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刚: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17 次 更新时间:2017-06-29 22:24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中国政治   政治思潮  

董德刚 (进入专栏)  

 

(此文系作者2008年5月的文章)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很高兴在这个重要时刻到人民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主要观念变革。我谈谈个人的认识,请大家批评,然后,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我们一起进行研讨。


我认为,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人民利益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后来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在思想观念方面取得的进步,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这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许多的偏差,主要的问题是教条主义的问题。过去我们通常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每一个论断,甚至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受教条主义影响很深,这种“凡是论”的思想严重束缚着我们的头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引导我们逐渐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主要是通过三个环节实现的:


第一个环节,邓小平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层次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它们是不是同等重要呢?邓小平多年来一直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和基本点。按照这样一个论述,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两个层次或者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精髓,根本点和基本点,另一部分就是非精髓、非根本点和非基本点。我们要着重掌握它的精髓、根本点和基本点,不要过于看重那些具体结论、个别论断和个别词句。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至少区分为两个层次。类似的话,邓小平讲过很多。比如他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理解这句话可以这样解释:马克思主义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管用的,一部分是不管用的。说马克思主


————————————


*此文系2008年5月9日作者应邀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频道)所做的访谈速记稿。中国新闻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众多网站转载。新华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创新》为题转摘,亦被诸多网站及《江南论坛》《四川统一战线》等转载。


义有不管用的部分,有些同志觉得可能不太顺耳,实际上我们只要想一下也没有什么奇怪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在西欧的条件下,讲怎么搞阶级斗争,怎么搞暴力革命,怎么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显然不管用了。我们不要学那些不管用的东西,而要学对今天管用的东西。


进一步说,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它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它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等等。那么,这些内容是不是同等重要呢?显然,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也不能说它们都是同等重要的。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在实事求是的精髓当中,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强调生产力标准,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这就使我们对实事求是的把握进一步深入了,抓到了它的核心和根本,这是非常重要的进步。这个方面我们很多同志,包括一些理论家,都没有充分注意到。这同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的认识来比,是一个质的飞跃。


过去,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看作是阶级斗争,李大钊同志也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看作是阶级斗争。当时,他们可能都没有看到列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如果看到的话,他们就不会这样讲了。因为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本书当中说过,仅仅承认阶级斗争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资产阶级也讲阶级斗争,“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就是说,在列宁看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所以,把它作为划分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标准。列宁这个思想后来被我们注意到了,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我国解放以来,特别是在60年代,在中苏论战期间,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我们一直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根本。现在,邓小平的重要论断就把这个认识扭转过来了。这样两种对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的理解到底哪一个更正确呢?很显然,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来看,更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强调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强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所以应该说,邓小平关于生产力和人民利益更根本的观点,才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对我们今天的实践具有更直接、更根本的指导意义。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不过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这就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大大深化了。


第二个环节,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不断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强调这个事实有什么意义呢?我理解,它的实质意义就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一直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必须把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约地表达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说,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现实需要。它的第二层含义是说,单靠马列也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呢?主要因为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毕竟生活在100多年以前,他们生活在什么年代?大体上相当于中国清朝的道光至光绪年间。道光年间的两位老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很多书,说了很多话。很显然,道光年间的人所说的话主要是针对道光年间实际的,而现在早就不是道光年间了,世界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原有的理论绝不能简单固守。


第三个环节,就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特别强调了创新。创新当然包括很多方面,但是首先是理论的创新、观念的更新。十六大报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它强调,我们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包括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人类的其他文明成果对立起来的自我孤立化的倾向。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科学地解释并且正确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要跟上时代,体现时代性,促进它的中国化。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体现了这个基本要求,体现了时代性,体现了和中国实际的密切结合。


