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民:1874-1931年侵华日军部队述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15 次 更新时间:2017-10-19 23:36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黄力民  

1874年日本陆海军出兵台湾,开启71年扩张侵略之路。本文梳理订正1874-1931年9月18日期间重大历史事件参与侵华行动的日本陆海军建制部队情况。

1871年8月日本在废藩置县的政治改革中解散各藩常备兵,设立东京、大阪、镇西、东北四镇台,为日本帝国陆军之肇始,次年内阁兵部省分为陆军省、海军省,日本海军发轫。1873年陆军整理形成六镇台与军管区体制,陆军省8月通告“除六镇台外,不应再有军队名义”,日本历史学者井上清解释“正式称为军队的,只有完全按照天皇——太政大臣——兵部卿——镇台这一系统进行统帅和编成的队伍”。

鸦片战争前列强就有专任巡弋中国海域的舰队,如1835年的美国海军东印度分遣队。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准法国兵船在通商口岸驻泊巡弋,各国援用此例其海军深入中国内地。1874年以来日军舰艇对中国领海、内河的侵入,伴有陆战队官兵临时或短期上陆,发生滋扰直至武装冲突多到难以尽述。另外,日本军人以在华研究员、使领馆附武官、驻在武官、应聘将校、特务机关等名义的侵华行动本文亦未涉及。


一、1874年牡丹社事件侵台


1684年(康熙23年)清朝设台湾府,1727年升格为台湾道。1871年12月发生琉球海难船漂流至台湾南部恒春上陆后数十人遇害事件。日本以此交涉,中国官员称发生于“化外之地”而未予理睬。

1874年(明治7年)2月日本大藏卿大隈重信、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主持筹划侵台,5月陆军省大辅(正5位)西乡从道陆军中将率领陆海军官兵以及勤务、民事、垦殖各类辅助人员5990人出征。日军船队借道厦门于5月初在社寮(今屏东县车城乡社寮村)登陆,5月18日始攻击牡丹、高士佛等原住民部落,随后在龟山、后漕等处安营扎寨作长期打算。

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福建省布政使潘霨帮办。6月14日沈葆桢、潘霨赶赴台南。22日潘霨与台湾兵备道夏献纶赴日军营初唔西乡从道,指责其侵略行径并晓以利害。沈、潘同时编组团练、积极布防。日军兵力不足,且热带病至死560人,遂同意谈判。10月31日大久保利通与李鸿章签订《台事北京专条》,中国付给琉球遇难家属抚恤金及日军所建营房道路设施补偿金,日军全部撤出。

此时日本陆海军草创,陆军建制单位只有镇台、步兵大队。日本陆海军资料没有西乡从道部队的番号(一般资料有称“台湾蕃地征讨军”,应当不是正式番号),西乡从道的职务是台湾蕃地事务都督。西乡从道并无带兵经历,另有台湾蕃地事务参军谷干城陆军少将、赤松则良海军少将分别担任地面、海上行动指挥。西乡从道后任陆军卿、首任海军大臣,甲午战争时第3次任海军大臣、临时兼陆军大臣,晋升海军大将。

西乡部队以熊本镇台官兵为主,谷干城前职就是熊本镇台司令。侵台者有后来的陆军大将多人:熊本镇台参谋长佐久间左马太中佐后任台湾总督;熊本镇台步兵第11大队长奥保巩少佐是日俄战争第2军司令,后任参谋总长;西宽二郎少佐后任威海卫占领军司令、辽东守备军司令、陆军教育总监;小川又次大尉是甲午战争第1军参谋长、日俄战争第4师团长;鲛岛重雄少尉后任第11、14师团长。

