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我们应从抗日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604 次 更新时间:2019-08-21 00:51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葛剑雄 (进入专栏)  

人们正以各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总结和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当时、今天和未来,对中国、日本和世界的意义。日本政府对这场侵略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防止军国主义复活。

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中日关系,中国的统一,亚洲的新格局,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应该做的还是要反思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前后的作用,考虑中国自己如何吸取这场战争的教训,如何自强,如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日本政府至今没有对这场侵略战争作过深刻的反省,没有承认应负的罪责,没有向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做过像样的道歉,也没有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做过必要的赔偿。

更有甚者,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不小的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包括政界要人在内的一些人一直在千方百计歪曲历史,隐瞒真相,洗刷罪行,美化战犯。这有日本内部的原因,也有战后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对日本管制不力、对军国主义势力铲除不净甚至变相扶植等方面的外部原因,但作为日本侵略战争最大受害者的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也是值得检讨的。

照理,中国既是五大国之一,又是战胜国的主要一方,是日本的近邻,在对日管制、追究战争责任、审判战争罪犯、索取赔款、保证战后和平等方面应该有很大的发言权,发挥主要作用,但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不仅唯美国的马首是瞻,而且连起码的要求都放弃了。这固然与中国的实力其实远远够不上“大国”,因而在不少方面起不了作用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蒋介石当时最关心的并不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是如何对付共产党,如何维持他的专制独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长期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敌视、封锁和包围之中,海峡两岸剑拔弩张,对日本的关系受到这一形势的严重制约。对战争罪犯的审讯不仅是为了追究他们个人应负的罪责,更重要的是为了揭露军国主义的真面目和日本侵略战争的真相,但在东京审判草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也形同虚设,连日本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大将也被宣判无罪,连同其他260名战犯一起匆匆遣返回国。

的确有一些得到宽大的日本战犯受到感化,认识了自己的罪行,用实际行动促进中日友好,但却都留下了长期的恶果。既然中国政府承认他们无罪或只有几年徒刑的轻罪,他们就不会深刻反省侵略罪行;既然连冈村宁茨这样罪大恶极的元凶都被宣告无罪,地位在他之下的战犯就更有理由为自己开脱罪责了;既然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不久,侵略罪行人证物证俱全的情况下没有作出全面、详尽、具体的揭露和审判,迫使日本正视自己的罪行,又怎么能指望在事过50年后日本政府和犯有战争罪行的人能自觉认识呢?

退一步说,即使因为出于当时的特殊情况,要对战犯中某些人实行宽大,也应该首先彻底调查他们的罪行,按法律量刑,然后再加以特赦,岂能将他们的侵略罪行一笔勾销或任意缩小?

轻易放弃战争赔款是中国对日政策的重大失误,既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也无助于促使日本认识其战争罪责。用侵略手段造成了其他国家的损失,作出必要的赔偿是完全应该的,这是国际公理和国家关系的惯例。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都已经向日本索取赔款,或保留了这样的权利,为什么受损失最惨重的中国就要放弃呢?

日本应该赔偿,老实说,即使它赔上了多少个亿,也绝对补偿不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巨大损失,成千万的生命是金钱买得到的吗?由这场罪恶的战争而造成中国的落后和倒退岂是金钱所能弥补的吗?其次,日本并不是赔不起。如果说在战争刚结束时,为了顾及日本人民的生存,暂缓一下索赔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那么,到了7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之后,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理由了。

有人认为,赔偿会加重日本人民的负担,而战争的罪责不应由人民来负。这话貌似公允有理,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国家和人民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一个国家进行侵略战争,主要责任固然应由统治者负,但国民拥护他们、顺从他们,至少是容忍他们,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当年日本究竟有多少人反战?多少人为结束这场战争作过斗争?又有多少人卷入了战争?作为一个国家和国民反省战争责任的具体行动,承担一点赔款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而且,赔款的数量对日本来说是完全能够承受的,根本不会影响它的经济发展。德国在战后对赔偿的态度是积极认真的,它至今还在为受害的犹太人作出赔偿。正因为如此,德国人民对战争责任的认识比日本人深刻得多,而德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并没有因为赔款而放慢。

还必须指出:中国与日本间的战争赔款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当年蒋介石提出“以德报怨”,放弃赔款,是出于一党一人的私利。当时中国没有民主政治,人民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蒋介石的决定根本代表不了中国人民。

从道义上说,日本政府更应该主动寻求妥善解决战争赔款的办法。至于中国的个人或团体向日本政府索取应得的赔偿,是任何人也无法剥夺的权利,中国人民的政府是一定会全力支持的,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政府和人民也一定会同情和支持的。

正确对待历史的前提是正确的历史事实,因此必须彻底揭露、批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划清侵略和被侵略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日本政府和人民正视历史,才能迫使少数顽固坚持军国主义立场的人认罪。但有人片面理解中日友好,担心多讲侵略罪行会刺激日本人民,损害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这样的担心毫无理由,因为已经认识了军国主义本质的人不会受到什么刺激,不了解历史真相的年青人能受到教育,而对至今仍然持错误立场的人刺激一下又有何不可?对日本政府首脑和政治家来说,如果连这点“刺激”也受不了,又怎么会认识战争罪行,承担侵略罪责呢?

