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论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22 次 更新时间:2018-09-18 21:03

进入专题: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浦劬 (进入专栏)  


政治发展是国家政治基于经济发展而运动和前进的历史过程,是执政党和国家确定政治道路、制定战略方略和方针政策,推进政治建设和治理,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政治命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政治实践,深入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政治发展有益要素,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确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是对新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


恩格斯指出,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①]。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即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政治历史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从而奠定了中国的人民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治发展成就,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开辟多层次的民主政治参与渠道,提高了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

这些发展,坚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建立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内涵,保障了社会政治稳定有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真实、广泛和有效的人民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政治发展的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是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②]。


(二)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深刻提炼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展开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基本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的价值定向,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在政治实践中深化和扩大人民民主,完善各方面民主政治制度,开创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党内民主等多种民主形式,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这些治理国家的新实践形成了新的经验,为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提供了生动、新鲜的实践基础和鲜活素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深刻提炼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政治智慧的凝聚,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的政治认知的升华,因此,包括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


(三)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


“新的政治思想就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政治思想史也就是政治思想家不断地继承和创新的历史。”[④]无疑,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是在承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以贯之的思想继承关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领导人民成功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路径,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及其发展变化,深刻阐发了党在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和内政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历史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的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法治体系建设和政治生态建设等多领域创新思想和理论,这些新思想和新理论既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二  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根据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论述,可以把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概括如下: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政治发展的根本坚持


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是选择和确定政治发展道路问题,“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⑥]。

习近平基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遵从中国政治的现实特性和发展要求,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⑦]。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全局和长远坚持。

我国社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⑧]近代以来,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人民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尝试了各种救亡图存的政治方案,最终都归于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体制,实现了真实、广泛和管用的人民民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政治历史发展和政治实践的紧密融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⑨],是得到中国社会政治革命和政治建设实践和发展反复验证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1]。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明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而实现人民民主、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作为政治发展的时代坐标


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预言人类社会将不断超越主客观限制,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基于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不同属性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形式,社会发展在历史进程中呈现阶段性特征,形成不同的阶段和时期。

遵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习近平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政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对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当代方位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2]。这个新时代具有"五个"时代属性[13],这些属性具有划时代的发展意蕴。

与此同时,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中国社会主义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历史方位与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的有机统一。

关于中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代的判断,为人们把握中国政治发展形态确定了历史背景和时代坐标,"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14]。一方面,中国仍然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中国的政治发展"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15],切实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经济基础、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和发展规律,认识中国政治的社会基础、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拥护力量、根本属性和阶段特性,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方向,统筹推进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一体发展;另一方面,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时代和时期,新时代是初级阶段的特定时期,既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和任务要求,从而据此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三)以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


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6],“确认两者在功能定位上,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7],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18],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中,“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19],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具有经济主体地位和典型的人民属性,是中国政治人民性的基础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支撑,同时明确在社会主义政治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发展有利于人民国家,是人民共和国经济实现效益的要素。

在社会主义政治条件下,两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且逐步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化人民政治力量,满足人民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代的需求。因此,从政治意义上讲,新时代的不同经济成分,都具有人民经济的基本属性,都是共和国人民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且基于此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完善政治体制机制,制定方针政策。


(四)以人民作为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体


与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成分联系的社会力量,构成了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等群体。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这些阶级、阶层和集团,构成了相互对立的社会阶级关系和政治主体。

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以特定形式存在。在社会主义政治条件下,与不同的社会经济成分联系的不同的社会力量,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这就需要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层面和角度定性这些社会力量。习近平认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因此,从政治的人民性出发判别、定性社会力量,是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出发点。

在社会主义政治意义上,“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21]。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正是根据这一人民性的标准,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运用政治思维来确定当前时期中国社会力量的政治属性的。据此,习近平认为,在新时代,人民是社会政治主体,人民的这种主体性集中体现在:

1. 社会主要构成成分的人民性。就阶级和阶层成分而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分别是人民之中的领导阶级和联盟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其他阶层,也是人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人民政治主体。

2、包括人民内部的阶级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比如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人民属性,因而是人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及其承担者,是社会主义政治的社会基础。

3、在社会与政治的逻辑关联意义上,人民的社会主体性决定了其必然具有政治主体性,而人民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必然构成人民政治的主要关系,人民内部的不同社会关系形成的不同政治单元,必然成为人民政治的主体单元。人民主体的政治,就是由这些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人民政治。

4、共和国政治的人民主体性,本质地体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要求的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政治,其本质特征和巨大优势的不断深化落实,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的任务。

习近平认为,新时代的政治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2]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初心和根本宗旨之所在;以人民为根基,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之所在;以人民为依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23]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深厚伟力之所在;而以人民的政治实践为基准,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坐标和检验刻度之所在。


(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作为政治发展的总体主题


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4]。这一重大时代主题,逻辑地确定了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主题:

