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前景的乐观展望——关于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77 次 更新时间:2017-07-01 20:07

进入专题: 电子阅读   纸质阅读   碎片化阅读   教育   检索  

江晓原 (进入专栏)  

随着电子阅读的日益普及,以及纸质阅读在许多人士眼中的日益式微,关于前者是否正在侵害后者,或前者是否最终会取代后者,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感叹、争论和展望。关于这个问题,据我见闻所及,许多讨论中的思路是不清晰的,所以有必要清理一下。


到底是哪两种阅读在对立?

当人们谈论“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时,他们其实是在谈论什么呢?

许多人其实是在谈论“碎片化阅读”和“严肃阅读”。因为随着近年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心目中的“电子阅读”,指的就是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阅读。这种阅读经常在乘车、排队、小憩、等人之类的情况下进行,利用的是小段时间碎片。与这种阅读相对应的,是传统形式的阅读——捧一册纸质书,花费比较大段的时间,正襟危坐而读。这样的阅读当然总是与“严肃阅读”联系在一起。

所以,所谓的“电子阅读”其实与“纸质阅读”并无对立。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读亚里士多德有什么不可以?而我本人至今还经常在地铁上读随身携带的纸质书籍——那不正是“碎片化阅读”吗?实际上产生对立的,是“碎片化阅读”与“严肃阅读”。只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而已。

那么,人们担忧“电子阅读”正在侵害“纸质阅读”,或者准确一点来说,担忧“碎片化阅读”正在侵害“严肃阅读”,有没有依据呢?确实有一些依据。

要细致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一个经常被我们忽略、然而却又是极端重要的基本常识——人生不过百年,一天只有24小时。这个常识在下面的讨论中还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这里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这个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为移动互联网是商业化生存的,它必须赚钱,所以它向你提供的内容中,肯定99.99%都不会是严肃阅读的内容(想想看,它提供亚里士多德著作能赚钱吗?)。所以当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引诱你进行的“碎片化阅读”越多,你的严肃阅读必然越少。


展望两种阅读前景时,人们往往忽略一些重要因素

许多人坚信,电子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他们中的有些人为此欢欣鼓舞,有些人为此痛心疾首。

但是,为什么相信电子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呢?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这一信念呢?许多人说“这是大势所趋”,但这种文学性的修辞当然并不是科学论证。事实上,电子阅读究竟会不会取代纸质阅读,即使仅仅从技术上来考虑,情况也是非常复杂的。

电子阅读当然有其便利之处,纸质阅读目前尚存的美学方面的优势(一卷在手的美好感觉),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那里也已经丧失,仅靠这点残存的优势当然不可能支撑纸质阅读的未来命运。

但是,电子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除了取决于电子阅读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彻底消除纸质书籍的美学优势)之外,还取决于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环境保护。造纸当然损耗木材污染环境,但这种损耗和污染已经有一两千年了,地球环境的承受似乎并无很大问题。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也没有许多人想当然所想象的那样绿色环保,遍布全球的无数服务器其实耗费着巨额电力,而无穷无尽的黑色屏幕和看不见的芯片,正在对地球环境进行着另外的多种污染(比如重金属污染)。所以,在未来世界,如果人类的环保理念和立法有了新的发展,也可能消解电子阅读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说到电子阅读的成本优势,实际上在许多人的简单化想法中被大大夸大了。电子阅读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有一个“云”的神话——云存储、云计算……,仿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知识都在那朵“云”里面。许多人就想: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知识都在里面,我随时可以阅读,这是多么廉价啊!而一本纸质书就要卖几十元,又是多么昂贵啊!

但实际情况是,那朵“云”里目前还没有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知识,将来即使能够有,其中的绝大部分一定是收费的。今天互联网上免费的东西中,绝大部分都是信息垃圾。更重要的是,这里我们又要用到上面提到的那个常识——人生不过百年,一天只有24小时。在你有限的人生岁月里,在你每一天有限的24小时里,你能够阅读多少东西呢?那朵“云”里的东西,有多少是对你有意义的呢?