为什么德国的领导人能多次访问当年的集中营和受害犹太人的墓地,主动接受“刺激”,日本领导人的神经就那么脆弱呢?美国和英国之间、欧洲一些国家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相互间从不讳言历史上的争端和战争,更不容许混淆是非。如果为了所谓的友好而不敢谈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那两国之间连平等都谈不上,还能有什么友好关系?也有的人怕影响日本的投资和贸易,这更不成理由。

投资不是无偿援助,贸易也是双方互利的,中国固然需要日本的投资,日本也需要中国这个市场。何况在商言商,做生意考虑的是经济利益,有钱赚的事影响不了,赚不了钱的事也求不成,与我们讲历史真相又有多大关系?

我们应该宣传即使在战争期间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没有中断,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说明,这样的事例在当时毕竟只是少数,大量存在的是惨无人道的暴行。我们也应同情战争期间日本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但同时要立场鲜明地指出,其根源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本身。

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的受害者、日本孤儿的同情只能以谴责战争罪行为前提,只能以同情中国成千万战争受害者和孤儿为前提。出于外交礼节对日本天皇的尊重,是建立在他正视历史、承认日本侵略责任的基础上的,丝毫不应影响对以往天皇所犯战争罪行的揭露和清算。

出于统一战线的需要和本着向前看的精神,对一些曾经或多或少效力于日本侵略者、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宽大为怀,不究既往,不等于就能抹煞历史,颠倒是非,更不能容许美化汉奸,某些文艺影视作品、回忆录、传记歪曲历史的倾向应该引起注意。总之,我们自己如果不坚持历史事实,就等于放弃了向日本讨回公道的权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当然是中国人民以数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难以计数的财产损失换来的成果,是全民族在反抗侵略的大旗下团结起来,不屈不挠奋斗的结果。不过,要是没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没有反法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尽管最后的胜利必然会属于中国,但战争的进程会更艰难,战争的时间会更漫长,中国人付出的代价会更加惨重。

我们不必、也不应该讳言这样的历史:

当日本侵略军炮轰北大营时,关东军对东北军并不拥有整体上的优势;当他们在芦沟桥发动进攻,在上海挑起战火时,中国并不是没有备战的时间和力量;尽管中国有过平型关、台儿庄、昆仑关的辉煌胜利,但往往比侵略者付出了高得多的代价;虽然中国保住了大后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但大多数失地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才收复的。

在全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同时,认贼作父的,充当汉奸走狗的,“曲线救国”的,“吃摩擦饭”的,以外敌作筹码的,发国难财的,苟且偷生的,战后为自己洗刷的,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的,虽然总是极少数,但人数并不少。相比之下,日本人中为中国和盟国效力的,公开或秘密反战的,消极对待或逃避战争的,比率要低得多。

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作为当年战败国的日本,早已在废墟中崛起,经济实力不仅已执亚洲牛耳,而且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西方七国”不可或缺的成员。作为民族象征的天皇依然存在,日本式的民主政体趋于成熟,除了北方四岛外保持了领土的完整,还要染指历来属于中国的钓鱼列岛。凭借强大的经济后盾,在联合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并能问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对付阪神地震这样不可抗拒的天灾时,日本人所显示的不仅是富厚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惊人的精神力量。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至今还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虽拥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权,却常常只能用之于投弃权票;人均国民产值不仅远低于日本,而且还有数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以至只能将“世界第三”视为洋人设计的荆棘桂冠。

在“以德报怨”地放弃了数百上千亿的赔款之后,不得不为数亿元的贷款看日本人的白眼,为一笔小小的援助大唱“中日友谊”的赞歌,对一批并没有真正承认战争罪责、吸取历史教训的日本政要一相情愿地“向前看”。

我们更要想想未来:

再过50年,当我们庆祝抗日战争胜利100周年时,中国人能不能与日本人过同样水准的生活?中国与日本能不能真正和睦相处?中国能不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政治上与日本平起平坐?

100年前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在50年前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胜得勉强,胜得惨痛。50年前开始的竞争今天还在进行,但日本明显占了上风。50年以后,中国能不能打赢另一场“战争”?



