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再谈我们为什么要编 《儒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96 次 更新时间:2017-09-23 11:15

进入专题: 儒藏  

汤一介 (进入专栏)  

我曾经写过一两篇文章说明我们编 《儒藏》的理由,主要是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考虑的: 


(1)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而自宋以来,历代王朝都编有《佛藏》、《道藏》,却始终没有把儒家思想文化的典籍文献集大成地编辑成《儒藏》,这与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极不相称。

 (2)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从经典体系来看,儒家传承着的“六经”,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它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始终以自觉地传承“六经”为己任,以 “六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的,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医药、政治、法律、经济诸多方面,并对东亚文明有着广泛的影响。

(3)此次编纂《儒藏》将用繁体标点加校勘记的方式,以纸质本与电子光盘同时出版发行,这不仅便于阅读和了解版本的异同,而且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全文检索,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儒家思想内在精神。 

(4)中国古代文明是 “轴心时代”几大文明之一,而儒家是轴心期中华思想文化的重要部分,历史学家早已指出, “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人类社会一直靠 “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的飞跃无不通过对轴心期的回顾而实现,并被它重新点燃。在踏入新的21世纪之际,世界思想界已出现了对于 “新的轴心时代”的呼唤,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慧的温习与发掘,以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2002年10月北京大学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想,2003年12月取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立项;2004年6月又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在一年半的过程中,该项目得到了中外学者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但我们也常收到一些朋友和关心此项学术文化事业的人的来信,他们问当今人类社会 已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和信息网络的时代,儒家思想文化到底能起什么作用,更何况儒家思想中有许多并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思想,甚至可以说有着许多今天看来人们无法接受的思想。


