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就书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32 次 更新时间:2019-01-04 17:28

进入专题: 书单   奥地利学派  

朱海就 (进入专栏)  


我大学读的是理工科专业,毕业后在宁波一家从事道路码头施工的国有企业里面工作。工作了两年以后,在1996年,考上了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样开始学习经济学。在我读经济学研究生的那个时期,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比较流行的是新制度经济学,比如说科斯、威廉姆森和德姆塞茨这些人的思想。所以,我在硕士阶段就看了一些新制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有科斯等人撰写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书。该书第一篇就是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科斯把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用于分析产权配置问题,非常有新意。该书是一个文集,除了多位制度经济学大家对产权、交易费用与合约等的研究之外,还有对制度变迁的解释。制度规范着人类行为,影响着资源的配置效率,虽然经济学家早已经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比如李斯特,但一直缺乏分析制度的工具,直到科斯、威廉姆森、哈特和德姆塞茨等人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特别是它的理性人假设,并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交易费用和路径依赖等,经济学界才深化了对制度的认识,并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

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作品。在该书中,作者考察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制度,把它们归为合同关系治理,双边与多边治理,以及纵向一体化等几种治理模式,并给出了影响不同治理模式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交易的频率和不确定性等,这些因素决定交易费用的高低,从而影响治理模式的选择。他的理论对于人们理解组织非常有帮助,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研究对象上都拓展了科斯的思想。特别是资产专用性概念的提出,更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

我硕士毕业时候,刚好浙江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博士点批下来了,我选择直接读博士,也成了浙江大学首批经济学博士。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主要还是学习新制度学派经济学,不了解奥地利学派。后来翻了一下我的博士论文《企业网络的经济分析:产业区能力差异的解释》,发现后面的参考文献中有一篇哈耶克1945年的《经济学与知识》,其他的文献基本上还是属于新制度学派的。这篇著名文献来自哈耶克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这是哈耶克非常重要的一本书,除了上面提到的这篇文章之外,书中还收录了他“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一文,也就是说,哈耶克有关知识理论的两篇重要文献都在这本书中了。该书中有他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重要文章《个人主义:真与伪》,我们知道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方法论个体主义”,那么什么是方法论个体主义,哈耶克对此作了辨析。该文一以贯之地反对“理性的狂妄”,强调遵循抽象的一般性规则,这也是哈耶克终身坚守的思想。在这本书中,还有一篇方法论相关的文章《社会科学的事实》,该文认为社会科学的目的不是解释个人行为,而一些新古典经济学家恰恰专注于解释人的行为,比如张五常,可见他们没有听从哈耶克的劝告。

哈耶克有一本专门论述方法论的书《科学的反革命》,也极为重要。在笔者看来,每一个人,在他撰写经济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论文之前,都应该先读懂这本书,才能写出“正确”的论文。这本书讨论了社会科学的性质,该书认为社会科学的方法是个体主义的和“综合的”,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分析的”。唯理主义者没有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进行区分,导致他们用“工程师”思维思考经济社会问题,以为通过某个宏大的工程可以改善社会的福利,而事实上往往适得其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应该是政治家的必读书目。

哈耶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本书《法律、立法与自由》。哈耶克这本书区分了“法律”和“立法”,认为法律是演化产生的,不是理性建构的产物。他还区分了“自发秩序”和“组织”,前者建立在抽象的一般性规则之上,后者建立在具有命令性质的人为规则之上。哈耶克强调理性不及,是遵循规则使人变得理性,而不是理性产生了规则。对于规则的产生,哈耶克提出了“文化演化”这个概念,认为它是“非意图的结果”,没有人事先知道什么规则是“好”的。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哈耶克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人有能力认识一般性原则,比如经济学揭示的原理,好的规则正是在遵循一般性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也极为重要。这本书是现代奥派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据米塞斯自己说,他是通过读这本书成为经济学家的。门格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观价值理论”,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物理属性,而是取决于我们意识到我们对它的支配,关系到我们欲望的满足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所以价值是“意义”概念。主观价值的思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即它并不是只是适用于“市场”,而是在任何场合都适用,很多人认为在“公共领域”可以不遵循主观价值的原理,其实是因为违背了主观价值,才使得这些领域变成了公共领域。比如最近笔者意识到,整个科研体系因为违背了主观价值而步入误区:整个科研体系都在追求发表、课题和获奖,但重要的是“有没有价值”,而不是“发表在哪里”,如把发表在哪里定义为价值,就完全违背了“价值是主观的,与属性无关”这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实际上没有“是不是成果”的问题,只有“有没有价值”的问题。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被违背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有公正和效率。整个科研体系需要从“主观价值”的角度重塑。

另外,由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和大卫·普雷契特科等人撰写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是相当不错的经济学作品,适合大众阅读。这本书很好地把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精华结合了起来,作者从“真实的”个体出发,强调市场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互动的科学,把方法论个体主义与主观主义贯彻始终,把奥地利学派有代表性的“过程”思想融入在内,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框架。这样,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常见的缺陷就被弥补了。作者坚持自由市场理念,反对政府干预,当然这一切都是从可靠的经济学理论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最后,说一下我与米塞斯《人的行为》这本书的故事。