一些中文资料称:“……4月成立了侵台组织,任命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台湾蕃地事务都督’,大隈重信为‘台湾蕃地事务局长官’……进军台湾”,似乎大隈重信随同西乡从道侵台。西乡从道当年12月回国,日本陆军资料记载其1875年1月10日“旧蕃地事务局出仕”,至1877年2月西南战争时陆军卿山县有朋出征,西乡从道代理陆军卿,表明侵台结束后“蕃地事务局”仍存在,应为政府内设机构。大隈重信时任太政官参议兼大藏卿,不可能出征台湾,其地位也远在西乡从道之上。

西乡从道船队中有3艘军舰。旗舰龙骧舰购自英国,2571吨、800马力、64磅克虏伯炮6门,舰长福岛敬典中佐。日进舰购自荷兰,1468吨、710马力、17.8厘米前装炮1门、16厘米前装炮6门,日本海军日进舰资料独缺侵台期间舰长,但有代理副长吉岛辰宁大尉。孟春舰购自英国,357吨、191马力、70磅炮2门,舰长矶边包义少佐。有的中文资料称侵略台湾有“云扬舰”,据日本海军资料并无此事。


• 甲午战争击败中国


1874年日本陆军始有步兵联队建制,1885年组建步兵第1-10旅团。陆军省次官桂太郎、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主持兵制改革从效法法国转向德国,1888年废六镇台改设第1-6师团,1891年编成近卫师团。师团辖4个步兵联队与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陆军地面部队形成师团-旅团-联队的结构,多于一个师团作战时组建军级及以上指挥机关。

1878年成立参谋本部,陆军军令职能从陆军省划出,首任参谋总长山县有朋。参谋本部直属天皇,是统帅权独立于内阁的标志。海军于1889年设海军参谋部执掌军令职能,1893年改称海军军令部。1894年7月海军整合原有常备舰队与警备舰队,组建联合舰队担任大洋作战,以常备舰队司令兼任。对华备战期间日本最高当局首设大本营,开战后9月15日大本营从东京移驻广岛。日本陆海军外战组织框架从此延续至二战。

1876年《江华条约》后日本势力进入朝鲜,1884年为处理朝鲜甲申政变中、日发生冲突。1894年(明治27年)3月朝鲜东学道之乱,伊藤博文内阁(Ⅱ)邀约中国共同出兵。日本以第5师团步兵第9旅团为基干编成混成第9旅团先行入朝。中国派出叶志超、聂士成部在仁川以南牙山登陆,6月增派卫汝贵、马玉崑部驻平壤。中、日因处置朝鲜问题而起争端,7月25日中国运兵船从牙山返航在丰岛海域遭日本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袭击。7月28日日军混成第9旅团长大岛义昌指挥所部进攻牙山,清军退守平壤,日本资料称此战为日本陆军首次与外军交战。8月1日中、日先后宣战。

参战日本陆军部队——

第1军,历任司令山县有朋、野津道贯,辖第3、5师团,7月始历经牙山、平壤、鸭绿江防线、凤凰城、岫岩、海城各战,1895年3月初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

第2军,司令大山岩,辖第1、2、6师团,混成第12旅团,9月底渡鸭绿江后沿陆路横断辽东半岛,一部在庄河花园口登陆南下,10月9日占领金州,25日攻占旅顺。

大本营直辖第4师团担任辽东地区警备。

1895年1月日军大本营令第2军司令部指挥第2师团、第6师团步兵第11旅团攻打威海卫,1月20日先头部队第2师团步兵第16联队登陆荣成,2月3日占领威海,2月17日占领刘公岛。第2师团长佐久间左马太于4月5日任威海卫占领地总督。

日军大本营早有攻取直隶平原计划,1895年3月在旅顺设征清大总督府,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兼任征清大总督,预定增调近卫师团和其他部队进攻京津。同时以陆军后备步兵第1联队组建台湾混成支队,3月23日登陆占领澎湖,准备夺取台湾。

未参战的近卫师团于《马关条约》签订后侵占台湾,本土还有新组建的临时第7师团。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日本海军部队序列——