你当然可以争辩说:都可能有意义啊!我怎么知道哪些知识、哪些信息是我需要或不需要的呢?只要我随时可以检索到,它们对我就是有意义的。

我同意,这个争辩表面上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现在你已经抽换了概念——从原先我们讨论的“阅读”,抽换成了“检索”。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提供检索的便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检索”不等于“阅读”。比方说,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这样一路完成他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大量的阅读,这个过程不可能仅仅依靠检索来完成。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路径来衡量纸质书籍的成本。到目前为止,纸质书籍当然要用钱买,但是电子阅读将来迟早也要收费的——许多内容现在已经收费了。当然,目前来看,费用肯定比纸质书便宜(至少对个人而言是如此),但将来如何则尚未可知。

人们论证纸质书籍的昂贵之处,更多地是从存储空间来立论——纸质书籍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摆放。人们会说,在大都市里,寸土寸金,摆放纸质书籍是很奢侈的,而电子阅读的无穷内容放在“赛伯空间”,不是非常节省吗?其实“赛伯空间”是依靠电力、服务器、网络线路、无线路由器等等物理设备来支撑的,这些设备也是需要空间的(只不过许多通常不在我们看得到的地方)。

而且,这里仍然需要用到“人生不过百年,一天只有24小时”这条常识。想一想,你一生能够阅读的书籍能有多少呢?我可以很有把握地断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一生读过的书籍,假定全部是纸质书籍,如果全部摆放在他的住宅里,是不会造成多大负担的。人生百年,即使你每十天读完一本书,一生也就是三千本左右。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请你扪心自问,你会每十天读完一本书吗?如果你会,请允许我向你致敬。那么你再想一想,在一个两室一厅一百平方米左右的住宅中,放三千本书会很困难吗?更何况,这时候就可以让美学进来了——三千本纸质书籍可以装饰、美化你的住宅,而“赛伯空间”中哪怕真有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知识,也起不到这个作用。不要忘记博尔赫斯的名言:“如果有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严肃阅读必将永存

如前所述,在可见的将来,人类的教育离不开“严肃阅读”,这种阅读不可能用检索来代替,当然也不可能用“碎片化阅读”来代替。

现在,如果还想在理论上对“严肃阅读”进行侵害,那还剩下一条路径,即设法论证:在未来,仅仅依靠“检索”或“碎片化阅读”,人类的文明就可以传承。这样,“严肃阅读”将不再必要。

对这个命题进行严肃的学术论证,目前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那些希望“严肃阅读”死亡的人,或许可以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找到支持。比如,将来人类的知识都可以浓缩到某种芯片中去,而这种芯片则可以植入人脑,实行所谓的“人机结合”(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一下就将以前要学习几十年的知识“灌入”脑中,于是传统的学习过程不再必要,“严肃阅读”似乎也就不再必要了。

在这种想象的图景中,当然存在着许多深刻问题,不少科幻作品已经尝试探讨过。但探讨这些问题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我们只需注意到:这样的芯片如何制造出来?芯片中的知识靠谁来组织安排?这些组织安排芯片中知识内容的人,难道不需要“严肃阅读”吗?

显然,在那样的世界中,少数能够进行“严肃阅读”的人,将成为知识的巨人,成为安排芸芸众生头脑的超人,而芸芸众生如果安于被操控、被支配的奴隶地位,自然就只需“检索”而无需“阅读”了。这样的世界你会喜欢吗?我是肯定不会喜欢的,因为这样的世界必定是极度黑暗的。

所以,归根结底,“严肃阅读”是不会死亡的。至于这种阅读是拿着纸质书籍进行,还是拿着平板电脑进行,或是拿着别的什么更加奇妙的器物进行,倒是无关紧要的。依据我在上文所作的那些讨论来推测,我认为将来电子阅读会和纸质阅读同时并存,纸质书籍的生命力,实际上不会如现在许多人所想象或担忧的那样脆弱。

载《编辑学刊》2013年第3期

进入 江晓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电子阅读   纸质阅读   碎片化阅读   教育   检索  

本文责编:jiangxiao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95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