我想,我们编纂《儒藏》的目的是和编纂《佛藏》、《道藏》一样,都是旨在把中国思想文化的典籍经过系统整理,以便收藏、保存和便于利用,以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国思想文化的目的。有了这样一套经过精心整理的儒家思想文化大文库,将为人们提供研究儒家思想的可信的资料。我们并不认为,儒家思想文化都能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的现实,更不认为它能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复杂问题。而这些问题,无疑是要我们利用这些儒家的典籍和文献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的。但是,当前人类社会可以说存在极为复杂的种种矛盾,儒家思想文化能否为解决或部分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呢? 在近几十年中,经过中外学者的努力已经整理和发掘出儒家思想文化的若干可以有益于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存在问题的资源。当然,要全面地论述儒家思想文化的当代意义,大概需要中外众多学者经过长期的讨论和研究,才可能取得重要的成果。然而有部儒家思想文化的大文库,对研究和了解它的价值和问题无疑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地讨论这个问题,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儒家思想文化无疑可以提供某些十分有意义的资源。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世纪的历史,我们会看到人类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种种尖锐的矛盾。现今虽然走出了冷战时代,但人类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在他们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大量破坏自然的工具,而且也掌握了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正如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的一份《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中提到的:人类和自然正在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我认为,这个观点反映了当前的现实。对自然界的过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暴涨,严重地破坏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 条件。对权力和金钱无止境的获取,由于片面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占有和权力欲望的膨胀,造成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的对立和战争。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享受,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社会冷漠,心灵孤寂,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隔膜,在日常生活中互不理解甚至仇视,这样发展下去终将导致人类社会的瓦解。由于人们无止境地追求感官享受,致使心身失调,人格分裂,由于心理的不平衡引起精神失常、酗酒、自杀、杀人等等,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经成为社会病,而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安宁,使社会无序和混乱。所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当然,各民族的思想文化都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但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五六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其中也必然会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极其有意义的思想文化资源。下面我只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为解决 “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有意义的资料。出土于湖北荆门地区的《郭店楚简》是公元前三百多年前的宝贵文献,其中说: “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 《周易》这部书是讲会通天道、人道的所以然的道理的书。这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以“天人合一”为思想的表述。儒家历代思想家都着力阐发这一“天人合一”思想。朱熹说得很明白: “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 “天”离不开人, “人”也离不开 “天”。人初生时虽然是得之“天”;但是既生此“人”,则“天”全由 “人”来彰显。因此,照儒家看不能把 “天”和“人”分为两截,更不能把 “天”和 “人”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对立关系。这种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说明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整体来统一考虑,不能只考虑一方面,而不考虑另一方面。由此可见,在当今自然界遭受严重破坏时,“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应该说对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正面的积极意义。孔子的学说常常被称为“仁学”。 《郭店楚简》中说“道始于情”。人间的道理是从感情开始建立的。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 “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由何而来? 《中庸》引孔子的话说: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爱”精神是人自身具有的,爱自己的亲人是出发点。但“爱人”的感情不能停止于此,所以《郭店楚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 “孝之放,爱天 下之民。”这就是说孔子的“仁学”要求由 “亲亲”扩大到 “仁民”,才叫作“仁”。所以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思想。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说,只有在 “克己”的基础上 “复礼”才叫作 “仁”。费孝通先生解释说: “克己才 能复礼,复礼是取得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必要条件。”这话很有道理。因为 “仁”是人自身的内在品德 (“爱生于性”), “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之用,和为贵”。人们进入社会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制度,而对礼仪制度的遵守应该是自觉地出乎人的本性的要求,才符合“仁”的要求。把这种 “仁爱”精神按照一定的规范实现于日常生活之中,选样社会就会安宁和谐了,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儒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治国者,对于现在世界那些发达国家的统治集团应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国”、“平天下”应行 “仁政”、 “王道”,不应行 “霸道”。行“仁政”、 “王道”才可以使民族与民 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和平共处”;行“霸道”只会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无休止的冲突,甚至战争。孔子儒家的“仁学”无疑应受到重视。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因地理的、历史的、人种的甚至某些偶然的原因而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如何使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至于引起民族与民族、国家与 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正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科索沃问题、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都与民族文化有关。在文化上存在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不同,我们不承认是不行的。既有不同,那么我们应如何办? 孔子的 “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处理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2002年10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美国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时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暞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 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我们面对现实,必须承认不同,而又能和谐相处,这才可能避免因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和战争。为此,各民族与各国家只能在文化对话中,实现相互理解和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互 “认同”,才能造成文化多元共存和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人的道德实践对于理想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大学》首章中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注说: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明明德、亲民的目的在止于至善。所以 《大学》中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儒家认为如果每个人道德修养好了,那么 “家”可以齐,“国”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据此,在 《礼记·礼运》中记载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所谓 “大同”社会也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诸多方面的和谐社会,这从原则上说应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了。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养 (修身)提高的基础上,因此,儒家特别重视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修养。儒家认为,生死和富贵不是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而道德学问才是人追求的目标,孔子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们应该修养自己的道德,提高自己的学问,身体力行合乎道义的事,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只有自我的道德学问提高了,并能身体力行,人自身才可以达到身心内外的和谐,而不至发生身心失调、精神失常,以致沦为社会的罪人。


当然,在儒家思想中还有许多对当今人类社会有意义的资源,例如孔子提倡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人们视为伦理金律;儒家的“知行合一”已成为人们应该遵行的信念,等等。但是,上述儒家的 “合天人”(合者,不相离也,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我” (把“人”都当成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一内外”(使自我身心内外统一和谐,即人自身的和谐),是我们人类社会所应追求的。当然对于任何古代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我们都必须给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以现代的诠释以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合理、健康发展的要求。我们还要再重复说明,编纂《儒藏》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研究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可靠的资料,以便使我们更好地利用人类文明这一份宝贵的遗产为人类社会得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人类的和谐安宁做出应有的贡献。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借鉴古之圣贤的智慧以利于今日人类社会的合理、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原载《群言》, 2005年第7期。收入《汤一介与儒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进入 汤一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8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