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

联合舰队本队辖防护巡洋舰松岛(旗舰)、严岛、桥立、千代田,旧式舰扶桑、比叡;

第1游击队辖防护巡洋舰吉野(旗舰)、浪速、高千穗、秋津洲,炮舰赤城。

1894年12月日本海军组建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队。

1895年3月30日李鸿章在日本达成停战协议(不包括台湾澎湖),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后,1895年10月中国交付辽东“补偿金”,日本于次年2月撤出辽东,第4师团回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队撤销。

《马关条约》规定日军占领威海卫3年,赔款付清后交还。1895年11月底成立陆军威海卫占领军,首任司令第6师团步兵第11旅团长伊濑知好成,后由步兵第2、6旅团相继接防。1898年6月,威海卫占领军末任司令三好成行率部撤出回国。


•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主力


1900年(明治33年)义和团事件期间,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匈八国首批432名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官兵6月1日从天津乘火车前往北京保卫使馆,其时日军爱宕号炮舰正在塘沽担任警备,舰上陆战队54人参加行动。

日本海军随后加派笠置号防护巡洋舰到大沽。6月10日八国再组织兵力2157人增援,日本陆战队320人由服部雄吉海军中佐率领参加。八国联军途中受中国军民阻击,6月17日发生大沽口炮台交战,服部雄吉重伤死亡。

八国继续增兵,日本在本土组建临时派遣队3300人于6月24日到达大沽,参谋本部第2部长兼西部都督部参谋长福岛安正少将任临时派遣队司令。福岛安正1883-1884年任驻华武官,是著名情报专家,能使用多种语言,随即成为八国联军司令部主要幕僚。

6月26日山县有朋内阁(Ⅱ)决定派第5师团步兵第11、42联队等部出征。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一个月后攻入北京,此时联军兵力有陆军49255人、海军4971人、舰船54艘,其中日本陆军20300人、海军540人、舰船18艘。

10月11日李鸿章自南方抵达北京主持和谈,各国缩减驻军,日本留置一个旅团兵力编成清国驻屯队,第5师团长山口素臣兼任司令。

日本海军常备(小)舰队司令出羽重远6月19日到达大沽指挥,先后投入装甲巡洋舰浅间号,防护巡洋舰笠置、秋津洲、高砂、千代田、松岛、千岁、浪速、吉野号,炮舰爱宕、鸟海号,驱逐舰阳炎号,通报舰龙田号。常备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中将曾赴现场督察。

日本海军还在上海方面加强部署,8月上旬常备(小)舰队司令远藤喜太郎少将率防护巡洋舰严岛号,海防舰高雄号,炮舰赤城、摩耶号,铁甲舰扶桑号,水雷母舰丰桥号,通报舰宫古、八重山号巡弋海域,9月有海军陆战队450人上陆警戒。

义和团事件期间日本策划占领福建,防护巡洋舰和泉、高千穗号,炮舰筑紫号派驻厦门海域,8月23日陆军大臣致台湾总督“一旦有机会,需要立即占领厦门港”。8月24日和泉号防护巡洋舰陆战队借口一处教堂被焚登陆厦门,台湾总督派出一个旅团先头部队于28日航行至厦门海域,因英国施压日军后续行动取消。

《辛丑条约》尚未签字时日本已作长期打算,6月1日日军清国驻屯队撤销,同日在天津组建清国驻屯军,是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支常驻部队,1912年改称中国驻屯军,七七事变后改编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其下级部队北平、天津驻屯步兵队迭次演变为第27师团,始终在侵华战场。

清国驻屯军/中国驻屯军历任司令(至九一八事变):大岛久直(1901.6)、山根武亮(1901.7)、秋山好古(1901.10)、仙波太郎(1903.4)、神尾光臣(1905.6)、中村爱三(1906.11)、阿部贞次郎(1908.12)、佐藤钢次郎(1912.4)、奈良武次(1914.8)、斋藤季治郎(1915.7)、石光真臣(1916.5)、金谷范三(1918.6)、南次郎(1919.7)、铃木一马(1921.1)、吉冈显作(1923.8)、小泉六一(1925.5)、高田丰树(1926.3)、新井龟太郎(1927.7)、植田谦吉(1929.3)、香椎浩平(1930.12-1932.2)。


