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秀:新时代文艺的引领与担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8 次 更新时间:2018-03-23 01:37

进入专题: 新时代文艺  

于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艺提出的新的标准和要求。当下的文艺创作要更加凸显自身的价值,着力在构筑时代精神高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众审美格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构筑时代精神高地


鲁迅先生认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文艺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创造活动,同时也是我们特有的精神需要。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缺少文艺的熏陶与陪伴,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一个时代如果缺少了文艺的润泽,无疑会失去丰富的色彩。可以说,文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检省当下文坛,我们的文艺创作在构筑时代精神高地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文学作品内容虚浮,甚至精神贫乏;有些影视剧过度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题材雷同、剧情模式化、剧本质量不过硬,内容缺乏思想深度甚至脱离现实,至于独创性和艺术性就更谈不上了。这些问题与一些文艺工作者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艺术理想和艺术操守,追逐眼球经济和娱乐至上有关。一些创作者急于成名的功利与浮躁心态伤害了文艺的根基和社会精神生活。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文艺之于人的意义和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它应当反映时代精神和表现人们高尚的思想境界,为人民不断前行提供精神动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新时代中国文艺仍需以中国精神为灵魂,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以优秀的作品构筑时代精神高地。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闪耀着民族精神与价值的光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生相随。如文学中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都是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表现出文艺对于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弘扬。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我们的文艺要有强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中国文艺要获取更加绵长深厚的发展动力,在世界各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气派,必须要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融注在文艺创作中。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我们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这些都应当成为文艺书写和表现的重要内容,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滋养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仅使中国人在文艺欣赏中体悟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能够引起其他国家人民的共鸣,成为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提升大众审美格调


文艺作品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经典的文艺作品往往是思想光辉与艺术魅力同在,两者缺一不可。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文艺在人类生活中不仅带来精神的满足,同时也带来审美的提升和情趣的陶冶。文艺创作要有情怀、有格调,以高尚的境界、博大的胸怀、高雅的情趣书写时代,坚持崇高格调和健康的审美取向,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如果艺术创作在情怀与格调上出现偏差,文艺就无法实现其审美功能。

当下文艺作品缺少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俱佳的精品力作,而一些构思粗糙、表现粗俗、制作草率的作品却不鲜见,其中不乏以丑为美、格调低下、语言粗鄙的作品,缺少艺术的提炼和创作的精益求精,如网络上的“口水诗”,近年来荧屏中充斥的各种综艺类、选秀类节目等。这不仅不利于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而且也影响了大众审美格调的提升。有学者指出:“‘娱乐至上’的潮流,容易使一个民族只知道笑而不知道为什么笑,这也将造成个体精神心智的失衡,以及审美反思能力的衰减。”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动人心,使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而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格调高的艺术作品来体现。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文艺的审美与教化功用是密切联系的,优秀的文艺创作不仅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同时能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陶冶人的心灵,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功能。因此,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提倡德艺双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在新时代创作出质量、品位、格调上乘,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艺作品。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文艺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坚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不仅能够提升大众的审美格调和精神境界,而且有利于整个文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以千锤百炼、铸就精品的艺术追求,不断提升文艺的社会影响力、感召力,真正发挥好文艺的引领和担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



    进入专题: 新时代文艺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9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