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强:乡村及官场全经历了“扭曲”

——观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点滴感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23 次 更新时间:2017-02-04 11:54

进入专题: 我不是潘金莲  

白志强 (进入专栏)  


一直在休息养病,眼疾。

但听了女儿看此电影的感慨,她说在电影院观众笑翻了。

我也想笑一回。

便看了此片。


我在看片时,没抱多大期待。因为国产电影一直在持续恶搞,三俗故事充斥了整个银幕。太烂。电影故事一直企图并认真地把观众的智商往最恶心最低谷处拉拉扯扯的,我只能站在我的位置拒绝。不看电影了,又能咋地?

但看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十分钟之后,我开始发笑。一人在影院一个静静的角落笑得前仰后合,瞬间感觉到了肚子疼,我笑得我自己肚子疼。我在笑中不停地咳嗽,不得不极力克制自己,但仍是笑得我肚子真的疼痛难忍。

于是在笑声中看完了全片,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不觉得长。观众们不分年龄段全在笑,出了影院大家谁也不认识谁,全在笑。全在述说着电影的可笑场景及可笑细节。

真是太好的一部电影。


之后我脑子里便顽固地出现了上面的词儿,那不是编剧和导演及演员们想表述的,是我的观感,这部电影故事强烈表述了乡村和官场的扭曲现状。


此片是我近期看电影感觉最牛的。看了太多的海外大片类型片剧情片,不看雷片,不看科幻片,更不看僵尸片。也写了不少看海外电影的艺术札记。感觉到这部电影,算是冯氏幽默发挥到了极致的作品。

我想张艺谋的艺术生涯已经结束。张大导演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对张大导演再不要抱任何期待及幻想,他早已经OUT。对张艺谋如此的苛责,是自从他的“活着”之后,再也看不到他的艺术突破。张大导演对商业的追求远远高于了艺术追求,这是令人遗憾的事情。而另一位和张大导演能够并驾齐驱的陈凯歌,也迷茫至今,想突围但却令人失望并不敢对他再抱任何期待。此为电影管制的大问题,也许和两个大导演无关。

但是冯小刚还可以拼。冯小刚一直在拼。冯小刚的艺术追求一生没有止境。冯小刚总能出人意料之外,如此部佳作。此部作品我认为已经达到了冯氏追求艺术的一层最新境界。

冯小刚的作品每一部不能说全是最好,但全是追求得下一部更好。此作品也是如此。


查阅了票房,此片达到了五亿多商业斩获。把同期档的李安作品压了下去,这是国产片的佳绩。也是同期档的最高票房。

同时对李安的作品也不要抱太大的期待。因为李安让人困惑。他的作品时起时伏,剧烈震荡。看他的《色戒》觉得震撼;而他的处女作电影《饮食男女》一炮打红。但再看他的其它作品(不便说电影名字)便产生怀疑,这是他的作品么?亦或是仿冒的伪劣作品?但确实是他拍摄制作出来的。李安的好作品让全世界震惊,差作品会烂的也让观众沮丧。


《我不是潘金莲》在艺术和商业方面同时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并收获了一片赞誉,这是少有的。

同时,在查阅影评时,觉得国情下的影评人(所谓的评论者-中国没有影评家),对此片的评价是一片赞扬。

少有。

但也有八卦记者报导,认为对此片是批评极端,赞扬极端,这同样是少有的。

好作品应该如此。赞扬者可以用拳头及热血来捍卫他们的观点;批评者同样也是以拳头和热血来捍卫他们的观点。

这是好事,很正常的艺术评价。你可以欢呼他太好;同时也可以骂他太烂。有了如此的宽松氛围,才是电影人的突破期待的到来。没有如此的氛围,只能让三俗片子泛滥成灾。


此片能把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一网打尽,更是少有的。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全在电影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联想及观感及感慨。

我在联想影院的情境,当观众笑声起来时,我稍稍一观察,有的年轻人在拍着大腿笑,有美女在会心地笑,有老者在微笑,有中年似我者在大笑。

此片把一部严肃题材处理得恰到好处,异常难得。


而此片的故事是前小半部把一个李雪莲整治得想死想杀人;她行动了几次全是喜剧小品式的杀人失败。后大半部李雪莲却把一个地域的官场整治得个个想疯想死想把这个乡村妇女先治死整死,之后他们全体下课也罢。

这是绕着边缘地带写作的作品,边缘的直径越长,被圈进来的辐射面越大,所释放出来的社会信息量也大。此小说本身便精彩,从故事内核到形式感让人觉得新奇。制作出来的电影也越发精彩。

刘震云的作品最大特点是把一点儿小事儿慢慢地滚动发展,娓娓道来并迅速延伸成惊动了一个地域一个大气场的大事件。但整个故事的点及面全挖掘得准确、生动、幽默并圆润。

故事的棱角全在。但是故事的发展演绎全在凸显思想的锐利,内涵的延伸及戏剧冲突的张力。


只有几场戏的黄健新导演客串了一个省长,他评价此片的语言为:这是一部震撼的片子;