这是30年来我们在根本指导思想方面取得的主要进步。


第二方面,社会主义的新观念。


首先,我们党提出并且反复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本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设想,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了,所以它的生产力就比较发达,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相当发达的社会主义,是工业化之后的社会主义,是彻底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社会主义。而我们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比资本主义落后很多,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实现工业化。所以,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是封建主义残余还严重存在的社会主义。过去我们长期对这一点没有认识,以为马克思讲的是社会主义,我们搞的也是社会主义,就以为两种社会主义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就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原则设想,当作施工图纸,拿到中国来硬套,结果使我们多走了不少的弯路。回顾过去,我们很多“左”的错误,都同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有关。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豁然开朗了,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一致的,在体制和制度方面,也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就它的决定性基础、生产力水平来看,就它的很多内容来看,我们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照搬本本,我们必须从我们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大胆试验,大胆探索,建设一个真正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给我们全面把握一个社会提供一个基本的方法。过去我们看一个社会的时候,通常强调它的经济社会形态,强调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强调它的社会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已经和将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角度当然是有道理的,是可以成立的,因为各种社会形态的社会制度确实存在着质的差别。但这只是看待问题的一个角度。


看待社会形态还有另外一个角度,这就是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它所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它决定的社会文明的一般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到现在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这就是原始的渔猎社会、接着的农业社会,随后的工业社会,直到现代社会或者叫信息社会。这个角度也需要我们注意。


这样两个角度,哪一个更根本呢?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受到生产力的根本制约,并且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所以应该说,技术社会形态角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般文明发展水平的角度,才是看待一个社会更根本的角度。所以,我们不要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到处乱用。


就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来讲,还是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再走向现代社会,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轨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为它服务的两条道路、两种途径、两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对社会形态这两个方面的全面把握,而且把重点放到技术社会形态的方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


第二个重要的进展,就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对社会主义进行不断地再认识。我们的认识有很多的深化和发展。我认为3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


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通常都认为,社会主义主要是一种经济制度,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来,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的突破,公有制由原来的一统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当中,特别重大的突破是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转变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新时期的巨大发展,就是在这个突破当中取得的。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实际上就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邓小平对这个《决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写出了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第一次重大转变。


第二次重大转变以1992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手段到目的。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五句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马列、毛主席都从来没有讲过的,它是邓小平的发明。邓小平费了脑筋、动了心思,创造出这样一个新名词,要说什么?我们从他的五句话可以体会到,他要说的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我们搞社会主义最后到底要干什么?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对人民和国家有什么实质意义?邓小平的这个重要论断提出来以后,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几乎所有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都全部改写了,可谓石破天惊。为什么这些教科书必须改写呢?因为过去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不讲社会主义本质,不讲社会主义目的,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它们必须改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启示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分层次的,比较浅的层次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规定,比如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或者人民民主专政,等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手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学说,也属于这些手段理论。较深层次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或者本质,包括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理论。而科学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理论则是它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我们怎么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我们应该争取的目标或目的呢?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从生产力现状出发,从人民的利益要求出发。


手段和目的尽管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有时候也发生矛盾,如何协调它们的矛盾,也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手段当然是很重要的,没有手段,目的不可能实现,所以,手段不可忽视。但是,目的毕竟是第一位的,手段是为它服务的一种工具。比如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没有桥,是一句空话。所以桥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明确了我们的目的是过河,没有桥,我们可以找船,如果也没有船的话,我们还可以造木筏子。即使这些东西都没有,我们还可以考虑绕一下路,把这条河跨过去。所以我们可以在明确科学合理的目的以后,选择和创造新的手段。这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二次重大转变。


从这个重大转变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考虑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这些基本思想,我觉得,可以考虑把它修改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不仅仅强调公有制、共产党领导这样一些手段理论了,而且包含了社会主义的目标理论,这样可能更全面一些。