一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这样的政治。具体地说,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政治,怎样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涵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立足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政治,其中国特色,“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25]。进入新时代,历史和实践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新内涵、新要素和新要求,其“新”就新在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国政治实际,精准把握中国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大焦点难点问题,建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活力,确定、制定和贯彻新思想、新战略、新方略和新路径,依照宪法和法律,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更加平衡和更加充分的政治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都是从人民民主这个本质规定性发端和发展的。习近平认为,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生长于中国土壤的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发展人民民主,“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27]而发展人民民主的“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28],着力解决中国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与体制机制的矛盾,防止空头政治、派系政治、分裂冲突政治和内耗政治;发展人民民主,“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29]确保政治权力的人民性,切实扩大人民权利。

二是基于中国国情政情,回答新时代治理什么样的国家和怎样治理这样的国家。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和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和命题。习近平清楚回答了这一命题:国家治理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30]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达成这些目标的国家治理途径,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国家能力,激发人民的磅礴伟力,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贯彻新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两大主题,本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深入发展和实现人民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31]。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地包含着人民民主的要求和目标。在政治意义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就是实现人民民主,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发展人民民主的过程。


(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发展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关头,把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机融合一体,“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32],使得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3]同时,更需要励精图治继续奋斗。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主文明和谐法治,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坚定信仰和追求,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是人对于自然、对于社会的全面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另一重目标,也是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如同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3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民族复兴目标与人民民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确定的人民民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民民主在新时代中国的实践和实现。


(七)以社会结构性矛盾作为政治发展的系统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结构的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根本法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习近平在分析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时,遵循马克思主义原理,揭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结构性动力。

1、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习近平论述中国改革发展的动力时深刻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35]

2、人民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需要与政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人类历史始终。与此同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社会发展又存在着主要矛盾,这种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体现。

在政治革命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与维护旧有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由此形成革命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政治革命胜利之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确立,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这个时期,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发展生产力,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才社会成员的需要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由此赋予这个时期政治发展以直接动力。进入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6],由此使得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政治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显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切实贯彻新发展观,是解决新时代社会政治生活主要矛盾的途径。

3、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改革动力。“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37]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然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一套系统完备、结构合理、权责分明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制度,是保障中国现代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如同习近平所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38]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政治体制机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习近平就此指出,“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机制之间的矛盾,要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全面深化改革,如同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40]因此,制度自信与不断改革创新,构成了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和治理动力。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发展的结构性动力,是社会结构内在矛盾辩证作用的必然。习近平关于政治发展结构性动力的揭示,不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政治改革和建设的深刻原因,而且以历史辩证法设定了政治发展和改革战略重点和内容安排的时序和逻辑。


(八)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侬法治国有机统-作为政治发展的本质规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规定,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也是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41]这就把三者的有机统一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及其发展的逻辑规定、有机构成、本质要求、基础结构和必然属性,从而把三者的有机统一从主观应然原则上升到客观必然规定。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根本基础在于三者的本质一致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党性、人民性和法治性,归根结底是人民根本利益性和共同利益性:党的事业本质上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人民民主是党的领导的政治目标,依法治国则是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法律规则及其运行的方式体现,三者的本质一致性,在于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运行机理。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西方某个政党往往是某个阶层或某个方面的代表,而我们必须代表全体人民。”[42]据此可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机理在于,党的领导所体现的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和公共意志与人民民主体现的多种利益和公众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式,通过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权力制约和公民参与等多种民主政治形式和机制达成共识,由此广泛、真实和有效地实现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新定位,意味着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和国家治理的核心精髓,而政治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等,都是基于三者有机统一而发生和发展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现途径在于党领导人民的伟大政治实践,在实践中,优化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与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机统一,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人民性、独特性和优越性。


(九)以党的建设作为政治发展的推进路径


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3],因此,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政治前提。

在新时代政治发展实践中,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价值灵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能力的政治渊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牢固基石;党的治国理政战略方略、方针政策和能力本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因此,党是新时代的先锋、人民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也是新时代政治发展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前提。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才能得到深入推进和目标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践中,党的领导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因此,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实现,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能否得到巩固加强,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成败,“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4]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充分发挥和强化党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推进途径。

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发展实践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现实地体现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发展中,系统构建和有效运行党全面领导的治国治政治军体系和治理社会体系,以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凭借,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制度建设,转变党的执政方式。与此同时,治国必先治党,必须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贯彻党内制度建设,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45]由此,在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以党的建设强力推进国家治理和人民民主,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鲜明路径逻辑。


(十)以全体人民权益平等的有效实现作为政治发展的评价标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发了评价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确立了政治发展的评价标准。

习近平深刻阐发了评价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首先,评价政治发展,必须贯彻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政治制度、政治形态和政治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46] ;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到,各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制度和发展,都是其经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的产物,都与特定的国情紧密联系,“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47];再次,评价特定社会政治和制度,“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48]

根据这些原则,习近平确定了评价政治形态和政治发展的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49]

民主政治是当今国家和政治发展的趋向和政治文明的标识。但是,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形式,为此,习近平认为,人民的政治权利和权益能否得到全程的平等真实有效的实现,是检验人民民主真实性的标准,具体说,就是“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50]

