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辞赋的特点及其发展变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5 次 更新时间:2021-01-30 23:33

进入专题: 辞赋   诗文鉴赏  

程千帆  


赋,也可称为辞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体之一。它起源于战国, 随着整个中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和其他古 代文体一样,历代都有人用来作为抒情状物的手段。当然,赋不像诗 词那样至今还拥有相当多的作者和读者,但是,在古代文学这座百花 园里,也是一种盛幵过的名花。在唐以前的纯文学的领域中,赋是主 要的、很流行的文体,因此,有些古代学者认为它的地位比诗为高。 如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编成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当时传世 作品,先赋后诗,赋分四种而诗仅一种。梁萧统《文选》甄录历代作 品,也以赋为首而诗次之。在五言诗及乐府诗形成并逐渐兴盛之后, 赋也仍与诗并列,仅次于诗。如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 体物而浏亮。”《文心雕龙》论文章体制,也是先诗与乐府,然后以赋 紧列于后。因此,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有着广泛兴趣和具有一定 欣赏水平的读者,不应当忽略赋的成就。

辞与赋本是相同因而可以互称的文体。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编 集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的作品,由于它们带有强烈的楚国地方色 彩,所以总题为《楚辞》,意即楚人之辞,或楚国的文学,但他的儿 子刘歆协助他编定皇家藏书目录《别录》和《七略》时,却分别题为 《屈原赋》、《宋玉赋》等,可见在汉人心目中,辞赋是没有分别的。不 过后人的作品以赋为名的多,因而辞就被人们视为专指屈、宋以及他们的效法者的作品。赋作为共名吋以包括辞,辞却不包括赋了。

赋字在文学范畴中有两种涵义:一指一种修辞手段,一指一种文 章体裁。就修辞手段来说,它的意思是铺陈,凡是用铺陈的段来描 摹客观事物都可称为赋。它是原来体现在《诗经》中而为汉人所慨括 出来的.和另外两种用比譬、隐喻等手段的比和兴并列的。这种修辞 手段,由于被作家所大量应用,加上另外一呰不可缺少的因素的影 响,就逐渐形成了显得很有特色的一种文体——赋。

赋以如下几种特色和其他文体区别开来。誶先,如上所说,它以 铺陈为其基本表现手段,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丨全赋》中所说的,其 特色在于通过铺陈辞藻,展示文采,以体现物象,抒写情态。可以想 像得到,既然要铺陈,就很难免夸张,所以扬雄也说:作赋一定要用 类推的方法,以最美丽的语言,写极广阔的规模,使别人无法超过 (《汉书•扬雄传》)。出现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虽然在内容和形 式上对这种文体都产生了某些影响,但《诗经》虽有铺陈,却少夸张, 虽然抒情言志,并无假设虚构,逞辞雄辩。而夸张与逞辞,却是从春 秋时代萌芽,到战国而大盛的辩士的文辞中所常见的。这些人以口说 之辞,笔写之文,或代表国家处理国务,调整邦交,或为个人利益, 游说诸侯,以取富贵。他们随机应变,诡辩浮词,发展到后来,竟成 了一种学术流派,称为纵横家,乃是“九流”之一。这种游说之风, 纵横之辞,正是当时赋体那种特有的铺陈夸饰的来源。所以谈到陚体 铺陈的特色,我们不能也不应排除战国辩士逞辞之风对它的影响。

其次,赋的外形在文体中也可以说是最奇特的。我国古代文学, 总的说来,大体上可以分为诗和文(即有韵之文与无韵之文,亦即韵文与散 文)两大类。单就文来说,又可分骈文与散文两大类。句尾押韵或不 押韵,是前两者的基本区别。句法整齐调谐与句法不整齐调谐,是后 两者的基本区别。而赋,则是韵文、散文和骈文的混合物。它不仅可 混三者于一体,在一篇之中,时而押韵,时而不押韵,有时押韵很有 规律很整齐,有时又无规律不整齐;在一篇之中,又可以时而用骈句,时而用散句来写;而且也有全篇都是用散文或骈文写成的。当然,它 也随着整个社会风气和文学潮流的影响而有所调整,如魏晋以降,骈 文兴盛,赋的句法也偏于骈文,而形成格律谨严的骈赋;宋以来,散 文比骈文更为文坛所重视,赋也就多以散文句法构成,而且用韵疏 散,形成文赋。但用韵疏密无定,造句骈散不拘,这种给与作家以较 大自由的形式上的特色,始终在赋史上长期保持着。

