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岸:美国比较政治学具有国家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0 次 更新时间:2019-01-14 23:56

进入专题: 美国比较政治学  

张飞岸  

一些中国政治学学者对美国政治学国家性认知的不敏感,本质上源于对美国学者建构的学术范式缺乏反思,无法意识到美国政治学的国家性是如何嵌入学术研究之中的。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学者开始意识到建构本土政治学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主要集中在比较政治的研究领域。杨光斌教授在其具有理论开拓性的《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提出,比较政治学就是基于“本国中心主义”的国别经验比较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这就是说,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虽然是他国,但出发点是本国。很多学者不太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政治学的科学性首先要排除它的国家性,因为带有国家意识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因此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研究。这种试图将政治学去国家化的科学意识值得赞赏,但带有这种科学意识的学者往往对中国的国家性非常敏感,却甚少关注美国政治学的国家性。

这表现为,他们一方面以政治学科学化为追求,一方面又毫无批判地接受美国政治学者建构的学术概念、基本假设、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一些中国政治学学者对美国政治学国家性认知的不敏感,本质上源于对美国学者建构的学术范式缺乏反思,无法意识到美国政治学的国家性是如何嵌入学术研究之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尔都塞曾经非常深刻地指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自然科学而言,泄露秘密的是答案,而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泄露秘密的恰恰是问题。”这里,我们以美国政治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比较政治学为例,分析它的创立者是如何通过议题设定、概念建构和研究方法选定将国家性嵌入科学研究中的。


议题设定:为何是现代化和民主化?

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创立于冷战时期,这决定了这个学科初期的作品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具有强大的美国国家性。这种国家性首先表现在议题设定上。冷战期间,现代化研究在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处于显学地位,美国比较政治学初创阶段的所有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政治现代化问题展开的。

无论是通过比较文化、比较历史、比较政治制度,还是通过比较政党、比较利益集团、比较社会运动的角度切入政治现代化这一议题,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学者都把政治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而他们归纳的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就等同于美国当时的政治制度安排,所谓现代国家就是美国,所谓政治现代化就是美国化。在此前提下,比较政治学研究就是通过比较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为什么和美国不一样,并探寻如何能变得和美国一样。

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拉美政治发展实践中遭到证伪,随着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推出,政治现代化理论走向了终结。它的终结意味着,美国关于政治发展路径开出的药方,事实上没有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反而导致了政治衰败。美国比较政治学是如何回应这一失败的呢?他们干脆放弃了政治现代化这一整体性议题,因为这一议题包含的内容过于繁杂,政治现代化的指标尽管是美国化的,但它相对来说却是比较多元的,包括政治参与、政治整合、政治制度化、政治世俗化、政治结构分散化、政治功能合理化等多项指标。因此,在试图使发展中国家美国化的目标失败后,他们就从政治现代化这一整体性议题转移到了民主化这一局部议题上,比较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出现了从政治现代化到政治民主化的转型。

这一转型意味着,美国已经不再要求发展中国家变成美国,而仅仅要求发展中国家采纳美国的民主制度。此后,围绕着民主化的比较政治研究又发展出了一套评估民主的指数,这些指数并不关注国家的整体治理状况,仅仅关注这个国家有没有政治自由和竞争性选举,有就是民主国家,没有就是独裁国家。政治现代化理论中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研究范式变成了民主化理论中民主与独裁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转型帮助美国比较政治学规避了实践绩效的检验,从而维护了美国比较政治学的“科学性”、“正当性”和“国家性”。


研究方法:为何是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比较政治现代化研究所倚重的研究方法是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由阿尔蒙德等美国比较政治学创始人建立的经典范式。它所谓的结构并不是从社会整体角度着眼的政治经济结构,而是分解成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的功能性结构。这一范式认为,发展中国家一旦有了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和“功能”,政治现代化也就完成了。这一研究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它缺乏历史和文明比较的视野。历史和文明是展现发展多元性的核心要素,没有历史和文明的纯功能性研究会把社会演变问题变成制度移植问题,它忽视了从美国政治制度中抽象出来的结构和功能是美国自身文明和历史演进的结果,不可能被简单地移植到一个历史与文明和美国迥异的国家,如果说政治现代化具有一些普遍性特征的话,这一普遍性也只能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交融演变为不同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其次,结构—功能主义把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政治组织抽象为大大小小的政治体系,这样国家、政党、利益集团之间质的区别被取消了,他们通通变成了个人和由个人组成的政治体系之间进行利益博弈和利益整合的平台。在这种功能利益化的假设下,国家和政党内含的价值因素被取消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信奉社会主义的政党与信奉资本主义的政党在价值偏好上也没有区别,他们通通变成了利益博弈的工具。这种对国家和政党的功能化解释是一种单一的“社会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不仅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也没有真实揭示出发达国家国家和政党发展的历史。这种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在冷战期间的美国比较政治研究中广为应用,恰恰在于它规避了当时处于上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政体性质的审问,维护了美国的国家正当性。


概念建构:为何民主等于竞争性选举?

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最终确立的是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话语权。话语权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与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最大的不同是,软实力可以通过操控人们的思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于社会科学而言,操控人们思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构概念。

我们经常会强调在进行社会科学讨论之前一定要厘清概念,如果彼此之间使用概念的所指和能指都是不同的,双方就不可能对同一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更不可能达成共识。从概念建构这一角度而言,社会科学的科学化是非常难的,因而也是非常罕见的。科学与意识形态最大的区别,就是科学是客观的、价值无涉的,而客观的、价值无涉的研究只有在自然科学中才能实现,因为自然科学的工作是对自然规律的揭示,而不是对自然规律的建构,人们要想在自然科学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人为揭示出来的规律与自然本身的规律越吻合成功率越高。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在于,社会科学的规律大多数是建构出来而不是揭示出来的,那些反复声明自己理论来源于对人类普遍规律揭示的学者,反而是那些价值立场最鲜明的学者,例如特别强调秩序自然生成的哈耶克。

由此而言,美国比较政治学所倚重的概念无论是公民文化、政治现代化还是民主都来源于主观建构,即使这些建构来源于经验,也仅仅是美国的经验,而不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验,更不是美国比较政治学试图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因此,这种经验即使对美国是科学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规范性的。如果美国比较政治学者尊重经验,并认为社会科学概念的科学性产生于对经验描述的话,那当他们发现经验发生变化时,应该根据经验修正他们的概念,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近年来,自由民主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遭遇了公认的危机,但美国的比较政治学家在反思这些危机时很少对自由民主采纳的竞争性选举的民主概念进行反思。为何他们拒绝反思民主概念本身,因为当人们把民主等同于竞争性选举时,人们自然就会认为美国是民主国家,哪怕实践证明(例如正在举行的美国大选)这一选举制度并没有选出最优甚至可能选出最差的领导人,哪怕大多数美国民众已经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感到失望,人们也不会对美国国家的民主性进行质疑。

正如伊多·奥伦教授所言:“美国政治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其不被承认的支柱和理想就是美国”,美国政治学“以特有的美国观点而书,它附属于它的国家而非民主本身”。明白这个真相,对于中国政治学者自觉走出美国政治学主导的范式、议题、概念、方法,建构中国自己的本土政治学和学科话语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专题: 美国比较政治学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58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02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