第三次重大转变,以2002年为标志,它的主要内容是从经济到全面,特别是到以人为本的深化。在社会主义目的层面上,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把它规定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这样的认识是不是就够了呢?恐怕还不够。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上,人们确实主要追求温饱以至富裕,温饱问题以至富裕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必然追求超出物质生活的更多、更高的东西。拿我们国家现阶段来讲,社会发展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的发展问题都更加突出出来了,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上,光讲共同富裕就不够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它包含了邓小平所强调的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同时也包含了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幸福这样一个重要方面,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概念。按照这样一个重要论断的基本思想,我说所谓“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也没有什么神秘的,说白一点就是让老百姓普遍过好日子!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根本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目的,去追求那种形式的、有名无实的、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那毫无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样一个重要论断,被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概括和提炼为以人为本。所谓“本”就是目的,我们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这里的人,当然首先和主要的是讲人民的整体,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但是同时也要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身上。是以整体的人,包括其中的个体的人为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还强调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论述已经涵盖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经济到全面,特别是到以人为本的深化。


这是3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方面取得的第二个主要的进展。


第三个重要的进展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有了新认识。2001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十六大报告和很多重要文献都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当彼此尊重,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段论述非常重要,里面包含着不少的新思想,有哪些新思想呢?我体会至少有两点新思想:


第一点,它坦率地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所谓长期共存,当然我们要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也会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新判断,是一个很重要的新认识。


第二点新认识,这个重要论断又坦率地承认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才有一个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这样一些重要认识,同我们过去那种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是不同的,同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垂死,资本主义已经腐朽,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社会主义都是好的,资本主义都是坏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关系,同这种观念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一些重要思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集中地代表了我们党现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认识的新高度,它对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方面,执政党建设的新觉醒。


在这方面,我主要想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两个转变”论。党中央对我们党的历史方位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判断,这就是“两个转变”论,也就是十六大报告所概括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党。这个转变的话比较长,简单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第二个转变,十六大报告讲,我们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话也比较长,简单地讲,它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已经从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转变到市场经济下执政了。“两个转变”论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高度概括了我们党80多年奋斗的主要成果,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现在面临的主要考验。它强调的中心思想是执政。这突出表明了我们执政党意识的新觉醒。过去,建国以来,尽管我们执政已经几十年了,但是很长时间里我们对这一点是不够清醒、不够自觉的,主要表现就是我们在执政的条件下,仍然沿用革命党的一套,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片面地宣传斗争哲学和造反有理。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革命党和执政党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甚至在很大程度是相反的,我们必须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研究我们怎样建设自己的党,来怎样发展这个党。


“两个转变”论是对我们党情的基本判断,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根据。它开拓了我们党的建设的新视野。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进而在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体制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也提供了研究其他国家政党建设的新视角,标志着我们党的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我们是真正比较自觉、比较清醒地把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来加以研究和建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


有的同志说,过去毛泽东思想、毛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也是很丰富的,也很成熟。但是应该看到,毛主席所讲的党的建设主要是革命党的建设,而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执政党的建设。从这个角度看,现在“两个转变”论的提出,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这是第一个重要论断。


第二个重要论断是两个先锋队统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论断十分重要,它是十六大修改的《党章》对我们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两个先锋队统一论具有充分的根据,这个根据概括地可以讲三条:


第一条根据是历史的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历来是“两个先锋队”,从为了谁和依靠谁的角度看,我们党不仅为工人阶级谋利益,而且为广大人民群众,为整个中华民族谋利益,从为了谁角度看,它不仅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依靠谁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不仅仅是依靠工人阶级,所以应该说,也正是十六大报告已经讲过的,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是两个先锋队。


第二条根据是理论的根据。讲党的阶级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最基本的观点还是实践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阶级观点要以那些观点为前提和基础,阶级、政党都只是人民群众当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条根据是现实的根据。就是从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使命来看,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我们党现在处于什么地位呢?简单地说,就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作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我想一个顺理成章、并不复杂的结论是,必须把全中国人民都当作党的社会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全国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我们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我们不能说只有某一个阶级或者某几个阶级是我们的基础,其他的阶级和阶层就不是我们的基础,那样不是使那些阶级和阶层同党离心离德吗?所以我们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实际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必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样把全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它也反映了现代民主社会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各个国家的执政党都在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基本趋势。


综合这样一些内容,可以说两个先锋队统一论更确切地概括了我们党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宗旨。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一江明月]:长期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归结起来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思想观念的嬗变需要哪些条件?


