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先进世界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76 次 更新时间:2017-11-21 10:30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观  

王德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处于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表达了人们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

面对变革与变乱并存的世界,国际社会怀着期待与迷茫交织的心情,期盼能够引领人们开拓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可行方案。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中国方案,结合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们指明方向、注入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蕴含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将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任何重大理论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实践发展起来的。回顾人类发展史,人类社会演进是一个由较小群体形成较大群体、由信息封闭走向信息共享、由相互隔膜走向相互依存、由观念差异走向观念融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共同体思想,他们把作为无产阶级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命名为“自由人联合体”。在这种共同体中,个人是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是自由而全面发展并因此具有丰富个性的“自由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快速发展并改变世界。它不仅改变世界的面貌,而且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把区域性、民族性的历史带入全球范围,不同的文化在相遇相知中交流互鉴。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过去那种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逐渐被整体、全面、相互联系的新理念所取代。旧观念容易引发冲突、战争,新理念倡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人类先进的世界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同住“地球村”的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和谐生活,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哲学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源远流长,无内无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则,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是其终极目标。这种“天下观”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等“和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既让世界发展成为中国的机遇,又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解答“世界之问”的中国智慧。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观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97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