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南: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5 次 更新时间:2017-12-22 16:04

进入专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  

季晓南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维度、多层次的经济子体系构成的经济大体系,主要由6个子体系集合而成,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分体系组成,由此构成了一个大系统。


党的十九大从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方位出发,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内容很丰富,需要深入学习领会。本文就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框架结构

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或者说,经济体系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又要弄清楚什么是体系。所谓体系,通常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内的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或者说,是一定范围内不同小系统的集成。根据这一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由多维度、多层次的经济子体系构成的经济大体系,主要由6个子体系集合而成,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分体系组成,由此构成了一个大系统。

一是宏观调控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层面,包括财税体系、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体系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四部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第一条就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中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二是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三部分的标题就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市场主体、市场要素、各类市场、市场监管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市场要素是指构成市场体系的基本元素,包括劳动力、资金、商品、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判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识。各类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这些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简言之,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建立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也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要求。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不同产业的相互关联及组成的一个系统,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观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强调“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论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体产业发展”时还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现代产业体系还包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体系,军民深度融合体系等。

四是现代企业体系。就是众多企业集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没有直接使用现代企业体系这个概念,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如第五部分论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再如,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五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都是与现代企业体系相关的内容。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企业体系基础之上并相互作用的体系。现代企业体系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互关联及作用,还包括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企业的现代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等。

五是区域经济体系。就是不同区域经济体集合而成的整体,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理分布和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没有直接使用区域经济体系这一概念,但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三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四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涉及区域经济体系的内容。区域经济体系包括不同区域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还包括城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论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时强调,“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六是对外经济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联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没有直接使用对外经济体系的概念,但第五部分第六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涉及对外经济体系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的人类命运共同类,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中国经济体系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经济体系互联互通,对外经济体系在其中发挥着互联互通的作用。对外经济体系包括我国外经外贸的各种要素及相互关联组成的一个整体。

除上述6个子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还包括现代创新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系统。现代产业体系要由现代创新体系引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现代创新体系包括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等。这6+1个子体系构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框架结构。


二、抓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点

明确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还需要明确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或者说重要支点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切实做好这6项工作,持之以恒抓出成效。根据这6项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握6个重要支点。

一是贯彻一个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题目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既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也是衡量经济体系是否达到现代化要求的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论述“推进绿色发展”时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过程。

二是围绕一个发展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努力实现三个变革。

三是明确一个主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与此相适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聚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一主攻方向 ,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提供体系保证。

四是守住一个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和提升发展质量的背景所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着力点放在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上来,纠正这些年出现的“脱实向虚”的一些倾向。

五是筑牢一个战略支撑。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被置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还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创新,同时也是体系创新,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战略支撑。

六是把握一个根本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难免会遇到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难免会遇到固化利益的阻碍,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大措施,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握改革这个根本动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把握好6个支点,就构成了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把握的6+1个着力点。


三、做好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基础工作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提出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以往党的文件在论述经济发展时,在体系之前使用的都是“现代”这一术语,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首次提出,是一个新提法,新概念,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有待探讨,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深入研究。

一是要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作为一个新的论断,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用理论自觉推进行动自觉。作为经济体系,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少,包括经济体系是否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是客观存在为什么还需要构建和完善?还包括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否等同于经济体系的现代化?需要研究的还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什么?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关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

二是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证研究。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研究,主要目的不是用于得出结论,而是要用于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注重方法研究。实证研究是认识客观现象,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力求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强调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努力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自身的运行规律及内在逻辑。实证研究虽然也要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但注重事实验证,强调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迫切的实际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紧密结合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因此,要重视实证方法的研究。

三是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指标体系研究。确立指标体系是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建立一整套合理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才更为科学,更加精准,更好操作,也便于各行各业开展相应指标的对标找差距。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确立要坚持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量化原则、简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等。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各子体系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各子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指标评价体系。

四是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性研究。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的推进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既要注重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结构和构成要素的研究,也要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及影响的研究,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意,也是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的应有任务。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还要注重经济体系与其他体系相互联系及作用的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除提到经济体系及与经济体系密切相关的体系外,还提到20多种体系,包括制度体系、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救助体系、安全体系、治安防控体系、能源体系、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作战体系、军人荣誉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国防动员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这些众多体系与经济体系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群。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推进多方面的体系建设,这就要求加强经济体系与其他体系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这应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是加强体系有效运转的机制建设研究。体系的构建类似于一幢大厦的四梁八柱,体系要有效运转,必须有机制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强调通过市场竞争、供求关系、自由交换、价格作用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的一套机理,是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功能,是经济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大量论述建立体系时,多处强调要建立健全机制,如在论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强调,“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论述“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时,强调“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等。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把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密切相关的机制研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12期


    进入专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制度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74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