[董德刚]:我刚才讲了,我觉得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我觉得主要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其中包括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比如,缺少民主,缺乏法治,不讲科学,“唯上”、“唯书”、绝对化等等。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落后。过去旧中国比资本主义落后很多,即使到今天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反过来讲,我们还是一个农业社会,就我们国家人口的大多数来讲,57%左右还是农村人口,而且主要是小生产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基本上还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农民的国度,同工业社会、现代社会比较起来,显然在整个社会文明水平方面,在人民的基本素质方面,差距是很大的。这是我们的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对外很封闭,对外部世界了解的太少。这样,在落后的基础上,又不了解现代文明的发展,所以,就使我们沿着不正确的道路走了很长时间,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怎样解放思想呢?我觉得有三个基本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民主。这是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过的,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了解外部世界,这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只有了解外部世界,才有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才能知道我们做得好坏优劣,知道我们的哪些东西是做对了,哪些东西做错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三个条件就是公民素质问题,包括知识和品格等等,这是基础。


要推进民主,要了解外部世界,这都需要有具体的体制、制度的保障。十七大也特别强调了,要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真正落实了这些,才能够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不要怕人们说错话,实际上谁说话也不可能句句是真理,马克思做不到,毛主席做不到,我们当然更做不到。只有在正确与错误的比较当中,我们才能够更加接近真理,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而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就要大力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这样我们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够日益取得更大的进步。


[网友一江明月]:从不争论到对改革的反思,是不是说明今天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了,今天要想凝聚社会共识,继续推进改革,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董德刚]:现在统一思想的难度确实加大了。主要因为经济主体多元化了,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选择性都极大地增强了,正像在一个单位我们看到的那样,十个人往往就有十种想法,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意见。


怎样才能够凝聚共识、推进改革呢?我想主要有三条:第一要靠科学,这是基础。正确和错误、真理和谬误是一个事实问题、实践的问题,要用事实说话,要切实落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让各种思想观点相互竞争,在比较中区分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经受实践检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第二要靠民主。要让大家讲话,要相信群众,相信党员,相信干部,在民主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形成比较合理的意见。第三要靠法治。有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规则,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而不能靠“长官意志”。


[网友承德露露]:我们现在到底怎么把握社会主义?


[董德刚]:有些同志觉得我们现在对于社会主义好像还很不清楚,实际上我们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的方向、原则是明确的。这就是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具体地说,就是党的基本路线所讲的四位一体的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当然,可以加上自由、公正等等。这些内容既是马克思主义当中最根本的东西,又是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这个方向。


第二个层次,为了实现这样一些目标,我们要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手段和途径。当然,这些手段要不断发展,而且我们要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手段,这就是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主要认识成果。


[网友风火轮]:资本主义有什么缺陷?它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董德刚]:资本主义到底存在什么缺陷和问题,这是需要根据新的事实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照搬本本就可以回答了。不过,如果要简单地说,我想资本主义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资本霸权的问题。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为主义,资本在经济领域起着主导的作用,大资本甚至起着支配的作用,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现实。这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必然要反映到政治和文化领域。在政治领域,资本主义号称民主国家,好像大家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金钱是西方政治的“母乳”,有资本的人和没有资本的人,资本多的人和资本少的人,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拥有资本较多的人,他们可以利用金钱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微弱的声音扩变成千军万马般的雄壮呐喊,影响社会舆论,影响选民的意向。所以我们看到,在每一个当选议员特别是当选总统背后,都有某些财团在支持他。否则的话,他不可能当选议员,更不要说总统了。当然,这种资本霸权相对于封建特权而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弊端也会越来越暴露出来。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如何限制大资本的霸权,保护中小资本的利益,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不被少数几家大资本的私利所左右,所以他们就采取反垄断法等等政策措施来力图解决这个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体本位过度膨胀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比较强调个人利益、个人权利、个人自由,强调个体本位。这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过度膨胀了,也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社会的利益容易受到忽视,甚至受到损害。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西方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说,过度膨胀的个体本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癌症”,因此,他们就提倡合理的个人主义,提倡有节制的个人主义,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对资本主义问题的一些粗略的看法。


