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舟:“中国第一”的感受与迷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19 次 更新时间:2018-08-28 22:49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王逸舟 (进入专栏)  


仁智大国

王逸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2018年8月24日上午,《仁智大国》一书的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应邀在北京国际图书节的《名家大讲堂》节目中做了题为“走向仁智大国“的精彩演讲。

王逸舟教授将我国的外交历程归纳为三个时代:1949—1978年的红色大国,中心问题是解决国家独立的问题;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经贸大国时代;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后,在新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应当逐渐成为一个仁智大国,一个在全世界、全球更好地发挥文明传统的优秀国家。


对中国“大而不强“现状的清醒认知


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国家的体量、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军费支出和军事装备等硬指标衡量”,中国多半能够位居世界前三的行列,位居“全球新兴大国”或“发展中世界第一大国”。


但是,中国是否是一个强国,其尺度难以界定。在产业技术金字塔的器物层面,中国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和中端。在高科技方面,中国不仅无法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国相比,甚至在某些领域与以色列、新加坡、瑞士等一些中小国家比都处于劣势。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由大至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的大而不强,在世界安全维护能力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尽管我国的维和部队业务能力超强,但囿于语言能力、对于维和地区的侦察能力、对执行任务区域的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的不足,导致我国维和部队无法承担国际重要的军事行动与维和任务。


此外,长期“经贸巨人” 的外部刻板形象,导致“我们的价值观没有很好地为国际所理解,国际形象不理想。国家物质层面貌似快速发展,但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追求与气质并未真的强起来。仁智与实力的扩展没有同步。


仁的社会


仁,首先是一种道德规范,讲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做事通情达理,不会一味自私自利,如古人所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文解字》中解释,“仁”的本意是,两个人在一起,愿意共同往前走。当人与人之间牢固建立起这种关系时,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才有坚实的基础。假使一个社会内部戾气十足,人们成天喊打喊杀,很难想象它与周边邻国能友善相处。相反,一个仁智的民族,将明理达观、性情温和且富有韧性,有德行有志向,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带动他人和整个人类的持续进化。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国家政府实施“仁政”,即做出充分尊重公民权利的政治制度安排,所谓“以德行仁者王”。综合先贤智慧和历史经验,仁政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重百姓生计,“制民之产”、轻徭薄赋、仁民爱物,让人民有恒产恒心和不受官吏盘剥。这是仁政的经济基础。二是促司法公正,“察小大之狱并以情”,省刑罚、防株连、“罪人不孥”,做到仁至义尽、透明公正。这是仁政的法制保障。三是倡导以人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看到民心的向背对政治安稳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仁政的政治思想导向。四是用仁治天下,提倡以德服人、以智化危的王道治理,反对以力服人、杀人盈野的霸道战争。这是仁政的对外关系体现。五是善反思学习,修身自省、尽心知性,始终保持开放和谦虚精神。这是仁政的哲学态度。


几十年来,中国的财富增长迅猛。如今的中国,缺乏的不是硬实力或加快硬实力建设的推力,而是缺少冷静审慎与自我反省的态度,缺少让外部国家心悦诚服的软实力和制度安排,缺少对普通百姓权利的细致关照和法制保障。也可以说,“仁”的一面做得还不到位、不充分。


一个大国的“仁”,要以实力为基础,以外部世界对己方权利的尊重为参照,但它须明白“内圣而外王”,内化的仁爱与持久的仁政乃本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深刻道理。


因此,由经贸大国向仁智大国迈进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把重点放于社会建设层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推进国内各项改革事业深入发展。其次,还要以““亲诚惠容”为理念,致力于安定邻国和周边的形势,引导新亚洲秩序,提供更多的外援和公共产品,通过实施商务和战略外援政策,援建非盟总部,推动农业示范与海外志愿服务;加大外交的全球性斡旋力度。最后,要有效地约束我国的公权力,跟进政治现代化,注重公民素质与国际形象的提升,以及改善国家与社会关系。


智的外交


智的外交有长远格局,能够知进退。当发力则发力,当隐忍则隐忍。


我们鼓励积极有为的中国对外交往态势,特别是广泛活跃的各种斡旋活动,期待外交人即便在看似无望的困境中寻找解决难题和纠纷的亮点及突破口,坚守改革开放以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开放多元的指向,尤其是赞扬有想象力、体现中国智慧与“和合”文化精神的问题解决方案与思路,在国际关系中逐步树立有古老文明传统和东方智识的当代新兴大国的正面形象。同时,防止意气用事,避免狭隘民族主义和“愤青式”口号绑架中国外交,以理性、健康、平和、沉稳的立场,抵制国际上的强权主义和霸道做法,遏止损害中国国家利益和主权完整的外部冲击。


外交的格局与智慧,归根结底来自民族的精神和国家内在的动力。如果公民素质不高,社会充满紧张,政府失信于民,经济陷入停滞,政治充满压抑,就很难想象外交人有积极有效的作为,很难指望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抱有正面期望。今天的中国人是幸运的,我们国家毕竟已经改革开放四十载,有取信于民的巨大建设成就,有取信于外的和平合作外交,不论内外发展尚存在哪些不足,它们是推动中国防止各种干扰继续前行的重要基础。现在重要的,不是沾沾自喜地讲大话,而是细致体察缺失,认真弥补短板。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政治现代化进程还处于中途,中国从经贸大国朝着全方位强盛的仁智大国的行进,依然面临大量的障碍与难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的警言应时刻铭记存心。应当牢记,中国不是世界的“孤岛”,而是当代国际进步的一部分。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跟国际技术、经贸、政治、社会的发达水平对照对接的尺度,衡量现有国内改革、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诸方面存在的差距,加快外交改革和能力建设的步伐。


演讲的最后,王逸舟教授总结说,我国新时代外交,遵循了生存、发展、责任的三阶段的演进。塑造仁智大国,要沉稳有力地创造性介入全球事务,注重软实力,让周边国家感受到中国“仁爱”的气质,以强大而亲和的巨人形象屹立于世界巅峰,谱写国际关系史与人类进步的新篇章。


进入 王逸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9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北大出版社社科图书,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