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深入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与深刻内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72 次 更新时间:2019-11-23 22:09

进入专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   国家治理现代化  

李忠杰 (进入专栏)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素有“抛砖引玉”之说,安排我作开题演讲,我想,就是要为大家搬一块砖、垫一下脚。所以,我演讲的题目是:“深入理解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与深刻内涵”。这应该算是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吧。

首先,充分认识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

我注意到,参加今天论坛的,不仅有理论界、新闻界的人士,还有企业界、文艺界、宗教界的人士,有中央多个部门、地方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人士。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阵容,实际上以事实说明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引发的关注和它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处于执政和领导的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某些特殊的会议,甚至在世界都会引起涟漪和波澜。所以,说起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们往往会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等等。

那么,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意义呢?

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极大的注意力抓了制度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原来我们说制度,一般都笼统地说“社会主义制度”。但按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所以,我们今天的制度,既继承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但又对原来的制度作了很大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为了更加准确地界定我们现在制度的内涵外延,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2012年,十八大报告逐一列举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各方面体制等具体制度,但还没有展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治理是抓手。良好的制度要转化为治理的成效。任何制度的长短优劣,归根结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因此,在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实施治理。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此后,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这个思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又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成果很多。但要把这些成果最终固化下来,还必须见诸于一整套完善、严密的制度甚至制度体系。

1992年,邓小平设想,用30年的时间,即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现在是2019年,距离2021年不到两年了。我们的制度建设进展如何呢?面向未来,我们还要下什么样的功夫?建成什么样的制度呢?再从国家治理问题的提出和任务来看,由于国家治理是一个非常广泛而重大的问题,因此,也有必要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统一起来,进行专门的研究,明确回答如何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课题。

所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全会作出的《决定》,系统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制度演变、制度创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四中全会的《决定》,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画出了蓝图,规划了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深层次的制度化任务,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航程、更好地治国理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指明了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

第二,准确把握全会《决定》的深刻内涵。

全会《决定》的价值意义,根本上是由《决定》的内容、内涵决定的。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理解《决定》价值意义的基础上,必须下更大的功夫,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决定》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决定》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我们注意到,在《决定》全文中,“制度”一词出现了222次,“治理”一词出现了83次,显然,这是《决定》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制度体系”出现了16次,“治理体系”出现了29次,“体制”出现了43次,“机制”出现了76次。

从实质性内容来看,《决定》一共列举了13个大的方面的制度、体制和制度体系。这13个方面,就是13个部分,但它们有的叫制度体系,有的叫“法治体系”,有的叫“行政体制”,有的叫“制度”,有的叫“政策”。

进一步展开,按照我的大致梳理和统计,全文大大小小一共提出了13个“制度体系”,如“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

提出了150多项制度,如“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等;

提出了70多个“体系”,如“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国家实验室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等;

提出了将近40个“体制”或“体制机制”,如“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等;

提出了将近50个“机制”,如“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危机干预机制”等。

这么多的制度、治理、体制、机制、体系,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它们意味着什么?表明了什么?

它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进一步走向了系统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高度;意味着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所作的大量探索、创新和成果,都纳入了这种系统化、整体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之中;同样,我们未来奋斗、努力、改革、创新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就是要按照《决定》的部署,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显然,这是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个历史性的提升扩展,是一次历史性的系统集成,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制度、中国治理这条道路上迈出的新的巨大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会决定稿作说明时强调:“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一个最权威的评价。所以,有关方面明确称这次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未来中国怎么发展进步,当今世界怎么读懂中国,很大程度上要看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内容,看这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和推进的情况。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我们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

好,谢谢大家。


(本文系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2019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上的发言)

进入 李忠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14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