伊朗、日本互为假想敌国,这样不符合日本在中东地区能源与安全兼顾的既定政策。日本政府主张,派遣海上自卫队舰艇和飞机的主要目的是向国内外表明“日本不能容忍本国的油轮受到某种危害”的国家意识,而不是“为人作嫁”。

在8月22日安倍与外务、防卫等阁僚出席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四大臣会议上,与会者就不必急于对联合护航作出判断达成了共识,决定通过外交斡旋,争取实现美伊对话,并关注在预计鲁哈尼会出席的联大会议上的各国应对情况。会上敲定的应对方针是:把实现美国与伊朗的对话作为最优先目标,对联合护航的构想暂不表态、推迟作出结论。若美伊对立复燃、危机加剧,美方强烈要求盟国加入联合护航,日本则提出单独派遣自卫队军舰和巡逻机,到距离伊朗2200公里以外的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近海巡航的方案,与其加入可能受伊朗敌视的护航联盟,不如采取单独行动方为上策。既获得美伊双方的理解,又不得罪任何一方。围绕是否加入霍尔木兹“护航联盟”,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为应对美方压力、履行同盟义务,维护在中东的政治经济利益,日本政府绞尽脑汁提出了“单干”的方案:在中东地区关键航道部署军力,但避开与伊朗相邻的波斯湾,向约2200公里以外的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近海、红海曼德海峡(Bab al-Mandab)一带海域,派遣自卫队军舰和飞机,执行情报收集和警戒监视任务,单独进行巡航的方案。考虑“转用”在也门近海附近,为打击海盗开展活动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和P-3C巡逻机等,暂不加入护航联盟而由日本单独派遣自卫队。[12]

日本提出波斯湾以外区域派遣方案有多重考虑;一是希望维持与伊朗的友好关系而把派遣地定在相距较远处。二是也门近海也在美方的护航联盟的“作战行动”范围内,所谓也门近海,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区域,其范围为阿拉伯半岛与非洲东部吉布提之间的曼德海峡附近,有来自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产油国的油轮通行。美国中央司令部制定的“哨兵行动”把也门近海与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阿曼湾都划入活动范围,日本自卫队巡航这一海域也能部分满足美国的要求。三是目前在红海地区已经有中、美、日、法、意五个国家的军事基地,俄罗斯正在与厄立特里亚谈判建立军事基地之事,印度、沙特也表示有意在吉布提设立基地……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了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四是为打击海盗活动而派驻吉布提的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和P-3C巡逻机只要扩大活动空间即可将也门近海纳入监控范围,成本低、风险小、简便易行。五是在中东地区的关键航道部署兵力,也有助于日本加强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亚非走廊的地缘政治的战略影响力。日本的这一方案体现了其中东外交的综合、兼顾的地缘战略布局。[13]

日本媒体9月3日以多名要求匿名的政府人士为消息源报道,日本政府无意参加美国在海湾组建的所谓“护航联盟”,考虑单独派遣海上自卫队到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也门半岛南部、曼德海峡一带海域,执行护航和信息搜集任务;如果伊朗同意,也可以扩大海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把霍尔木兹海峡包含在内。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3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上述报道时,声称“至于采取何种措施能有效保障日本商船在中东海域安全航行,我们希望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权衡,考虑因素包括原油供应稳定、日本与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日方在调查处理这一问题时,希望保持为缓和紧张局势和稳定中东局势而进行外交努力的原则。”拒绝正面回应政府正在考虑怎样的确保日本船只安全的具体措施。[14]

日本外交近来在“美国缺席”的国际事务处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多的外交自主性、政策主导性,逐渐增强了在日美同盟中的话语权、自主权,不参加美国倡导的波斯湾联合护航、自己单干,以及对于国际事务、尤其是对韩政策的强硬态度和高压反制。

