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中国农村改革创新的回顾和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9 次 更新时间:2017-03-02 11:27

进入专题: 农村改革  

韩俊  

2月25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7三农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农村改革创新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我们今天这个论坛,能够有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关于三农的总体形势,应该说是稳字当头,就是说农村的大势是稳的,基本面是好的。从两个基本指标来看,粮食总产量虽然减了104亿斤,但是仍然是第二个历史上的高产年,去年的粮食减产是一种结构性的减产,是我们主动压减了高产作物玉米,主要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从农民收入来讲,实际增长率达到了6.2%,已经是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势稳,基本良好,但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这个挑战主要是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农产品的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阶段性地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是并存,特别是一些重要农产品库存高起,而消化库存的难度也非常大,尤其是玉米。

第二个挑战,农业面对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农产品的价格国内外出现倒挂,特别是前两年,确实存在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现象。我们国家农业的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这种低成本的优势也在逐渐地丧失,我们农业基础竞争力不强的矛盾更加凸显。

第三个方面,农业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土壤、大气等立体式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四个挑战,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的动能在逐渐地减弱,这个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点就是靠不断提高政府的政策性收储价格,保持政策性收储很高比重,通过这么一个手段来增加农民务农的收入已经难以为继。2015年的玉米,我们政策性的收储高达55.9%,在吉林和黑龙江,因为2015年是临时收储的最后一年,政策性收储占这两个省粮食产量的比重大大地超过100%,小麦现在政策性售出的比重是22.7%,稻谷是16.1%。2014年,东北四省区政策性收储的玉米占到了88%以上。所以,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玉米,尤其表现在东北。所以说去年中央出台了改革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的政策,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另外,靠大量农民工外出来增加农民收入难度也越来越大。2015年农民工外出的增加63万人,增加了0.4%。2016年增加了50万人,是增加了0.3%。大家考虑一下,在农产品的价格低迷,甚至价格还在下跌,在外出打工增长的幅度低于1%,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怎么让农民增收?可以说过去20年、过去10年,我们这两个方面是支撑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动能。这两个动能都同时衰弱,所以说解决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破解农民增收的难题,就是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培育农民增收的新的动能,这一方面中央今年的一号文件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我归纳了一下,中央一号文件我把它概括为“四个调”,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进行战略部署,为了便于理解,我把它归纳为“四个调”。

第一,调优。要优化农产品产品结构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要推进农业的提质增效。第二,调绿。要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调新。大力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第四,调顺。关键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下面,我想重点围绕着怎么调新来谈一些看法。调新,这几年大家可以观察到外出的农民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主返乡创业的热潮正在悄然地兴起。农村的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地迅猛,正在为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繁荣注入前所未有的新的动能。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来讲,我们提出要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成为市民休闲旅游新的去处,成为传承农耕文明的新的载体。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是爆发式地增长,山东、云南、福建、广东、陕西这些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少的5千万人次,多的超过3亿人次,对农民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带动增收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当然现在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还是层次比较低的。比如说北京,大家到郊区去,也就是吃个农家饭、搞个采摘,在农民家住一晚上,人均消费两三百块钱,基本上还处在这个层面。

就电商来讲,互联网在农村的迅速普及,可以说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流通的新的业态,压缩了流通的环节、提升了流通的效率,让农产品的买卖双方更加直接顺畅地对接,也让工业品下乡环节更少、更加方便。我们去年农村的网店有800万家,占我们整个全国的25.8%,农村的网络销售额去年达到了8945亿,占到全国的17.4%。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农村的网络,围绕互联网有关的活动、行业,给农村带来了将近两千万个就业机会,有的是兼业,有的是全职就业。农民工的返乡就业,可以说这几年跟新产业、新业态,跟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结合在一块,悄然兴起,正在迅速地崛起。

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数,比如说我们今年中央农办调查了六个省22个县,我们去四川调研,四川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大约有2千万人左右,从2013年开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逐步增加,2014年4.5万人,2015年是达到了28.43万人。江西省从2015年的监测显示,在外省就业的农民工66.5%有回省的愿望,实际回流达19.4%,达到了100万人以上。其中4.1万人自主就业,回来创业。

现阶段,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包括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我们农村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最大的一个发展亮点就是乡镇企业,我们提出就要拿出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那股劲头来,向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一样来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创新创业。使得这些新产业、新业态下乡、返乡创业能够异军突起,成为我们农村发展又一个新的大亮点,我坚信只要我们现在政策能够统筹谋划、能够落实到位的,完全是可以实现异军突起的。