第三,赋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它有不少的变体,也就是说,有许多 古代篇章,另有文体名称,如本书所收五十多篇作品中,就有十多篇 并不题为辞或赋。如《九歌》称“歌”,《九章》称“章”,《九辩》称 “辩”,《橘颂》、《酒德颂》称“颂”,《钱神论》称“论”,《北山移 文》称“移”等;或题目中并无文体名称,如《渔父》、《招隐上》等, 但从实质上看,实在都是赋。这是由于古代文体分类学家往往不从实 质而仅从外形上看问题,因而其处理方法和我们今天有所不同,不足 为异。《文心雕龙》前半部主要是分别文体来评论作家作品的。除 《辨骚》和《诠赋》两篇专论辞和赋以外,另有《杂文》一篇,介绍 对问、七和连珠这三种另立名目的赋的变体。对问一体,假设客主问 答,以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多数以散文写成,部分用韵,间或全不 用韵。它是战国时代辩士游说之风在文学中的再现。姚鼐在《古文辞 类纂》辞赋类中收入载于《战国策》的《庄辛说襄王》等两篇,实在 是这位古文大家的卓见。此外,如《渔父》、《答客难》、《解嘲》、《进 学解》等,也都是对问之体。明白了这些篇章实质上都是赋,为什么 后来许多著名赋作都爱用主客问答的模式作为构架这个问题,就自 然得到答案了。七是一种具有更为严格模式的对问,它有一定的结 构,虽由一客一主问答构成,但限于七问七答,由客人提出七种可使 主人快乐的事物,前六种极力形容美好的物质生活,都被主人否决, 最后一种畅谈哲理,则使主人满意,因此必然大体分为七个互相联系 的段落。七本不宜作为文体名称,但自从枚乘创作《七发》,古人沿 用已久,后人也只好遵用了。连珠是以精巧的比喻,整齐的句型,写 成短文,来表达作者的情思。由于它的篇幅极短,所以只能写成一组 而不能只写一篇。它事实上是一种微型骈文,对偶工丽,而用韵稀疏。 连珠上承战国辩士广征事物,条列比喻,以从事游说的方法,下作为 六朝駢赋的先驱,篇章小巧,文辞明润,许多篇结集在一起,就像一 连串珍珠,所以获得这个名称。历代作家写连珠的不多,本书节选原 载《文选》的陆机《演连珠》是今存此体的代表作。

第四,我们都知道,诗歌、音乐、舞蹈是同源的,它们或谓源于 劳力生活,或谓源于宗教祭祀,至今还难作定论,但三者之间关系密 切却是无可争议的。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乐 府诗从汉到唐,都可入乐歌唱,词、曲就更不用说了。但赋,虽然作 为一种纯文学,基本上也是韵文,广义地说,也是诗的一种,但它却 是不能配乐歌唱的,亦即与音乐无涉的。《汉书•艺文志》说得明白: “不歌而诵谓之赋。”诵就是有节奏的朗读,今天所谓朗诵。它不能唱, 却需要朗诵,这就使赋的发展与后来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系 列的问题,如齐梁时代的声律论,唐代韩愈“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 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的理论,直到清代曾国藩的“作诗文以声 调为本”(《求阙斋日记》)之说,无不有关。这也是赋体很有影响的而 不甚为人们所注意的一种特色。(现代学者中有人认为《九歌》本是歌舞剧, 其词当可入乐歌唱。但即使如此,也属个别现象。)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赋大体可以分为辞赋、大赋、骈赋、律赋和 文赋五种类型。现在分述如下:

一、辞赋,也就是以《楚辞》中主要形式写成的赋。因为屈原是 《楚辞》的代表作家,《离骚》又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所以《楚辞》体 的赋也可称为骚赋。这种起源楚国的民歌,又接受了包括《诗经》在 内的中原文化多方面影响的文体,句子有长有短,句式有散有骈(即 有单有复),句尾多缀以“兮”字(即今“啊”字)作为助词。它们具有 强烈的抒情意味,内容多通过写人神爱悦、个人遭际,以表达诗人内 心深层的忧国忧民之感。芳菲灵异,宛转凄清,极为动人。其中除 6 《离骚》、《招魂》等少数篇章较长外,多数是抒情短章。《九歌》、《九 章》这些无比优美的作品,开辟了后代抒情小赋的广阔道路。这从本 书中所选《招隐士》、《秋风辞》、《长门赋》、《洛神赋》等许多篇章中 都可以看出来。