一些国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往往非常全面,古今中外、天时地利一概不漏:封建统治的影响,反动政权的腐败,一穷二白的基础,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地理环境的不利,自然资源的匮乏,天灾的频繁,庞大而素质不高的人口,等等。由此得出的结论当然只能是:中国以往的落后事出有因,今天的落后情有可原,将来的落后在所难免。

但是在日本的事实面前,这一切论据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且不必说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如何强盛,日本人又曾经如何唯中国马首是瞻,就说实行明治维新时的日本,至多只能说与中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日本未尝没有历史的包袱,同样受到过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门户也是被外国的军舰打开的,也曾与外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并让外国人享受过治外法权。

当时日本国小民穷,人民的生活水准并不比中国的高,毫无工业基础,经济实力更无法与中国相比,可以算得上“一穷二白”。直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海军的装备和吨位还优于日本舰队。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大概都不会想到,这个“蕞尔小国”不久竟会成为自己的劲敌。要不是它的迅速崛起,和亚洲的其他小国一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是完全可能的结果。

所以如果可以把中国对西方列强的失败归咎于落后的话,对日本的失败就只能承认是腐败的结果。要是慈禧太后和清政府稍能振作的话,甲午战争的结果未必就是大败;要是北洋政府不是忙于镇压革命和内部争权夺利的话,对日本的交涉肯定不至于如此丧权辱国;要是蒋介石不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实行不抵抗政策的话,东北三省绝不会马上沦陷;要是国共两党和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真能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话,用于抗日的兵力必定更强,失地也不会如此之多、如此之快。

要是各级政府和官员能够廉洁奉公的话,战时的间接损失和伤亡会大大减少;要是国共合作能够延续到战后的话,中国在对日管制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会真正起到大国的作用,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的要求也不至于轻易放弃。

同样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曾经实行过绥靖政策的英国,通过由丘吉尔取代张伯伦而转入坚决的抵抗;一度与希特勒结盟的苏联,在斯大林的集权统治下迅速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奠定了战后的大国地位。

而当时的中国政府既不能像民主国家那样顺应形势,调整政策;又不能像专制政权那样无条件地服从一位铁腕人物的统率;却是依靠张、杨“兵谏”这样的偶然事件才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战时也始终没有形成内部的统一;这历史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负。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当年的侵略和战后的复兴都是由于有列强的支持和有利的国际条件,如侵占东北得逞是因为国联的偏袒和姑息,或是要诱使日本进攻苏联;战后的经济起飞是利用了朝鲜、越南两次战争的机会和石油危机;而中国却没有这些条件。姑且不论事实如何,即使真是如此,中国为什么不在国际冲突中主动寻求有利条件呢?

事实上,100年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却一次次丧失了。

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似乎是中国落后的必然原因,因为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拥有量,中国都是穷国。但与日本相比,中国却是地地道道的富国,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时是这样,战后以至今天也同样如此。日本的主要工业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铅、锌、锡、镍、铝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当年日本曾经“以战养战”,通过掠夺被占领国家的资源来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战后又成功地利用外国的资源,建立起了以加工和出口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不仅克服了先天不足,而且已经跻身于世界最富国家之列。

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1990年有1.235亿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是同年中国的2.75倍、世界平均数的8.38倍,无论是人均土地还是人均耕土都远低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数,当年日本的农田面积只占国土的14.1%,仅为中国的1/3、世界平均数的2/5。

但日本却保持着66.5%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5倍、世界平均数的2倍,最近还创造了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两项世界纪录。尽管100年来的具体数据不同,但日本与中国的相关数字间的比率大致如此。

至于天灾,虽然无法在中日之间作对应的比较,但日本的地震、火山之灾闻名于世,关东大地震和最近的阪神大地震破坏之烈,至少可以说与中国所遭受的天灾不相上下。要是人口多、资源少、天灾频繁必然导致贫穷、落后和森林的毁灭的话,那么日本无疑比中国更符合条件,而事实正好相反。



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不义的战争,照“理”说,应该“失道寡助”、“众叛亲离”,或者激起人民的反抗,但它的军队和人民曾经表现出近乎疯狂的战斗力、服从性和忍耐力。

除了军国主义、天皇神话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外,显然还存在着更深层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日本的国民性。这当然是历史的传统所造就的,但能够长期延续而不丧失却必须依靠自觉的培植和教育。战后日本的复兴史足以证明,日本的国民性不仅能适应战争,也适用于建设。日本取得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其内部;不是物,而是人;也就是日本人的整体素质,日本的国民性。

如果还需要什么证明的话,最近发生在阪神大地震后的一切应该是最好的例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面前,日本人又一次显示出举世无双的镇定、守法、忍耐、顽强、敬业、互助——日本国民性的优势所在。

日本并非没有盗贼,但此时却没有一个人趁机偷窃劫掠;并非没有腐败的统治,但此刻却没有贪赃枉法或擅离职守的官员;一样有唯利是图的奸商,但没有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自然也有私心,却能够同舟共济;未尝不感到恐惧,却没有惊慌失措。正因为如此,任何抗灾和重建的奇迹都在意料之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国民性是完美无缺的,也不等于说中国的国民性就要以日本为榜样来重新塑造,但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为什么地更大、物更博、人更多的中国会在战争中败于日本?

为什么在建设中也会落后于日本?如果我们不正视、不承认在人的素质上的差距和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就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场新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与50年前相比,中国和日本间在物质基础上的差距显然更大了,但中国人的精神潜伏着更大的危险。所以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之际,我们还没有值得陶醉的胜利,毫无盲目乐观的理由,只有深刻反思的责任。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千百万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先人,才不会有愧于将面临更加激烈竞争的后代。

说明:本文原作于1995年,节选自葛剑雄《我们应有的反思》一书



进入 葛剑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77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