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承武:理解与包容——通往人类文化共同体之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7 次 更新时间:2019-11-24 11:38

进入专题: 文化共同体   理解  

梁承武  

一、前言


一提到「文化共同体」,特别是「东亚文化共同体」,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地域」因素。但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国家等方面错综复杂的问题,这种「文化共同体」存在诸多困难之处。在当今世界,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共同体」,就必须考虑到这些现实中的困难之处,并努力寻找突破点。


考虑到如果围绕文化的范围与特色来说明「文化共同体」,就会因为涉及范围过大而失焦。所以笔者将主题范围限定为东亚的儒家文化,从至今在人们生活中仍发挥重大作用的文化现象——四礼(冠婚丧祭)展开去论述。


二、构建文化共同体——以四礼为例


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切入。笔者试举儒家文化的四礼——冠、婚、丧、祭之例,来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冠礼是男性的成年礼,笄礼是女性的成年礼。在韩国,举行冠礼和笄礼的传统延续至今,过去是在成均馆(国学)和乡校,现在则是在高中和大学。每年的成年日,都会举行隆重的冠礼和笄礼,以祝贺青年男女步入成年,他们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一员。在其他文化中,也有不少类似冠礼和笄礼的成年礼。笔者建议,不妨每年在东亚乃至世界各地轮流举办世界青年成年礼。一方面可以继承发扬各地的传统成年礼,使青年男女认识到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各地青年间的交流,培养共同体意识。


经历过冠礼和笄礼的成年男女,会通过婚礼缔结婚姻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神圣性的婚姻,往往会面对很多问题。例如,双方家族往往会因为家门、身分、地位、财力、学历、职业、外貌、聘礼陪嫁等问题而产生纠纷,甚至还有因为这些问题而解除婚约的情况发生。这就是由完全不顾对方的为人,而仅仅着眼于对方的物质性条件的择偶风气导致的。更严重的是,由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状况,独身率与离婚率持续增加。那么,该如何运用儒家文化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呢?还请诸位先进多多指教。


当生命走向尽头,就要举行丧礼。在传统社会,生活环境相对简单,人口也相对较少,所以要按照很多复杂的程序来举行丧礼,而现在的丧礼则大为简化。尽管葬礼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很大的变化,但儒家文化中的孝道早已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形成了慎终追远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如果能以这种慎终追远的意识为基础,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循序渐进的吸收其他文化中丧礼的优点以取长补短,一定会对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早已过逝的故人,则要举行祭礼。过去,会在祭日、新年、中秋时于家中祭祀五代祖先(高祖父母),而对更早的祖先,则会择春秋之吉日于斋室或坟头举行祭祀。而现在,随着西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韩国大概只有两千万左右的人举行祭祀。另外,举行祭礼的兄弟之间,也会因为居住地、宗教、经济等因素而产生矛盾。笔者认为,祭礼是实践孝道的重要途径,保存、发扬祭礼应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重视。


三、理解与包容—通往人类文化共同体之路


不同文化之间常常因为信仰理念的差异而爆发冲突,不同宗教的信徒往往以自己的信仰来否定其他信仰。就算是同一宗教范围内,也会因对某些宗教信条有不同的理解而分化为不同的教派,进而纷争不断。其实,这些纷争都是偏见与狭隘在作祟,唯有理解与包容才能化解这些纷争,也唯有通过理解与包容才能构筑人类文化共同体,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存共荣。


历史上,儒家文化鲜少与其他文化爆发对抗性冲突。在面对地域信仰与外来宗教时,儒家往往能够以理解和包容来化解潜在的纷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对于抽象的宗教信条,儒家更加重视具体的行为准则,更重视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论是何种信仰、何种宗教,只要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所裨益,儒家都不会盲目排斥,而是以理解与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在成熟、发达的儒家文明体系面前,地域信仰与外来宗教要想生存发展,也必须要以理解与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儒家。例如,各地域原有的民间信仰往往有不少怪力乱神的色彩,但随着儒家文化的发展深入,这些民间信仰就要努力凸现自身的忠孝节义色彩,努力以儒家价值观来包装自己。同样,本来与儒家文化风格迥异的外来宗教,为了在儒家社会生根发芽,也要尊重儒家社会的伦理秩序,尊重儒家社会的风俗习惯,不断推进宗教的本地化。


近代以来,除了日本成功跻身列强以外,东亚儒家社会的许多地区饱受外侮。面对危局,保守派抱残守缺,对传统的东西不加分辨地固守,认为西洋文化无甚可取之处,主张维护儒家文化的纯洁性;西化派对西洋的一切过于吹捧,认为儒家文化无甚可取之处,主张以西方先进文化代替东方落后文化。两派互不妥协,缺乏理解与包容之心。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东亚儒家社会的现代化成为了非西方社会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可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纷争不断的当今世界呼唤文明对话,呼唤理解与包容。儒家文化从近代的失败者一跃而成当代的被关注者,理所应当要为不同文明间的理解与包容献计献策。


笔者主张,任何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都不要盲目排斥或盲目追随,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水平来活用外来文化,以提升自己、促进交流。另一方面,任何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也要尊重当地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普惠当地民众。我们可以从四礼入手,在坚守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海纳百川地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唯有通过这种理解与包容态度,才能成功构筑人类文化共同体。


【来源:《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论文集》,文字有删改;作者:梁承武,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韩国中央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文化共同体   理解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1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