所以说,需要从战略层面提高对新产业、新业态、下乡返乡创业的认识。第一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和返乡、下乡创业,可以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调好、调优、调顺农业的结构,要提升农业的价值链、产业链。必须在传统的农业供给体系当中要加上新理念、引入新元素,必须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必须优化农业从业者的结构,要培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头人。可以说这方面传统的农民靠他们很难,这些下乡的创业者们,带回了资金、资本、现代化的眼界、管理经验和市场等,更注重品质、品位、品牌管理、控制方面,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更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更注重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更注重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可以说下乡创业者、返乡创业者是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带动力量。我们国家现在农业的产值已经超过10万亿,2014年的数据是10万亿以上,农产品加工的产值是23万亿,达到1:2.3,下乡、返乡创业不是搞传统农业,有的是搞规模种养,有的搞农产品的加工,有的是搞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就农业的转型升级来讲,我们需要有这么一股力量来带动。

第二点,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劳动部门对129个县返乡情况做了调研,根据他们的调研,每一个返乡创业者可以带动四个就业。这几年宏观经济下行,跨省外出务工的机会在减少,最近两年外出的农民工加起来只有113万人,过去每年外出务工多的时候在90年代,本世纪初四五百万、五六百万,去年农民工返乡和就近务工增加,主要是农民工返乡和农民就近务工增加,使得本地农民工数量增加。增加了多少呢?增加了374万人,增长幅度是3.4%。“十三五”的后期,或者更长的一个时期里,外出农民工保持在一年几百万,现在这个可能性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如果我们不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农民的增收的势头就很难持续下去。所以说,去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了6.6%,去年农村的种植业收入增加了28块钱,增长幅度是1.1%。而去年的CPI是2%,如果考虑物价的话,去年农民的种植业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现在种植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不到20%,19.7%。去年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就是因为本地农民工数量增了374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了6.6%,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动能的话,接续的话,农民收入有可能就会陷入停滞的状态。

第三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包括返乡、下乡的创业,可以增进农村社会的治理。鼓励劳动力返乡创业,我们现在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是三种形态,我们把它归纳为,一种是兼业式的流动,就是农闲出去,季节性外出打工。第二是候鸟式的流动,农民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流动。第三是刨根式的转移,所谓刨根式的转移,就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举家外出,事实上已经成为城市的常驻居民,有些在城市已经落户定居。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我们鼓励这些农民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在城里落户,可以定居,因为真正愿意回到农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但是如果我们只鼓励单向向城市流动,农村会不断地空心化,社会资本会不断地消失,这样一来,农村的繁荣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一个国家它的农村是靠农业来繁荣的,如果今后我们的农村只有农业,无论你这个产业链有多长,如果没有一些新的产业、新业态培育出来,农村跟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随着我们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有些年轻人回来了,也待得住了,也能致富了。

我们去山东调研,他们有的淘宝村的口号就是“在外东跑西跑,不如在家淘宝”,人回来了,心就容易聚拢了,村庄的治理自然就更有基础、更有底气了。很多返乡的创业者在农村兴资投办各类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新农村的建设,成为新阶段完善乡村治理的一个有效抓手。很多返乡的创业者都是父子兵、夫妻店,这客观上也有利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改善农村的家庭结构,有利于修复农村的社会结构,防止农村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被边缘化。

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支持返乡创业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个方面应该说内容写得很足够,政策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在用地政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突破。一号文件提出要在我们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里面,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里面,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我们建设用地指标是一个县也就三五百亩,一个地级市也就五六千亩,建设用地指标很难到村里去,这个政策落实的话,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个方面的改革具有巨大的红利。现在比如说在浙江,很多村庄开始成立一个旅游公司,跟社会资本合作,农民可以拿着土地入股,或者资金入股,采取联营的方式,通过农村也可以搞招商引资,我觉得这一方面,我们要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产品来。我们这方面可以总结一下网红的经验,大家知道网红成了一个产业了,网红每年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电影的票房,我看去年网红的市场规模是528个亿,比电影的票房都要高了,第一是吸眼睛,第二是吸粉丝,第三是吸金钱。我们乡村旅游业要让它吸眼睛、洗肺,更要吸金。让大家到农村舍得花钱,光靠农民自己还不行,社会资本也得进来。当然,一号文件也明确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者建私人庄园会所。

在鼓励各类人员回乡、下乡创业方面,文件提出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新创业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的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政策,包括在金融服务方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我们现在农村今后几年不是过好日子,是过一个更难的日子。现在外出打工的机会少了,怎么办?我们还得自力更生,我们只要把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返乡创业、就业这两篇大文章做好了,我们可以开辟一番新天地,可以为农民的增收注入新的动能。

我就跟大家汇报到这儿,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进入专题: 农村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43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