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从农业1.0到农业4.0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92 次 更新时间:2018-06-11 01:16

进入专题: 农业4.0   三农问题  

温铁军 (进入专栏)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2015年10月29日在密云县北庄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

五中全会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创新,第二个关键词是协调,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最后一个是共享,这四个词对中国现状是有内在逻辑的;中间还有一个是开放。开放也要包括开放思维。那么,这次五中全会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要强调共享共富。

结合起来看,农村地区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需知:从农业1.0时代到4.0时代,发展的机遇是不同的。

我们先说绿色和共享。

各位身处密云县山区北庄镇镇上,对你们来说,什么农业才是新的发展机会?要我说,农业3.0、农业4.0对你们才是机会,农业的1.0和2.0则没你的机会。

什么叫农业1.0?

西方人搞殖民化,占领了几块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洲大陆,以及部分非洲大陆,西方人用西方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这几个大陆(也就是通过殖民占领的大陆)推行大种植园和大农场。所以,农业1.0是殖民化的结果,发展出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农场。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生产原材料,所以,可以叫做农业一产化的规模经济,以推行大农场为主。中国很多学农的人在教科书上学到的都是要推行规模经济,集约化大生产。错了,那个模式只能在殖民地条件下才有。

比如大家学美国农业,你们知道不知道美国的原住民占美国现在3亿多人口的百分之多少?恐怕没人知道,因为我们的教科书刻意忽略了这些重要的数据。美国的原住民现在只剩下2%。在哪儿呢?在亚利桑那沙漠地带的保留区里。原住民没有权益,所以美国的大农场全部是由外来的白人当农场主,所以他叫farmer。你们是什么?你们跟我一样都叫做亚洲原住民,我们原住民人口占中国人口总数的多少?100%。你想学美国吗?先把原住民减到2%,就搞得了美国的大农场。这个道理很简单。可能你们现在还未必能马上转过弯来,我们是原住民,我们没有被外来殖民者消灭到只剩下2%。

在亚洲的原住民大陆上,找不到大农场国家。

印度也是原住民,小农,有点地主而已。

日本是单一大和民族的原住民,日本到现在为止高度现代化、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但日本还是小农经济,平均小农规模2公顷到3公顷,就是“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当然,日本犁地不是用牛,是拖拉机,但日本还是小农经济。

韩国,包括中国台湾,都比我们现在的现代化程度高,请问他们有大农业吗?

越南有大农业吗?

凡是原住民国家,几乎都找不到我们脑子里想的那个农业1.0版的大农业。

实际上,大农场只在殖民地条件下才有。

这个道理本来是常识。

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学殖民化的大农场,好了,我告诉你亚洲只有一个岛屿国家有大农场,就是被西方人殖民化长达400年的菲律宾。但是如果你到菲律宾去考察,你会发现菲律宾的大农场没有哪个农场主是菲律宾的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外来人口,是西方人。为什么?因为殖民地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殖民地的总督是由欧洲派来的,他只向外来殖民者发土地证,原住民不被承认为人类。

所以,别指望着在中国这种原住民国家推行农业1.0版的大规模集约化农业,做不到。

所以,农业1.0对密云县要我说就彻底别想,要放弃那个想象。无论谁来,给你们讲说我要弄多少地,我要搞什么大规模的建设,千万别信这套,搞不得;搞了,一定是矛盾重重。

那么农业2.0是什么?我们地处山区,2.0版的农业跟我们有关吗?

可能有关,但是对不起,这个机遇也不是我们的。

2.0版农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叫做设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中国现在则是农业产业化,要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形成农业的收益。我看,二产化的农业应该叫农业2.0。这不仅在大多数国家都属于亏损的;并且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在日本,二产化农业因严重污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因而正处在退出阶段。中国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指农业二产化,拉长产业链,可能产生一些收益,但即使在美国,这个收益能留在农民手里的一般不到10%。在中国,农业产业链中农民得到的收益恐怕8%都达不到。

所以,二产化农业对我们来说,也仍然值得掂量掂量,特别是在山区。

那我们现在的条件适合什么?