[网友你是风儿我是沙]:怎么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


[董德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这个词比较含混,容易引起争议,我不赞成。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确实具有不少相似之处,有不少相通的地方,这是客观事实。为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呢?主要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普遍起作用的一般规律。比如,不管什么国家,都要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再走向现代社会,这是人类发展的主潮流。而在经济发展大体相同的阶段上,或者在经济发展阶段有所区别,但在全球化不断扩展的条件下,各个国家互相交往,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使他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至思想文化都会有很多相通和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在当代世界,不管哪个国家,都要实行一定的市场经济,否则它就没有办法发展。再比如,在当代世界,不管哪个国家都要讲一点民主,讲一点法治,不然的话,它怎么能混得下去呢?甚至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念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在这方面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都讲过重要的道理。比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随着二战的胜利,一些人类基本价值日益在全世界扩大它的影响。他讲到哪些人类基本价值呢?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这样一些人类基本价值日益在全世界扩大它的影响。这就是说,自由、民主、平等、公正都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独创,不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东西,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追求。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我们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第一次讲到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温家宝同志在2007年2月发表一篇文章,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对外政策,其中他也讲到,科学、民主、法治、人权都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当然,我也补充说,他们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独创。由这里可见,如果我们着眼于各个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那么,就会看到人类是有很多共同性的东西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当然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可以这样来看:资本主义所讲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都是好的东西,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们是向有钱人倾斜的,谁有钱,谁有更多的钱,他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好的东西,而没有钱的人,或者钱少的人,就不能够充分地享受到这些基本价值。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要把这些基本价值普遍地惠及一切人,使全体人民都能够更充分地享受这些价值。这就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


我们今天还没有达到马克思设想的那个社会主义的发展水平,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在继续发展,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方面,比发达国家还是落后的。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向马克思设想的这个社会主义的方向来发展。


[网友倪洋军]:当前继续解放思想,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董德刚]:当前继续解放思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我认为,恐怕主要还是继续解决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问题。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有很多落后的东西,其中包括有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高放教授在他的文章当中介绍说,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认为,苏联和苏共垮台的基本原因是对财产、权力、真理的垄断,这三个垄断严重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实际是比资本主义更落后的东西,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是同这套体制相适应的,并且是为它服务的,必须继续加以破除。


现在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要努力推进所有权和产权的社会化,在保证劳动者和所有者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人人有其股,都能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在政治上,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思想文化上,我们要建设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性、开放、多样的文化,通过解放思想来促进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民主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包含和平)发展。


[网友王振今]:请问董德刚教授,你说“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包括中国五千年吗?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述吗?“哲学”是中国固有的吗?


[董德刚]:这位网友看问题挺尖锐。我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对共产党来说的。马克思主义从我们党成立第一天起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新中国建立以后又成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我说的本意。由于时间比较短,我前面说的比较笼统,表示歉意。


[网友你是风儿我是沙 ]:董主任您好,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今天是不是过时了, 如何看待“剥削”?


[董德刚]: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而且是理论上的一个难题。现在理论界争论很多,远远没有达成共识,我可以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也不一定正确。


我觉得剩余价值里面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有它的合理性,主要表现是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主要作用。因为没有劳动,其它都是死物,它不可能产生价值。劳动是主导力量。就这个意义来讲,它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劳动价值论也有缺陷,这是我的认识。什么缺陷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条:第一,它否定了资产、资本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作用,这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实际上,劳动和资产是形成使用价值的两个源泉,也是形成价值的两个源泉,光讲劳动的作用是有片面性的。比如说,农民种两块土地,一块土地肥沃,一块土地比较贫瘠,投入了同样的劳动,以及种子、肥料等等,但是两块地打粮不一样多,好地肯定打粮多。在同样的市场价格下,多打的粮食代表着更多的价值,这同土地当然是有关系的,不能否认土地在价值形成当中的作用。这是一个例子,但是,它带有普遍性。实际上,我们的各种企业都有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问题,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农民的土地,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一个缺陷。


