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进军:中国愿意、可以也有能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3 次 更新时间:2018-01-22 10:59

进入专题: 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减排  

薛进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是第一次把“引领”气候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问题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中国以更加自信和进取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标志性信号,是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的变化,也是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变化的客观反映。中国的贡献将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减排


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中国的发展思维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转变为环境保护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优先;2)中国从被动受制到主动引领全球治理,进入了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时期;3)已经开启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大发展;4)中国可能提前到在2025年前碳排放达峰;5)绿色“一带一路”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气候治理的最大贡献。

中国从谨慎到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

2017年,全球气候治理既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中国贡献”新机遇。以美国特朗普入主白宫和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为标志,世界出现了“反全球化”、“反自由化”、“反气候变化”的“三反运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废除了奥巴马时期的《清洁能源法案》,恢复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产业的支持,增加化石能源生产,停止碳融资和碳基金援助,大幅度削减能源与气候变化的研究经费。美国联邦政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消极政策,对日本政府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曾经高唱“低碳社会”的日本等国也开始调门放低。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受到打击。耗时多年达成的《巴黎协定》的落实,出现了新的变数,面临新的挑战。人们担心《巴黎协定》的实施进程会被延缓。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信心并没有因为美国新的联邦政府的政策反复而动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标志着中国党和政府的信心和决心。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后,面对西方国家为中国设定的减排目标,中国政府保持了很高的戒备和防范意识。气候变化和减排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被很多人认为是发达国家给中国设计的一个“陷阱”。现在局势反转了:美国怀疑全球变暖是“中国制造的阴谋”,而中国则非常正面地谈论气候问题,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为了落实这些承诺和进一步实施巴黎协议,中国主动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和目标,并积极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2017年,在最先开展碳交易的欧盟碳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通过数年的碳市场试点,宣布开启全国统一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的建成,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对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变化和成就,反过来对全球气候应对和减排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实现自己的承诺和增加对世界减排的贡献。中国与欧盟关于气候变化合作的协议签订、与美国加州开展的新能源与碳交易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力地遏制了全球减排行动中的逆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减排国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带动中国经济全面成长,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确立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经济规模扩大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向“世界市场”转变。2016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占世界比重13.5%,位列全球第一。中国GDP总额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5%,与美国的GDP规模差距正在缩小,与日本的差距扩大到2016年的2.27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每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7%,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

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加。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0—2015年中国的碳排放量从每年34亿吨增加到每年90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从13%上升到28%。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执行空前严格的减排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排成绩斐然。仅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就降低了单位GDP能源消耗强度18%,单位GDP碳排放强度20%,累计减排量2.9亿吨,占全球减排的一半以上。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7世界能源统计》,2014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92.24亿吨,2016年降至91.23亿吨,其中经济增长率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是关键性总量因素,煤炭消费量2013年达峰后下降3.2%是关键性结构因素,不排除中国有望提前十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减排国,成为全球减排引领者。

中国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煤炭是化石能源中碳排放强度最大的能源种类。中国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实质性减排必须从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入手。近年来,中国一直在致力于能源结构改革,煤炭在中国能源构成中的比例从2011年的70.2%下降至2016年的62.0%,下降了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出现了“去煤炭化”的新趋势。同时,中国近年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能源革命,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除了增加清洁能源进口、开发页岩气、增设核电站外,主要是发展新能源。国际能源机构《新能源报告2017》指出:2015年,世界能源供给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上升到13.4%,其中中国的增速最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对全球可再生电力产能增长的贡献超过40%”。中国在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开发和价格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全球太阳能电池年度产能中有60%来自中国企业,“中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可再生电力增长的引领者”。

中国可以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在国际治理中应该做出多大贡献、扮演什么角色,对此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是世界第二,但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人均8千美元的收入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援其他国家。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贫困人口减少了,发展起来了,就是对世界对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亦有人认为,上述这一认识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利益。实际上,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对非洲贫困国家的经济援助。新近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也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8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已经是世界第一,贸易顺差3.3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108亿美元)。201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6亿元;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履行国际减排义务,并引领国际气候治理。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中的碳泄漏问题相当普遍,其中最大部分来自于非发达国家的“其他国家”的中间产品贸易。因此,支援和帮助其他国家实现技术进步和开展节能减排,是减少国际碳泄露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全球减排不可回避的责任。

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是相辅相成的,中国近年来的减排成就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渠道的国际融资和减排能力建设、国际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等制度设计,对中国的节能减排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累的减排经验和低碳技术,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南南低碳合作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南南气候变化合作的示范工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近年来,中国的发展理念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中共十九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写进大会报告,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放在首位,成为“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要引领世界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是对中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义务的庄严“背书”。

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建议

中国作为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受益者和碳排放大国,应当承担大国的责任,积极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贡献。

在全球倡导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绿色资金和技术投资,推动沿线国家经济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涵盖的地区拥有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世界商品贸易的三分之一和世界GDP总额的三分之一。该倡议的实施将开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可以预见,中国在绿色投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会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成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领者。

考虑到沿线国家的气候治理能力和环境技术水平,中国需要设计一个绿色低碳的“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方案。一是避免因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造成沿线国家环境污染和碳排放激增;二是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三是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人力,引领沿线国家节能减排,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从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应当成为绿色“一带一路”融资的示范性机构。

为此我们建议:第一,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早日实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之前(如2025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表,以及实现此目标的全国与地区行业节能减排与清洁能源的新目标。第二,大幅度增加国际绿色投资,设立中国碳基金,选择中国标准的适应性低碳环保技术,为发展中国家培养绿色低碳发展人才,设计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第三,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提出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维、新体系,在理念上和制度设计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加强参与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规则的能力建设。第四,培养懂专业、懂外语、懂谈判、懂外交规则的气候治理国际专业人才,增强中国在国际治理多边和双边谈判与合作中的话语权。

结语:世界期待中国引领

由英国脱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掀起的反全球化、反贸易自由化、反气候变化运动,正在削弱美英的国际领导力。中国则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开展自主节能减排,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投资,由此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有效促进新一轮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大国的地位、历史的潮流和发展的召唤正在把中国推向建构新的国际治理体系的实践前沿,中国愿意、可以也有能力在未来全球气候治理中起到引领作用;中国提出的绿色、低碳“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不仅是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又一大贡献,也将极大地促进新一轮全球化发展。


(作者系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感谢胡鞍钢教授协定本稿、高宇宁副教授提供评论;根据其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上的发言整理)



    进入专题: 气候变化   气候治理   生态文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减排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0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