作为山区的地方政府,无论是镇一级的官员,还是村一级的干部,我们要考虑的恰恰是三产化,就是农业3.0;和进一步的农业4.0。

农业3.0是什么呢?其实无外乎就是把农业和第三产业结合。

第三产业包括什么?首先是景观。不要轻易地破坏我们的山区景观,要保持山清水秀,就有了发展景观农业的条件。

说到这儿,给大家举个例子。我是满世界跑做农业调查的人。有一次,我在意大利,住在一个小农场里,农场有夫妇两人。头一天,刚一见面就看这个男主人在那儿唠叨。因为男主人说的是意大利语,女主人能讲英语,我就问女主人,怎么回事?她就给我解释,说他们家有半公顷的葡萄老了,她想把葡萄砍了种樱桃,说你们中国人喜欢吃樱桃,我们将来说不定能给你们出口,说另外你们喜欢樱桃木地板,我这樱桃果卖不了多少钱,但我这树长大了还能给你们卖樱桃木。当然,这也是半开玩笑说的。女主人想调整结构,就像我们现在提倡的,得调整结构,得集约化,得成片种植,但是他们却被意大利地方政府的法律禁止。为什么?政府说你们就得插着花种,种点小麦,种点牧草,种点葡萄,种点橄榄,种点花,种点果,为啥呢?这叫做景观农业。地方政府说,得从大局出发,那些城里人来了他不得看我这儿四季有景啊?只有插花种植,才能四季都有景观,如果你改成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我这只有一季的景,另外三季游客不来了,我就没收入。

所以,什么叫做景观农业?农业3.0首先就是山区景观不要破坏。

假如你们把路两边的多元化的树木植被全砍了搞成统一绿化,如果再统一规划乡村建筑都变成了现代化农宅,一排房子全一个样,走进一个镇,哪个村都一个样,城里人还来吗?没景观了。

所以,景观农业一定要和各地自然资源条件高度结合。这就意味着你把自然资源变成了景观农业资产。自然资源多大啊。大家一定想清楚,不要被那些外来资本把我们的景观破坏,尤其不要想着还可以搞农业2.0,或者农业1.0,不对。你们现在的条件最合适的应该是农业3.0,而农业3.0的第一条,就是自然资源条件跟景观农业密切结合。

浙江有一个县叫安吉县,安吉县的县委书记很聪明,他说我是山区,GDP肯定不能跟人家比,那还能比什么?比资源环境,比景观条件。就要求到这儿来修路,不能修直,他这个政策跟意大利是一样的,你只有让车绕着弯开,山区啊,你别把路裁弯取直,就不搞那种大宽马路,你才能让这些开车的人走到那些景观比较好的地方。给他留一个小停车场让他照相,他在这儿滞留的时间越长,他就得在这儿吃饭,对不对?如果在这儿吃饭就变成农家乐了,如果在这儿住宿呢,那你就要有住宿费了,那就可以实现成倍地增加消费的愿望。如果我们搞工业化,那你就要把道路裁弯取直,让他一下过去,还会有消费吗?

这次五中全会讲消费拉动,我们怎么才能增加消费呢?山区农村自己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得靠外来的人消费。人家来消费我们的景观。如果景观被破坏了,资源被破坏了,就没有外来人口到这来消费的可能。

所以提醒各位村官,各位镇官,切不可为了追求招商引资让他们把我们的最美的景观占有了,那我们就完了,根本没法共享了,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

接着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有人气。

为什么要有人气呢?因为景观好了,下一步就是休闲旅游农业潜力是非常大的。一直以来,都有意大利的农业旅游协会跟我们联系,说在中国能不能找到农业休闲旅游的点,我们组织欧洲游客来,因为欧洲游客已经把欧洲的休闲旅游农业消费够了,他们非常想到亚洲来,特别是到中国来看看有没有对接欧洲休闲旅游的点。这需要什么?需要我们保留乡土文化。人家来了以后,如果没有乡土的建筑艺术,没有你们的传统文化,人怎么能待得住呢?人家来就是要找密云山区有什么特点,你的乡土社会文化,为啥平原地区庙门一律朝南,而山区这个庙朝北?你总得有点能跟人家讲的故事,得有题材。啥叫休闲旅游农业?你现在拿什么去把城里人给吸引来?没人气,就没消费,我们是不可能靠北庄镇自己这点人口来增加消费拉动增长的,那个梦是做不得的。