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大约是在2000年前后的某一天,我的导师浙江大学姚先国教授送了我一箱书。那箱书总共有12本,全是英文精装版,蓝色封面,很厚重。其中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威廉姆森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及凯恩斯的《通论》,还有一本就是米塞斯的《人的行为》,当然,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它。这箱书非常重,我把它从导师的办公室搬到寝室时,简直累趴下。

惭愧的是,这箱书我搬回去之后,一直放在架子上没有翻阅,直到2004年,也就是我工作两年之后的那个暑假,我很偶然地注意到一本书脊上印着“human action”的书,觉得这个书名很有意思,就拿出来翻了一下。我很快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觉得作者米塞斯教授说得特别有道理,也是从此知道了奥地利学派。在这之前,我看过一些哈耶克的书,比如说《法律、立法与自由》,但对奥地利学派还是没有概念。

也是在2004年,有一个去丹麦访学的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可以申请,我决定试试。那么,找谁做导师呢?在读到《人的行为》之前,我是挺犹豫的。我曾想继续我博士论文中那个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所以我想到了哥本哈根商学院的Peter Maskell教授,他是这方面的知名学者,我在博士论文中也较多地引用了他的文献,我后来去哥本哈根的时候,也特地去他办公室和他见了一面。

正是阅读了《人的行为》,使我下定决心去学习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而不是继续博士论文的主题。刚好,我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已经有一定了解的福斯教授,也在哥本哈根商学院“战略管理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任教,他刚好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就这样,我跟福斯教授联系了一下,他也答应做我的导师。于是,我在2005年11月去了哥本哈根。

到了哥本哈根商学院之后,我发现福斯教授的办公室里有不少奥地利学派方面的书,就很想借阅。他很慷慨,一次性地让我借走十几本,其中就有英文版《人的行为》,记得这个版本是蓝色封面的,不分上下册,所以比较厚,出版时间好像是上世纪60年代。这些书一直到我回国的时候才还给他。福斯教授也送了我一些书,其中有科兹纳写的米塞斯传记。记得当时他走进我办公室,把这本书递给我的时候,我还问他是否可以在书的边缘做笔记,他说“当然,这本书属于你”。我回国后,第一本翻译的书就是这本,并于2010年出版,书名是《米塞斯斯评传》,该书2018年在海南出版社再版,得到普遍的好评。

在丹麦期间,在福斯教授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对奥地利学派的一些重要领域进行系统性的考察,比如说方法论、价格理论、产权理论和知识理论等等,大概有十几个主题。回国之前,完成了有关方法论的部分。回国以后,继续写作。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这个计划全部完成了。完成以后,我出版了自己第一本奥地利学派方面的理论专著,书名为《市场的本质:人类行为的视角与方法》,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出版,入选有较大影响的“当代经济学文库”。

写这本书以及在我此后的写作过程中,《人的行为》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我虽然已经有《人的行为》英文版,但查阅起来,还是中文版较为方便。在我2006年回国的时候,大陆还没有该书的中文版,但台湾远流出版有限公司有一个译本,译者是早期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来去了台湾的夏道平教授,他是杰出的翻译家和经济学家,和胡适、殷海光等人都是朋友。他的嫡孙夏明教授在湖北经济学院任教。夏明教授在2007年举办了纪念夏道平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我也去参加了,在那次会议上,他把台湾版《人的行为》借给我,我在武汉的一个复印店里把它复印了下来,足足有两大本。在大陆正式出版《人的行为》之前的好多年中,我翻来覆去,使用比较多的是这个复印本。

2015年,夏道平翻译的《人的行为》简体字版在大陆出版,该书策划者、著名出版人汪宇先生给我寄了一本。我也买了余晖翻译的《人的行动》,此书在夏道平译本的基础上作了补充和修改,书名也改动了,把“行为”改为“行动”,现在普遍认为还是“行动”较为合适。我还有一个四卷本的英文版《人的行为》,是2016年前后上海的一位朋友赠送的。

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一书中构建了“行动学”,该理论也是奥地利学派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行动学”是在确切假设的基础上,依靠逻辑推演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他的基本公设是“人是有目的的”,以及“人有共同的心智结构”,在此公设上,米塞斯一步步构建他的经济学理论。米塞斯认为,逻辑是行动人的特征,也是经济学家主要使用的方法。行动的成功有赖于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人所了解的因果关系当然也有可能是错的。“经济计算”是行动人的重要特征,人的“行动”必须借助于“经济计算”,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人,要想知道怎么做才能将他的资源配置到最能减少他的不适的环节中去,必须借助于经济计算。但只有利用货币价格,经济计算才有可能,没有价格,也就没有“经济”可言的。经济学本质上就是关于“可以计算”的这部分行为的一套理论。《人的行为》构建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宏伟大厦,包括经济学方法论、基本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它不仅是经济学的丰碑,也是人类文明的巅峰成就,我相信这本书会影响更多的人。


进入 朱海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书单   奥地利学派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书评与书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36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