• 日俄战争获取关东州及南满铁路


俄国自恃领衔“三国干涉还辽”有功,1898年3月强行获取旅顺、大连租借权与南满铁路修建权,此后日俄两国涉中、韩利益冲突日益加剧。义和团事件期间1900年6月16万俄军以保护修筑东清铁路为名侵入中国东北,至10月控制各战略要地。俄军东满支队隔鸭绿江与驻韩的日军对峙。《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压迫俄国撤兵,1902年1月30日针对俄国的日、英同盟成立,1903年日俄就满、韩利益展开谈判,1904年(明治37年)2月6日桂太郎内阁决定与俄决裂,8日日本海军偷袭旅顺港,日俄战争爆发,12日日军大本营再次设立。6月20日成立满洲军,参谋总长大山岩转任满洲军总司令,参谋次长儿玉源太郎兼满洲军总参谋长,满洲军实际行使大本营前线指挥权。

满洲军下辖第1——4军、鸭绿江军、辽东守备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部队有:近卫师团,第1——12师团,骑兵第1、2旅团,野战炮兵第1、2旅团,攻城砲兵司令部,后备第1师团,近卫后备步兵旅团,后备步兵第1、3——5、8、10、11、13——16旅团。

战争期间新编成第13师团用于库页岛,第15师团担任朝鲜半岛警备,第14、16师团调入第3军担任辽东半岛警备。

日俄战争结果,日本获得关东州及南满铁路(包括安奉铁路)各项权利,1905年9月26日在辽阳成立关东总督府,首任总督大岛义昌大将,下设陆军部领军。1906年关东总督府改称关东都督府并移驻旅顺。1919年实行军政分治,分设关东厅与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历任司令(至九一八事变):立花小一郎(1919.4)、河合操(1921.1)、尾野实信(1922.5)、白川义则(1923.10)、武藤信义(1926.7)、村冈长太郎(1927.8)、畑英太郎(1929.7)、菱刈隆(1930.6)、本庄繁(1931.8-1932.8)。关东军番号延续至二战终结。

日军攻克旅顺后,即于1905年1月9日组建第一支常驻部队旅顺要塞,1909年又组建独立守备队。日本本土师团实行“轮值”制派驻关东州与南满铁路沿线,一般两年一期(1918年干涉苏俄期间发生临时变动):

1905-1906年第14师团、1905-1907年第16师团、1907-1909年第10师团、1909-1911年第11师团、1911-1913年第5师团、1913-1915年第13师团、1915-1917年第17师团、1917-1918年第7师团、1918-1920年第10师团、1919-1921年第16师团、1921-1923年第15师团、1923-1925年第6师团、1925-1927年第10师团、1927-1929年第14师团、1929-1931年第16师团,1931年4月第2师团。

日本海军也在1905年1月设旅顺口镇守府,以后迭次更名或改制为旅顺镇守府(1906)、旅顺要港部(1914)、旅顺防备队(1922)、旅顺要港部(1933)、旅顺警备府(1941)、旅顺方面根据地队(1942-1945.8.15)。


五、日本海军常驻中国舰艇部队


日本海军资料称最早侵入中国内地的记录,是1884年5月中法战争期间扶桑号铁甲舰(3717吨)、天城号炮舰(926吨)执行上海至汉口航行。1885年4月始日本海军清辉舰(897吨)常驻上海海域警备,日俄战争后组建专门舰艇部队常年巡弋中国海域、水域。