3.对韩政策 立场强硬

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构建的最重要的同盟体系即美日韩三边安全机制,但并非以条约文本明确规定的三角关系,而是以美国为中心、分别由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两个双边同盟构成的。美日韩三边安全机制事实存在并规范运作的重要标志,是美日2007年8月签署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日韩2016年11月23日签订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这两个文件的签署意味着美日韩三国朝着建立正式的军事同盟关系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但日韩关系因历史和贸易问题而迅速恶化,韩国政府毁弃日韩关于慰安妇的协议,韩国法院裁定日本企业须赔偿二战期间受害的韩国劳工,日本政府决定对韩报复,7月开始对韩国实行限制出口措施,8月初以安全保障为由把韩国从“白名单”国家中剔除,8月28日零时正式生效。作为回应,韩国8月12日决定把日方排除出韩方贸易“白色清单”,8月22日宣布不再与日方续签GSOMIA。美国政府为了防止韩国脱离GSOMIA,要求日方将韩国从出口优惠对象国“白名单”中排除的信息推迟发布。但日本官员极为不满地说:“当日本在慰安妇和征用劳工问题上被韩国狠狠教训时,美国无所作为,事到如今却突然介入,也太晚了。”[15] 其实美国此前也多次表态要求韩国延长与日本的GSOMIA,撤回终止决定。据韩联社报道,韩日(GSOMIA)11月23日即将到期,美方官员在第35届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分别与日韩高官磋商。韩方坚持,是日方首先限制对韩方出口并将韩方排除出获得贸易便利的“白名单”,只有日方停止上述做法,才会撤销终止GSOMIA的决定。美国分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戴维·史迪威先后访问日韩,游说韩方延续协定。分管东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马克·克纳珀11月2日表示,无论韩日关系出现什么问题,都必须维持GSOMIA,这“是协调三边关系的重要工具”,日韩关系陷入僵局将妨碍与美方的合作。[16] 美方最新表态在地缘战略上是把GSOMIA视为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的标志和平台,在战术上是考虑到韩美正在谈判驻韩美军费用分摊。而日方拥有资源和能力施压韩国、并占据上风,也增强了日本外交未来应对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信心和筹码。

4.国际型人才出掌外交、防卫

茂木敏充(哈佛大学)、河野太郎(乔治城大学)均毕业于美国的大学,两人英语流利娴熟、国际感觉敏锐、口才出众、能言善辩,在日本政界素以熟悉国际事务的“国际派”而著称,都将成为负责日美同盟和外交安保决策的日本版NEC(国家安全会議)的成员,也都是日本与盟邦、友邦之间最重要的安保合作对话机制——“2+2”(外交・防卫部长级会谈)的领衔代表。为应对国际事务的多样多变和不确定化,为确保日本版NEC高效运行,日本政府最高决策核心需要储备人材,作为保证政权稳定运营、决策有序传承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安倍提出“战后外交总决算”,推行“强有力的外交”,更需要为此鞍前马后、折冲樽俎的国际型人材。茂木在对美貿易谈判中坚持平等交涉,河野在外交舞台上有超强的话语表达能力,2人往往为维护日本国家利益而寸步不让、寸利必争,甚至不惜与强势的美国对手“吵架”,被称为“顽强的谈判专家”。茂木与河野都是日本政界屈指可数的国际型人材,在外交安保事务上坚守安倍认同的“自由”“尊重人权”“基于法律框架”等价值观念,对这2人的任命体现了安倍本人的强烈意愿和基本理念[17]。

由日本外相破例调任防卫相的河野太郎于2017年8月出任外相,在任期间毅然应对日韩“强征劳工案”,韩国8月22日决定废除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后,河野外相高调批评韩国“这是完全误判了安保环境的做法”。自民党内解读这一强硬发言是意识到“茂木外相”的可能性而为留任阁僚做出的姿态。有人推测,“未向韩国妥协这一点得到了首相的肯定”,所以尽管也有起用茂木为外相的同时让河野退出内阁的方案,但考虑到日本社交网站上接连出现支持河野对韩发言的网络舆论,认为“如果此时让河野卸任,很容易向韩国发出错误的信号”,于是决定河野取代岩屋毅、平调为防卫相。鉴于韩国宣布废除与日本的GSOMIA,日美韩安保合作出现不和谐声音,河野出任防卫相有利于强化日美韩安保合作。[18]

日本媒体分析称,前任防卫相岩屋毅自2018年12月日韩雷达照射事件之后一直对韩态度温和,在2019年6月新加坡的日韩防务会议上更与韩国国防部长郑景斗微笑握手,此后即有岩屋将被替换的传闻而河野太郎在日韩“强征劳工案”问题上态度十分坚决,安倍对此评价颇高。河野外相时期通过与各国的外长+防长磋商(2+2)机制也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安保事务,防卫省骨干也很重视认为 “与美国为首的各国要人交往的经验很重要,这有利于与各国军方建立信赖关系”。由于英语流利以及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河野任外相期间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日媒认为,与美方较为紧密的优势有助于“拉拢”美国,在日韩因贸易摩擦而日趋紧张的双边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19] 河野防卫相11日在首相官邸对媒体表示:“东亚存在安全保障环境依然没有改善的状况,希望外交、防卫能切实合作。” 并特别指出安倍首相指示他,对于朝鲜多次发射短程导弹,要“遏制威胁”。对于安倍政府增加防务预算,河野谨慎回应称:“这是守护国家、国民的最前线,必须认真考虑何以完成职责。”[20] 河野平调防务相也说明安倍政府看重外交安保政策的持续性。然而围绕《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废弃等争端,日韩关系空前紧张,作为外相如态度过于强硬,容易招致不必要的误解。另外,负责对韩采取“经济报复”措施的经济产业相世耕弘成也出任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一职。说明安倍希望通过人事调动适当缓解日韩矛盾。[21] 也有自卫队干部表示担心,河野不曾担任过防卫副大臣或政务官,也非国防族议员,是出乎预料的人选。而且任外相时对韩态度强硬,修复日本对韩关系可能会愈加遥远。[22]

