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要防止乡村振兴造成更大的不平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6 次 更新时间:2018-06-14 15:58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贺雪峰 (进入专栏)  


十九大报告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收入和消费来看,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国家对农村的公共投资,改革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不过,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城乡差距的长期性、动态性和相对性,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定同时是城市化的过程。人财物向城市集中,可以产生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城市不仅更能容纳新的生产力,而且更能够产生科技进步。农村人财物向城市聚集,城市发展就快,城乡差距就拉大了。不仅如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属于公有,所有农户家庭都有村社集体分配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当前中国实行不允许农民失去土地的体制,从而为进城可能失败的农民留下了返乡退路。正是存在返乡退路,农民进城失败就不愿意待在城市漂泊,而会返回农村。中国保留农民返乡退路的体制防止了中国出现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大规模贫民窟。进城农民有能力在城市体面安居就在城市安居下来,无法体面安居就返回农村。也就是说,中国为进城农民保留返乡退路的体制消除了城市贫民窟,也就是消除了城市内的二元结构。或者说,中国通过城乡二元结构消除了城市内的二元结构,而不是如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穷人进城富人下乡表面上缩小了城乡差距,实际上却使进城农民无家可归而在城市形成了庞大的贫民窟,和相对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大的城市内的二元结构。

之所以说城市内二元结构比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大,首先是因为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就业与收入从而无法在城市体面安居的进城农民,如果有返乡退路,他们大多愿意返乡,而不愿在城市漂泊。农民返乡,与土地结合起来,不仅有自己的住房,而且有农业收入,有熟人社会的关系,落叶归根,就有了身体和心理的安全感。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可以轻松解决生存问题,看起来现金收入远低于城市,实际生活质量却可能不差,尤其有大量闲暇时间。中国现行体制允许农村进城,同时保留农民返乡退路,进城农民会依据自己家庭情况来理性决策留城还是返乡。返乡是农民的权利。

其次,以城市贫民窟为典型的城市内二元结构,将大量缺少就业与收入机会的进城失败者聚集在一起,贫民窟居民缺少收入,漂泊不定,必定是身心俱疲,未来没有希望,这样的庞大贫民窟本身就会产生出治理难题,产生出社会秩序难题。一旦出现经济金融危机,就很容易助推形成社会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城市内二元结构容易造成社会政治不稳定。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面,农村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的是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产业兴旺”,以及“生活富裕”,却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

要在当前农村实现产业兴旺,显然有很大困难。因为乡村工业存在面源污染以及小散乱污的问题,工业进园区已成共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已经不再可能发展了。从政策部门的解读和地方政府的规划来看,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大都集中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面。简单地说就是要赚城市人乡愁的钱。在一些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地区,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吸引城市游客,形成兴旺的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从财政资金政策优惠方面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践中也有了很多三产融合发展成功的案例。通过三产融合,吸引城市游客,不仅实现了农村的产业兴旺,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增就业和收入机会。农村软硬设施大幅度提升,强富美的农村若隐若现地正在到来。

不过,在中国只有42%户籍城市化率的情况下面,指望靠城市人乡愁消费来赚钱的产业兴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肯定不可能惠及全体农民,而只有那些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极少数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才有通过三产融合获利的机会。相对于一般农村地区,这些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已有优势资源条件,现在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又通过政策对这些具有资源优势农村进行扶持,甚至投入财政资金打造基础设施,比如很多地方政府动辄投入几千万元对具有资源优势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将宝贵有限的公共资源集中到优势地区和优势人群,从而锦上添花了,一般农业地区的一般农民反而更少获得公共资源的阳光雨露。

乡村振兴战略也倾向于支持农村具有经营能力的强势群体,比如种田大户,倾向推动资本下乡,结果就可能是,更加现代、更大规模的农业反而剥夺了占中国最大多数小农的机会,尤其是可能剥夺老人农业的机会。对于缺少在城市就业机会的农村中老年人,他们耕种自家承包地,不仅有农业收入,而且有劳动意义,有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村庄熟人社会的社会关系。正是与土地结合起来,农村老年人更能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乡村振兴不能鼓励支持资本下乡,鼓励支持年轻人回乡,而剥夺当前十分需要土地的占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的机会。??

2035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从现在到2035年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从2035年到2056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有本质的不同。毫无疑问,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服务和服从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而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避免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就不能产生大规模城市贫民窟,就应当为进城农民保留农村退路,就有必要通过保留城乡二元结构来防止城市内二元结构。

而从农村社会内部来看,2035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显然不是要在少数地区为少数人造富,不是要搞锦上添花,而是要为占中国农民绝大多数的小农户包括老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服务。国家资源是有限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有限资源应该惠及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和绝大多数农民,他们才是决定中国能否够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2018年5月13日下午


进入 贺雪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47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