1.长江及以南日本海军沿革——南清舰队-第3舰队-第7战队-遣华舰队-第1遣外舰队。

1905年12月组建南清舰队,初辖防护巡洋舰高千穂号、炮舰宇治号、河用炮舰隅田号。

1908年12月南清舰队改称第3舰队。

一战初期中国持守中立,1915年底日本海军第3舰队解散(同日本土另行组建第3舰队),河用炮舰鸟羽、伏见、隅田号解除武装,封存于上海日资企业。

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奥匈宣战,12月15日日本海军在第3舰队序列组建第7战队担任长江及以南海域警备,初辖防护巡洋舰千代田号,炮舰宇治、鸟羽、伏见、隅田号。

1918年8月10日第7战队改称遣华舰队,担任范围扩大至华北海域。

1919年8月9日遣华舰队改称第1遣外舰队。

2.长江以北海域——

1905年12月组建南清舰队时,长江以北海域由本土第2舰队兼任。

1918年8月始日本遣华舰队/第1遣外舰队担任范围扩大至长江以北海域。

1927年5月16日中国北伐军即将进军山东时,日本组建第2遣外舰队专任长江以北海域,初辖防护巡洋舰平户、对马号,第9驱逐队桑、槙、椿、榉号驱逐舰。

第1、2遣外舰队均隶属第3舰队,1933年5月分别改为第11、10战队。


六、辛亥革命侵入中国腹地


1885年11月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开设,1909年10月升格总领事馆。1911年(明治44年)武昌起义时西园寺公望内阁(Ⅱ)决议以护侨名义出兵。10月12日第3舰队司令川島令次郎率防护巡洋舰对马号、炮舰隅田号赶赴汉口,对马号舰长町田驹次郎大佐出任英、美、法、德、意、日、俄七国联合陆战队司令(至11月底)。11月6日,日本海军已有14艘舰艇分布在汉口、大冶、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江阴、上海、长沙、沙市各地。

12月22日日本再决定向汉口派驻陆军部队,第18师团一个步兵大队约700人组建为中清派遣队,由步兵第37联队长尾野实信大佐率领于1912年元旦抵达汉口。华北的日军清国驻屯军亦增设北清派遣队。

中清派遣队后改称华中派遣队,其进驻汉口一事始终没有政府间协议的依据,中国当局曾屡次交涉,当地民众亦有抗议驱赶行动。日军以日商名义购地修建营房,进驻期间参与处理涉侨纠纷,尤以情报业务范围远至西藏。

1911年12月初革命军攻占南京时,清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江南提督张勋等15人赴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避难,日军将其护送至上海。1912年1月12日革命军运输船4艘从上海启航北上辽东,日本海军省指示第2舰队司令、旅顺口镇守府司令应阻止其在辽东中立区域登陆。1月14日海军省再指示:若有清皇室、政要来投靠,“应竭力保护之”。辛亥革命期间日本陆海军在中国的行动,除了表面上的护侨,更显示其一贯的乘隙介入中国事务。

1922年7月,依据华盛顿会议协定华中派遣队司令奥平俊藏率部回国。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攫取胶澳


1898年德国强取胶澳及胶济铁路修建权。一战爆发后,因日英同盟关系(1902-1923)英国要求日本对德宣战。1914年(大正3年)8月23日大隈重信内阁(Ⅱ)决定联合英军进攻德占胶澳,中国表态中立。8月27日日本海军封锁胶州湾,9月2日日军登陆龙口,随即西下攻击潍县、济南,至10月初控制胶济铁路及沿线矿产,11月7日攻克德军青岛要塞。参战日军部队包括:

独立第18师团,辖第18师团步兵第23、24旅团,步兵第29旅团,野战重炮兵第2——3联队,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4大队,合计2.9万人,第18师团长神尾光臣任指挥官。

第2舰队(加藤定吉),辖防护巡洋舰6艘、炮舰4艘、海防舰9艘。10月17日3709吨的高千穗号海防舰被德军S 90号鱼雷艇击沉,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被敌方击沉的舰艇。