你们怎么能把城里人吸引来呢?有多种方式。

密云县有一个镇,有一批城里边来的学生在那儿办了一个书院,来的人络绎不绝,就聚集了人气。这地方就有题材,有题材就有知名度,有知名度有什么呢?广告嘛,宣传嘛,不用你去打广告。所以,如果城里的那些学生、那些下乡支农的人愿意在我们这儿搞点什么社区建设、妇女建设、老年建设等,所有这些事儿千万别当坏事,只要来了就好,就怕不来,想尽办法吸引他们来,以各种名义吸引他们来,来了就都是题材,有题材就有休闲旅游农业,甚至进而发展到养生农业。到了养生农业阶段,山水就值钱了,为啥呢?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例子。

江苏南京附近有个高淳县,高淳县拿了一个“慢城”题材。

大家听说过慢城吗?世界上有一个慢城协会,也是意大利人搞的,意大利人搞了慢食协会,搞了慢城协会,还得搞慢生活。工业化时代讲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三产化时代、生态文明时代,我们讲绿色、可持续。于是,慢城就是个概念,慢生活也是个概念,慢食还是个概念。

那,城里人到这儿来干什么?他消费你的什么?

当你变成养生农业的时候,他来了要吃你的有机产品,洗胃;喝你的山泉清水,洗血;呼吸你山间的空气,洗肺;在山区养生,洗心。请问洗血多少钱?洗心多少钱?能算账吗?

如果我们改成三产化,又是以休闲旅游,甚至养生农业作为未来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假如真的敢于告别二产化农业,根本不去想那个一产化农业,直接进入三产化,我说北庄镇就比其他的平原地区有更好的条件。

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才能够创新?这就是创新。立足现有资源创新。

这时候政府就要发挥作用,要协调,要改变大家的认识,不能按照一产化农业——农业1.0的思维。农业2.0与你无关,3.0与你高度相关,但如果没创新,没协调,没共享,也没对城里人开放,这个绿色经济就难以发展。

怎么才能让城里人下乡?打个比方,有名人来就是题材。在墨西哥的一个原来的矿业城市,因为矿采完了,矿区废弃了,这城就衰败了。那么,他干了一个什么事儿呢?把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研讨会请来了,在这儿开了一个塞万提斯作品《堂吉诃德》小说的研讨会。从这儿以后,这个矿业资源枯竭城市对外宣传的题材就是《堂吉诃德》。不论塞万提斯还是《堂吉诃德》,跟它有半毛钱关系吗?没有。但这个城市所有的纪念品、旅游冰箱贴什么的,都是堂吉诃德。其实都是想尽办法改三产。吸引大家来到这儿来看旧矿井。

我们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山区环境条件,不把绿色作为创新的指导思想,不把协调作为工作的主轴,那是我们失职。所以,结合五中全会的关键词,看看我们现在情况,下一步要瞄准绿色,狠抓创新,以协调为手段,实现共享。

那我们的开放对什么呢?主要是对北京市民的开放。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讲几个重要的事情,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农业一产化造成大规模立体污染,在经济上有客观必然性。那我们再看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搞农业二产化,就意味着更严重的污染,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那样三产化农业就没法搞,所以农业二产化我们搞不得。为什么欧洲、日本都在逐渐退出农业2.0?退出的原因是污染过于严重。

所以,切不可招商引资,我们要搞的是小农的农户、村庄的文化,要使在地化资源得以绿色开发,要用这套东西。

我们再往下看瑞士。瑞士的市民在郊区有他们的小块地,这一小块地多少呢?大概就是半公顷,甚至更小,允许他们在这儿搭个棚子,或者搭个小房,干吗呢?放放工具,还可以安放张床休息休息。这种对市民出租的郊区农业在欧洲国家、日本、韩国比比皆是,我们能不能搞成这样?那就意味着聚人气了。

那我们要靠什么呢?靠在地化的品种注册本地化标志,什么东西是最适合本土的?这个品质到底好在哪儿?是富硒,还是富什么,他到底产生健康作用是什么?要把这套东西作为绿色的主题思想、作为题材,才能有吸引人来养生的条件。那好了,把最能够产生这种作用的生产本地化产品的土地变成什么呢?变成对市民出租的土地,一年一收租,农民的资产性收入就是稳定的,外来的消费肯定比本地人要高得多,因此你们的消费就上去了。

山区什么东西是最值钱的?