在设定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评价标准时,习近平创造性地运用了底线思维,以政治发展的底线和红线作为评价标准,这就是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51]

习近平提出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八个能否”“四要看”和“六个切实防止”评价标准,从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局势治理、政治权力运行和政治权利保障等方面为中国政治发展设立标杆、划定红线,形成了系统完备、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评价标准体系。


三  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基本特色


总的来看,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具有以下辩证统一的特质: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根基,如同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2]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主线。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53]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之间相互联系的真谛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发展中国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全面深化改革。因此,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改革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的辩证法。


(二)坚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机统一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必然是空想,人民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空想。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所在,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4]。

与此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需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此,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包涵着党的领导的统一性与多方面积极性的政治辩证法,如同他在论述统一战线时深刻指出的那样,“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正所谓‘非一则不能成两,非两则不能致一,”[55]。因此,把握党的领导的根本性和一致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56]


(三)坚持国家有效治理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优越性,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高效推进经济政治生活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坚持党领导人民有效地治理国家,坚持社会发展和政治运行的效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必须与人民民主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性,首先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性,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中,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必须与人民民主有机统一,也体现为在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使得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使得人民的利益、要求和意志能够得到有效实现,使得国家治理真正按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确立和运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人民民主有机统一,还体现为国家治理和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必须奉行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57]同时,深化改革也要奉行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58]。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与管用性的有机结合,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人民民主的高度一致和有机统一。


(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党情国情政情民情紧密结合,破发展难题,立发展目标,布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

政治发展目标依现实政治发展问题而定,依政治建设和改革治理的内容而定,而政治发展问题的解决,旨在化解难题、保持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59]习近平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60]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就必须以政治发展目标为坐标和基准,厘清每一阶段和时期以及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改革和发展任务,从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发展问题入手,明确破解发展难题的方式方法,切实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政治发展战略、方略、方针、政策和措施,谋划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并且依靠系统完整严密有效的运行体制机制予以贯彻实施。


(五)坚持强化顶层设计与重点推进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改革经验和借鉴,只能通过局部地区、局部领域的改革成果来检验体制改革的有效性,然后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加以推广,这种改革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61]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化改革需要多方面协同并进,更需要通过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改革的全面性,实现政治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统筹一体,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的协同推进,这就需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62]

与与此同时,习近平强调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重点突破是有机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63]因此,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必须稳步前行、渐进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同时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才能不断实现政治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战略目标。


(六)坚持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


习近平坚持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的思想,首先体现在国家治理中制度体系建设与人的治理能力提高有机结合方面。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新的视角考虑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一方面,明确认识到国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64]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到,制度是由人制定和执行的,因此,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在完善治理体系和制度的同时,必须提升治政者和人民群众的治理能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65]。

习近平坚持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思想,更体现在他从人的全面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制度建设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强调在国家、政府、市场、社会以及文化治理和发展中,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同时,“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③ 由此实现制度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协调,达成社会的和谐与公平正义。


(七)坚持核心价值与扬弃吸收传统和外来文化有机统一


在政治发展中,文化是深沉而持久的因素,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6]。在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核心价值观具有根基性、支柱性和持久性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核心价值,就是坚守民族的根基、灵魂和精神支柱。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核心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思想内核和价值主导,对于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67]

习近平分析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8]而坚守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首先,必须把握文化建设与坚持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69]。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必须在文化建设中把坚持与吸收和创新性转化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途径,就是在坚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积极扬弃和吸收外来文化,“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70]。在这里,“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71]。总之,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再次,坚持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弘扬当代文化与传播结合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72]。

最后,把培育核心价值观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中坚持核心价值观,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和最新成果,是走向政治文明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系统完备、切合国情、科学创新,具有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征。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得到切实有效推进,使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得以稳步坚定前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光明和希望,因此,是中国人民政治和人民民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根本指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航程的政治航标。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④] 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78页。

[⑤]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⑥]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⑦] 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5页。

[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⑩] 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8页。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刻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8页。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79页。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60页。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10页。

[2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21]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 97 页。

[2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5页。

[2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7页。

[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7页。

[29]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

[3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13年1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uzhou/2013-11-12/c_118113773.htm,2018年4月6日。

[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9页。

[3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42-143页。

[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7页。

[3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3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8页。

[3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8页。

[3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9页。

[4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9页。

[4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42] 《习奥瀛台夜话,到底聊了什么?》,2014年11月14日,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14/c1001-26025214-3.html,2018年4月6日。

[4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44]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4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4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 29 页。

[4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 286 页。

[4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 286 页。

[4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7页。

[5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92页。

[51] 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90页。

[5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5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页。

[5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55]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03页。

[56] 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页。

[5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7页。

[5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3页。

[59]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日。

[60]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

[61] 习近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7-68页。

[62] 习近平:《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09页。

[6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页。

[6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105页。

[6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

[6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9页。

[6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

[6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69] 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3页。

[70] 参见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

[7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页。

[7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页。

* 本文为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当代中国治理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教育部专项委托项目“习近平政治发展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


进入 王浦劬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35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