日本陆海军航空兵首次投入实战。陆军航空组建青岛派遣航空队(队长有川鹰一工兵中佐),使用法制MF.7侦察轰炸机。海军派出若宫号水上机母舰,搭载4架水上侦察机。

参战英军有N. W. Barnardiston少将指挥一个营及两个印度连,海军Triumph号战舰与1艘驱逐舰。

日军攻占青岛后成立陆军青岛守备军,神尾光臣首任司令,下级部队青岛守备步兵队辖步兵第1——4大队。

日军攻占青岛后引发长达半年的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事件。1918年9月24日中日《山东问题换文》议定中日合办胶济铁路,日军驻扎济南、青岛两地。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签约解决山东悬案,胶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日资矿山有偿转让中国,日军从青岛、济南撤走,青岛守备军末任司令由比光卫12月率部回国。


八、以满洲为基地出兵苏俄


1918年3月苏俄单独对德媾和,协约国以增援捷克军团、抢运作战物资名义派兵进入苏俄境内。月底日本与中国订立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借道满洲参与出兵苏俄行动,当然日本一贯的算盘是趁机蚕食中国利益。

8月日本陆军组建浦盐(海参崴)派遣军,首批出动3个师团。正在关东州轮值的第7师团越过南满铁路宽城子界线,经苏俄管辖的东清铁路从满洲里出境攻击赤塔方向。第7师团一部开往黑河,进攻海兰泡。本土第3师团从朝鲜经安奉铁路、南满铁路、东清铁路运送,进至赤塔、后贝加尔地区。另有本土第12师团登陆海参崴进入苏俄。

为战事需要,日军势力渗透北满,此前已有1917年2月12日组成的哈尔滨特务机关(机关长黒泽准陆军中佐),1918年8月23日第7师团在黑龙江省首府龙江县组建齐齐哈尔守备队(步兵第28联队长福田荣太郎任司令)。

1922年10月日军撤出苏俄沿海州,1925年5月撤出北部库页岛,干涉苏俄行动结束。


九、日本海军上海陆战队


据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租界志》,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上海的最早记录是1897年上海小车工人示威期间,日军大岛号炮舰20名士兵登陆警备日本领事馆。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期间,由横须贺、佐世保、吴镇守府派出的陆战队400多人于1900年9月登陆上海驻扎一年,其后由清国驻屯军今井直治少佐指挥的上海驻屯步兵大队取代。

1927年2月中国内战期间,列强借口上海租界安全派兵保护。日本海军天龙号轻巡洋舰与第18驱逐队载运吴镇守府特别陆战队1个大队约300人到达上海,3月又增派佐世保镇守府、横须贺镇守府特别陆战队与舰船陆战队部分兵力,合计达4000多人,由利根号防护巡洋舰长植松炼磨大佐指挥。8月20日起这支部队非正式地称为“上海陆战队”,隶属第1遣外舰队,其派驻汉口兵力称“临时汉口联合陆战队”。上海陆战队常留置上海的官兵约600人,1928年日本侵略山东时曾派兵参加。上海陆战队成立之初即筹划购地准备长驻,1932年5月《上海停战协定》实际予以默认,1933年占地6130平方米的上海陆战队兵营在虹口公园南与倍开尔路建成。

1932年第一次淞沪作战由上海陆战队发难。当年10月启用正式番号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少将军衔。日本海军的“特别陆战队”、“特设陆战队”在指挥隶属层次上均属第5级部队,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是唯一的第4级部队并延续至二战终结。上海陆战队/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是继清国驻屯军、关东总督府陆军部之后日军扎在中国大陆的第3枚钉子。


十、北伐战争期间侵略山东

1914-1922年青岛、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遭日军侵略8年,伤害中国极深,日本外务省1927年调查结果青岛、济南有日人16940,投资总额达1.5亿元,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称“日本势力之扶植于青岛济南及胶济沿线者,终已牢不可破。”