请看这个石片片的门,木板房,这是位于山区的四星级酒店,为啥四星级呢?推开门就是山区景观。我在德国被人家请去做交流,特意安排我到乡村住这种四星级,早晨推开木窗,牛在你的窗下吃草,那个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在城里人高度紧张,得精神疾病的比比皆是,他怎么洗心呢?他得到乡村来住几天。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要休假,休假上哪儿去?到乡村去,而不是在城里住宾馆,乡村的四星级宾馆就是因为你有景观。什么叫做景观农业?就是因为你有了景观,你的农业才值钱,这个道理一定要跟大家反复强调。

中国社会是个什么社会?是个稳态社会,什么叫做稳态社会呢?因为给大家分了地,所以中国60%的底层社会人口是小土地所有者,他只是现金收入能力低。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我们产生了一批中等收入群体。现在在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占总人口的30%以上。30%什么概念?中国13亿人,现在13.6亿人,30%是多少?5个亿左右。是美国中产阶级总量的2倍半,是欧洲中产阶级的2倍,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群在中国。这些人要求个性化、定制化,这时候,如果我们把农业4.0搬进来,我们就等于超前发展了。

什么叫农业4.0?“互联网+”加什么?

农业4.0需要与互联网这个工具密切结合,加题材、景观、本地化标志、休闲旅游等。由此,把“互联网+”搬进来,推进的就是农业4.0了。

这个工具和谁结合了呢?和那些天天泡在网上的城市中产阶级结合。

北京是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占50%以上的城市。据统计,北京本地户籍人口现在是1000多万,加上那些没被统计进来的有2000多万。如果只按统计的本地户籍人口1000多万人算,北京是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超过50%以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京至少有600万到700万的中产阶级,这些人是未来我们发展农业4.0,是我们发展绿色北庄的对象。打个比方,房子买了车买了,我还买什么?炒股这事儿我不喜欢,投机我不干,我们能干什么?其实说白了城里的中等收入群体都想下乡,如果你们这儿不把房子搞成千篇一律,我说不定就愿意到这儿来长租一院。夏天来了,冬天就找个人帮我看着,有的是余钱,根本不是资本不足,现在是资本过剩,大量的钱压在城里人手里,用不出去了。

这个趋势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在欧洲开始发生,到我们这儿是进入新世纪开始发生。

如果不善于保护好自己本地的资源性资产,如果全都按照城里那样全搞成钢筋水泥,对城市人有没有吸引力?我为什么不找别的村,那个村还保留了原来的文化,还有原来带有乡土气息的社会风貌,能完全改变我在城里的那种感觉,我得找这种地方。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在找不到消费的地方,而我们又把自己破坏得很严重,我们等于拒绝了这部分能够支付消费的人,我们把他们拒在门外了。所以我提醒各位,特别是村里来的朋友们,千万保护好你村里原来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你们原有的景观,然后通过镇,或者通过密云县,做成宣传片,在北京放一放,利用“互联网+”这个手段,你们把它放到网上,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中国跟欧洲结合成立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我们在这个组织下面又成立了“乡村发展专委会”,这儿有一大批专家,都是致力于乡村设计的。要保持绿色,保持多样性,千万不能搞单一的、统一的干法,那还是工业文明的思维,而不是生态文明的思维。所以,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大家就知道了,如何维护资源环境形成景观,如何以景观来构成吸引外部到我们这儿休闲旅游甚至是养生的条件;如何把这些做成题材,特别是借鉴一些国际题材,我们说的“三慢”——慢食、慢城、慢生活。到这儿来别着急,你慢慢来,你就能养生了。我们给他的那个消费题材叫“四洗”,即洗胃、洗肺、洗血、洗心。

“三慢四洗”是我们的题材,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的目标,达到资源共享,老百姓都能得到绿色开发,绿色发展的收益,这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路径。