第二个缺陷,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不包含人类的抽象劳动。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当代世界,任何资源都不能任由人们随意索取,要取得它们,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价值,或者生产出它们的替代品,也要耗费一定的劳动和资源。这些东西都是有价值的。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第二个缺陷。


第三个缺陷,劳动价值论比较强调的是操作性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而对经营管理劳动特别是经营劳动这种高度复杂的劳动是有所忽视的。实际上,经营劳动是比管理劳动更重要的劳动。比如对资本的投资,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可缺少,它也是社会必要劳动的一部分。而这种高度复杂的劳动是创造更高价值的。


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我提出了“劳动与资产有机结合论”,就是要克服“劳动价值论”的这些不足。这在我的著作《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经济哲学引论》中已经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这本书是1998年1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由于劳动价值论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剩余价值理论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对剩余价值的估计不够确切。这同对剥削的理解有关。剥削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理论界对什么是剥削,争论不休;这是学术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实际工作者、不少干部和群众的一些认识也表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很多人认为剥削是同私有制相联系的,发展私有制就是发展剥削,认为投资回报都是剥削,因为投资回报是钱生钱,对多生出来的钱的占有就是剥削。还有人认为,等价交换形式上是平等的,实际上是不平等的,它掩盖剥削。这样一些认识,同我们的实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在实践上,我们总结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发展私有制经济,人家说你发展剥削;我们要发展经济就要大力引进国内外投资,而引进投资就必须给所有者一定的回报,人家说投资回报都是剥削;我们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价值规律,它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实行等价交换,人家说等价交换掩盖剥削;可见,这些认识都是同我们的实践打架的。


到底应该纠正的是我们的实践还是我们的认识?显然,我们的实践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下去。需要纠正的是我们的观念。理论要和实践相统一,不能和实践打架,而且理论要为实践服务。所以,大家可能看到了,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通篇都没有讲剥削,就是因为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没有搞清楚,又讲去消灭剥削就容易造成混乱。


当然,我不否认我们国家现在存在剥削,我们从一些三资企业和“黑砖窑”、“黑煤窑”可以看到,有些工厂办得连监狱都不如,工人的合理权利和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那里边是存在剥削的。但是,现在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还不可能完全消灭一切剥削,那是将来的事情。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只能限制剥削,取缔一切非法的剥削,而合法的剥削是允许存在的。当然,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下更大的气力,努力把它搞清楚。什么时候把它搞清楚了,什么时候再来讲消灭剥削也不迟嘛。


[网友黄晨灏]:尊敬的嘉宾,您好:有人说:“改革30年中国的观念变革”中最大成绩之一就是,中国公众正在掌握全球互联网的绝对话语权。请问嘉宾,您对此有何看法?谢谢。


[董德刚]: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现在中国公众不能说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绝对话语权,而应该说掌握了重要的话语权。因为就全世界来看,英语还是第一语言,大量的言论还都是英文作者发表的,当然,中国公众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不宜说得太高了。


我觉得互联网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现在一些省部级干部也注意到了。有了互联网以后,等于出现了无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我们不希望大家知道的东西,互联网上几乎都有;我们不愿意听的话,党报、党刊可以不登,但是互联网的帖子天天在写。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再想控制舆论、封锁消息、文过饰非,已经很难办到了。所以,我感觉互联网中尽管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推进器。有了互联网以后,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都在客观上成了一个必须兑现的趋势。我们必须看到这个趋势,顺应这个潮流,发展我们的民主,推进我们国家的科学和谐发展。


[董德刚]:各位网友,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了一些问题,其中不少问题都是很有难度的,我谈了一些个人认识,都不一定准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进入 董德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   中国政治   政治思潮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492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