1927年4月中旬南京方面指挥的北伐军沿津浦铁路北上,5月28日田中义一内阁决定出兵山东,在关东军轮值的第10师团派出步兵第33旅团2000人登陆青岛,7月10日开赴济南,同时加派第10师团余部、第14师团一部(其时第14师团正准备接任关东军轮值)由第10师团长长谷川直敏率领在青岛上陆。海军出动第2遣外舰队平户、对马号防护巡洋舰,常磐号敷设舰,以及上海陆战队部分兵力。7月后北伐军受挫南撤,8月24日日本内阁决定撤兵。出兵期间田中义一主持召开臭名昭彰的东方会议。

1928年(昭和3年)4月中国北伐军发起二次北伐。第2遣外舰队司令向田金一率球磨、对马、古鹰号巡洋舰,椿号驱逐舰于4月18日入驻青岛,22日各舰联合陆战队550人上陆,后又加派常磐、能登吕、莲、蓼、椿、榉、桑号军舰布防芝罘、龙口。

4月19日田中义一内阁决定再次出兵。日军中国驻屯军3个步兵中队组成临时济南派遣队于4月20日侵入济南。第6师团5000人从本土门司出航4月25日在青岛登陆并留置步兵第36旅团,其余部队由步兵第11旅团长斋藤浏率领开抵济南。

4月30日北洋系山东省督办张宗昌逃离济南后北伐军第40、41军进入济南,5月3日晨城内发生枪战,其后北伐军决定绕道北进。11日日军控制全城,第6师团长福田彦助到达后任全城最高长官,斋藤浏因处置不当被免职待命。

5月4日日本加派关东军第14师团步兵第28旅团、朝鲜军飞行中队,以及本土第3师团赴山东。5月17日第3师团先遣队上陆担任青岛及胶济铁路警备。8月后日本海军陆战队、第6、14师团相继撤出,第3师团(安满钦一)继续占据济南、青岛。

紧随济案之后又发生6月4日皇姑屯事件,正是田中义一内阁扩张野心、天皇裕仁登基大典年日本全民亢奋的必然结果。1929年3月28日《中日济案协定》在南京签订——日军全部撤出山东,双方损害将另行调查。此后日本对华挑衅继续不断,两年半后爆发九一八事变,济案政治解决可能性尽失,唯有刀兵相见一途。


十一、结语

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走上强国之路,迫不及待地追随西方列强加入殖民化行列。本是强国的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败于西洋,朝鲜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日本帝国的扩张目光遂投向中国、朝鲜,日本版丛林法则“征台论”、“征韩论”成为岛国几代政客、武士的梦呓,“征韩论”的背后有“大陆政策”,其实就是占领朝鲜半岛并以此为跳板侵入中国东北、华北。1887年,参谋本部第2局长小川又次大佐拟就《清国征讨方略》6000多字,是大陆政策最早的军事蓝图。

日本对华乘隙介入、袭扰、侵犯、割地、蚕食数十年,至九一八事变时日本陆海军常驻中国大陆的地面建制部队是:1901年《辛丑条约》后驻扎京榆铁路要地的中国驻屯军,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后驻扎关东租借地及南满、安奉铁路沿线的关东军与海军旅顺防备队,1927年8月始以保护租界为名驻扎上海虹口的海军上海陆战队。中国南方海域及长江、北方海域则有日本海军第1、2遣外舰队常年专任巡弋。中国军事态势已如此不利,日本帝国侵华战争1931年首先在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之发难者分别就是关东军、上海陆战队、中国驻屯军这三支地面建制部队。

中国奋起抗战,最终导致世界范围的反日本法西斯作战。日本战败的结果,吐出历年侵略所得、版图回到四岛及附属岛屿,数百万侵略军缴械投降,帝国陆海军灰飞烟灭。


原载《日本侵华史研究》2017年3期

    进入专题: 抗日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51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