茂木敏充197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先后就职丸红、读卖新闻、麦肯锡公司,也曾就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2003年担任外交副大臣时出版著作《日本外交的构想力》,以强人领导、威权政治为前提,提出日本外交转型的两大政策方针:一是放弃以往“追随美国”的政策,改以“对美协调”,进而“说服美国”,建立以安全保障、经济合作、相互理解和促进友好为支柱的“世界中的日美同盟”;二是有效发挥政府对外援助的国际化特性,积极运用中立、和平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主张日本“必须把目光转向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尤其要“把日中关系置于亚洲和全球的层面上来认知和处理”,体现日本的“世界眼光”“全球视野”。茂木提出,外交的策略手段应该“像跳入对方的怀里互相推拉的柔道运动员一样”四两拨千斤,对美国、中国等超级力量进行“柔道型干预”、以柔克刚,被称为“柔道式外交”。9月23日,日美草签自贸协定,因为美国坚持“美国优先”、退出TPP而陷入麻烦的日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正是这一“柔道型外交”在对美贸易谈判中取得实绩的成功范例。茂木出任外相后继续担任日方首席谈判代表,与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进行贸易谈判。似可以说明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外经贸问题、尤其是对美贸易谈判将成为日本外交优先处理的重要课题。

总之,自民党长期执政保证了日本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反过来又加强了安倍政权的稳定性。这不仅在动荡不安、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体现出一定的政治优势,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日本外交的独立自主和自信心。日本外交近来更加自信和强势,其非同寻常的自主决断、强硬应对,显示出独立自主维护本国利益的外交理念和行为方式,力图将“正常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相结合,把后者作为实现前者的手段、方式和路径,使两者互补共生、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茂木敏充《日本外交的构想力》2003年,孙崎享《被美国击败的政治家们》2012年

文芸評論家の小川榮太郎:『徹底検証 安倍政権の功罪』(悟空出版)2019。


注释:

[1] KYODO 9/11(水) 13:30配信,第4次安倍再改造内閣を発表 小泉環境・橋本五輪、13人が初。

[2] 参见、文芸評論家の小川榮太郎:『徹底検証 安倍政権の功罪』(悟空出版)2019。

[3] ポストは狭き門…内閣改造「入閣待機組リスト」西村官房副長官や河井克行氏ら起用の声 夕刊フジ 9/7(土)16:56配信

[4] 日本《产经新闻》2019年9月8日

[5] 安倍对人事大调整的老谋深算 日经中文网(cn.nikkei.com) 2019-09-12 12:50:28

[6]「ポスト安倍」に向けた試練といえそうだ 日经中文网(cn.nikkei.com) 2019-09-12 12:50:28

[7]《朝日新闻》2019年9月11日

[8] 冷や飯人事で目立つ「お友達」重用、石破派入閣ゼロ,日刊スポーツ9/10(火) 23:34配信

[9] 日本共同社2019年9月12日

[10] 日本《读卖新闻》2019年9月3日

[11] 日本共同社2019年9月12日

[12] 日本外務省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mofa.go.jp/mofaj/日本の国際テロ対策協力-国際組織犯罪対策-テロ海上の安全保障-情報セキュリティ国別地域別政策-情報

[13]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多哈研究中心学者扎奇-维尔廷:红海之争,《外交》双月刊网站http://www.foreignaffairs.com/15/09/2019

[14] 日本《读卖新闻》2019年9月3日

[15] 《日本经济新闻》2019年11月2日

[16] 韩联社2019年11月3日

[17] 茂木外相&河野防衛相」は“対韓国”最強タッグ 識者「実務面で“けんか”ができる人材」夕刊フジ9/11/16:56配信

[18] 日本共同社2019年9月8日

[19] 《产经新闻》2019年11月8日

[20] 《朝日新闻》2019年11月11日

[21] 韩国《朝鲜日报》2019年11月9日

[22] 日本共同社2019年11月11日



进入 林晓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日本政治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63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