所以,结合五中全会的文件,跟大家讲一讲我们农业如何从1.0过渡到4.0。其中,和我们山区农业村发展相关的可能不是农业1.0、农业2.0,而是农业3.0和4.0。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大家对五中全会的理解可能就能加深一步了。

所谓农业4.0,其实更大程度是要利用互联网实现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而社会化生态农业本身又是中华文明传统之载体。

如果我们现在得有意识地从高校的学生社团请一些愿意下乡支农的学生,到我们的镇、到我们的村来,让他们帮我们聚人气,让他们帮我们使用“互联网+”。我们要关心这些能够下乡的年轻人,让他们扎得下来,待得住,把他们的能耐,把他们的优势跟我们的资源环境优势结合,构成聚人气的条件。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人气聚来,我们就有可能形成多样化的社会活动。

我们在北京顺义区有试点,叫分享收获。先是在海淀区试点,叫小毛驴市民农园。当年海淀区政府说,我海淀区山后还有4万农民,不可能都城镇化,所以那4万农民怎么发展,请你们帮我们设计。所以我们就搞了一个实验区,帮他们发展市民农业,我的说法是“市民下乡,农业进城”。搞了市民农业,办农夫市集,吸引人气,搞社会活动,把媒体吸引来,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典型。现在全国各地来参观的已经有好几万了,连国外都来人,聚了人气就形成了一个好的题材。你们如果要组织学习的话,可以参观一下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西(小毛驴市民农园)。现在有400多户市民在这儿种地,每个地块30平方米,交1400块钱租金。如果我们按60平米一分地的话,60平米光租金就2400。当然要提供服务,提供工具和有机肥,也提供点种苗,如果你再有点技术指导,还要收点技术服务费。

主要是市民自己来劳动,种好种坏是他的事儿,市民搞农业是不计代价的,他就要自己种,产品拿回去送亲戚朋友。这就是休闲农业。这和二产农业、一产农业计算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三产农业休闲旅游成本是不按照农业投入产出来算的。所以我们这套干法,现在越干越大,在全国已经搞了有几百家了,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创新,搞“社会参与式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社会参与式的食品保障是根本不用打商标,也不用去买标签,什么食品安全方式都不可能达到这个体系的保障水平,只要有社会参与就行。刚才我说了,学生下乡,只要学生在这村里常住,这村打出去的本地标志就是绿色的,为啥呢?因为有社会参与。现在城里老百姓不信商场里的绿色标签,那信什么呢?如果是市民在这儿搞生产,自己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这些干法把老外也吸引来了,一家人一家人到这儿种地。因此,这儿的东西一定是最可靠的。所以,商业单位构建信用打多少亿的广告都没用,这儿信用的一分钱广告不打,媒体跑到我们这儿跟踪报道的就有300多家。人气就是这么聚来的。

山区农业搞不得大规模,变成吸引市民来,就是最好的办法,可以在这儿搞小孩的活动,孩子来就是一家来。为啥愿意来呢?小孩现在写作文没题材,到这儿来,哪怕他揪条蚯蚓出来,回去都能写个作文。为啥来这儿?是因为家长放心,这儿地里没化肥农药,没有污染,孩子光着脚在地里踩没关系,不会受到伤害。这儿的食物完全是有机的。所以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

同时,我们在这儿搞活动,有大量的农村乡土文化展演,这不像有的地方政府把那些明星大腕请来,我们这儿来的全是农民,搞的是农民的演出、劳动者的演出。也有传统的工艺学习,看看农村的工匠怎么制陶,怎么烧陶罐,怎么做木匠活,把这些技艺都放在这个地方,那就是农业的传统文化多样性。多样化的农村经济社会资源在这儿得到了复兴的机会,用这套东西带动了市民下乡。他们除了吃喝,还能干什么?学点木工,自己做陶罐,不管大小,你都可以刻上你的名字,烧出来以后带回家去了,这是自己亲手做的。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是无价之宝,而这些在我们过去招商引资的二产化农业中都是没有的。

所以,以上讲农业3.0的“三产化农业”,打造未来我们农业4.0版的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要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农业的社会化+生态化。

这次大家学习五中全会,要记住这五个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把这五个关键词记住了,发展的新路径就找到了。今天就汇报到这儿,谢谢大家!



进入 温铁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业4.0   三农问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41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