晋代左思、木华、郭璞等所作的描写京城、宫殿、游猎、江海等巨大 对象或场面的赋。它们的特色是篇幅长,局面大,词彩壮丽,气势宏 伟。它取法屈原《离骚》,故篇幅长,而且冶骈、散、韵文于一炉;模 拟辩士游说,故往往通过问答,展示内容,或分方位,别地区,描摹 夸饰,层出不穷。这是开始于秦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的统一大帝国强 盛富庶在文学中的反映。陆机《文赋》认为“体物”是赋的主要作用, 恐怕也是指这些在汉、晋时代有代表性的大赋而言。这种文学,在当 时获得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但它们在内容上,与广大人民的生活距离 太远,在艺术上,又往往爱堆砌词藻,多用罕见难识的字,使人不易 通读,因此逐渐降低了声望,后继乏人。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本 书仅节录《七发》以示例,其余名篇,都未入选。

三、骈赋。这是以骈偶句子写成的、有较整齐的韵脚的赋体。它 又名俳赋,俳谐含游戏的意思。宋代文坛重视古文(散文)而轻视骈 文,称对偶句为俳句,所以也称骈赋为俳赋。前面已经说过,无论是 辞赋、大赋以及一些赋的变体如“对问”、“七”之类,都是以散文、 骈文、韵文相杂而组成的。魏晋以来,由于多数作家利用汉语所特有 的对偶和声律的特质,使文章句式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趋向于多用 对句而少用单句,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先秦、两汉时期,赋是与诗 并列的文学两大体裁之一。它的句式也是自由而独立的,多变的。魏 晋以降,骈文渐兴,到六朝而骈文成熟,赋体也就不能不受整个形式 变化的支配,逐渐减少乃至终于取消了其中的散文成分,于是骈赋就 出现了。它对仗工巧,音节和谐,使人一新耳目,其中名家谢庄、鲍 照、江淹、庾信之作,尤为杰出,本书所选,可见一斑。

四、律赋。律赋是骈赋进一步形式主义化的产物。律指写作这种 赋所必须遵循的格律。进士科举是唐代士人最贵重的出身。在考试 中,律诗和骈赋是最主要的科目,由国家统一命题。骈赋除对仗声律 的要求外,还必须依照顺序的韵脚押韵。这种韵脚一般由两个四苫句 子组成,即限用八韵。如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试《旗赋》,以“风 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据五代时人冯鉴《文体指要》的记载,律 赋限韵,始于这年。宋代试赋,也沿唐制。这些考试时所作律赋,包 括平时的习作,多数不免陷于形式主义。但也有写得好的,如本书所 收王榮《江南春赋》和黄滔《馆娃宫赋》,即宛转关情,清丽可喜。

五、文赋。以散文为主体,用韵稀疏而无一定之规的赋,称为文 赋。《楚辞》中旧题屈原作的《卜居》、《渔父》等篇什及东方朔《答 客难》、扬雄《解嘲》等赋的变体,都可属于文赋的范畴。它是战国 游士的说辞走向书面文字的产物。古人写文章,为了便于读者背诵记 忆,往往有韵。先秦诸子中就有不少,如《老子》全书用韵;甚至做 注释也有用韵的,如王逸的《〈楚辞〉章句》即是。这都为文赋的出 现提供了先例。但在宋代以前,这种现象不太显著,它往往隐没在古 赋或赋的变体中,因此也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在六朝迄唐代前 期,骈文盛极而衰之后,以韩愈为首的作家们提倡散文,于是古文兴 起。(他们称散文为古文,以区别于出现较晚的骈文。)到了宋代,欧阳修、苏 轼等人更加发扬光大了古文,扩大了它的阵地。丁是赋当中,也就和 骈文兴盛时代出现了骈赋及其派生的律赋一样,在散文兴盛的时代 出现了文赋。从具有较为严格句型、声律中解放出来的文赋,承袭了 古文家长期积累起来的艺术技巧,使赋再一次展现新的容姿。它行文 自由,风格多样,是文学史上散文诗化的一次成功的、重要的创造。

由先秦到宋代,赋在漫长的年代中,出现了如上的一些变化。宋 代以后,赋体就没有更新的发展。元、明、清各代,也有赋家,而且 间有杰作,但都难以挽回它的生命力逐渐衰亡的命运。这是广大作者 和读者的选择,也是文体兴衰的规律,个别的作家、作品是无法改变的。

这个选本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读物。它的目的是精选各种 类型的赋体名篇,以供阅读欣赏,培养他们对占典文学的兴趣和高尚 的情操。对于-些不适合这些读者的篇章,大都割爱。如果能由此而 引起并加深广大的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文学的 热爱,那我这个年近八十的老教师就将感到十分高兴了。

1991年2月于南京大学


《程千帆全集·第七卷·闲堂文薮·第一辑》河北教育出版社

    进入专题: 辞赋   诗文鉴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诗文鉴赏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3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