张嘉译演绎了一个市长,他对此片的评价是:这部剧本写的很深沉;

主演范冰冰是一个花瓶式的演员,从《苹果》开始成为有了表演艺术家追求素质的演员,这部片子是她近年内成功的一部诠释了角色的作品。她没说任何话语,也不指望她能说什么,她的文化功底太差,但这部作品应该是她一生演艺的顶峰作品。

再后面她还能塑造出一个什么角色,只看她的运气和题材选择了。

对这位话题明星,也不要抱太大的艺术期待。她遇到了好故事好导演一定爆发;她遇到了烂故事烂导演也一定挣大钱。她什么也不缺,只缺少表演艺术家的功底及一生的追求。


也有人认为:此片为中国电影人的胜利。

更有人认为:此片的能够审查通过并大张旗鼓的放映,是为人民服务。

上述两句评价,意味幽深也隽永。


剧中的所有演员几乎全是大牌明星。他们甚至只有一场戏,也演绎到位,个个演员全在飚戏。每个演员的塑造角色的功力,让人感叹。因为参与演出的明星们,你只要读完了剧本,看了前面的演员们的戏,你要是敢应付,那你的演艺生涯会有大的阻力。

这要看演员功底的。

如范伟的一场戏,到位。台词句句到位。

刘桦的一场戏,到位。台词更到位。他为了和女主角睡一下,得杀五个人,他一下就蒙了,蹲下了,一脸迷茫,说,这生意对我来说,值不值?

这部作品全在塑造人物,就是出场一次的,也得写出来他是个人物。


艺术家高明的一场戏,饰演一位高于省长的大首长,那至少是副国级别的大首长,这位大首长是谁?暗喻了王首长?应该是。但这场戏却是好戏。大首长气慨非凡地得拍了桌子,把黄建新饰演的省长一下震住,省长便躁了,一下把从市长到县长到法院院长的一杆子官员们全体撤了。

这个虚构出来的省份,因为一个山村妇女告状意外碰见了大首长,官场地震。

从此场戏开始,全剧出现大逆转。

女主角压根没想到她的命运出现了逆转,她一改她的萎缩懦弱可怜形象,成了官场人人全怕的人物了?是。一个山村妇女只要告状到底,只要不怕死,只要为了自己的声誉玩一回真格的,玩一回用十几年告状,年年要去北京,也只选择在开两会的时候,这个地域的官场人物们就全体紧张害怕。


而越到片子后面,我越想大笑,止不住地笑。一个妇女的告状,让这个地域的官场什么事儿也不干了,全体紧张?从那个虚构出来的省市地区到县城,全体官员们警察们法官们在围追堵截一个妇女,怕她上了北京再惹出来这个省的官场地震?是。

这太有意思。

乡村和官场全在经历着扭曲。

而如此小也麻烦的案子(实际它也不算个案子,只是一个妇女要一个正当也合情合理的说法,这是个说法,但全剧避开了不用这样的说法词汇,以防和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的“说法”撞车。但此片比之前者要深沉也有厚度及高度,尤其是让人在笑声中得思考。)


而思考全是两难之间的选择。如:我们国情到底怎么了?一个山村妇女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便一级一级告状上访,这得让国家及各级政府拿出来多少钱财来维稳?想让一级政府机构认错?那不可能。一级政府做出的判决,各级机构也一定要维护。但是如何维护?枝节及分岔儿全出现,政府的官员们到底应该如何决策呐?困惑或者是发蒙?全存在。故事全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进展发展并突兀地推进。

有多少官员在保自己的位子,而非保百姓的正当权益?

但是,思考也许会卡住,因为全剧中每个人全没错。女主角李雪莲想和丈夫离婚再结一次婚再离,这是“吃饱了撑的-法官王公道语”。她要干什么?她只为了她的声誉,一个山村底层妇女的名声。为了这个“名声”她竟然可以什么全不顾了,告状到底一下告了十来年,年年去北京。她年年在两会召开时去北京告状。

女主角是个暴烈的女人,刁蛮的女人,善良的女人。她是个“小白菜、潘金莲、窦娥”三合一的女人。她的犟及泼及冤“合一”了,她身上的能量便释放了出来,成为裂变后的一个底层山村妇女。让官场人物全觉得麻烦害怕的妇女。她成了“精”?是人精及直来直去毫不掩饰的底层妇女精灵。


而此片的市长也有诚意(张嘉译饰演),他为了让这个底层妇女再不要去北京告状,卑躬屈漆前往李雪莲的山村小餐馆道歉并劝说,还带来了母亲亲手做的腊肠,并亲手为这个底层妇女用刀切好摆好,这位市长很有些鞠躬尽瘁、工作细致的劲头。但是他这个地域(管理着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群众的官员?)的行政长官遇到了一个犟筋劲头十足的底层妇女。此场戏让人大笑不止,一群官员让一个底层妇女戏弄了。且李雪莲戏弄他们的理由是听了一头牛的话。她不想告状了,和官员们的集体拜访她家,全没有关系。

此片全剧充满了喜剧小品的写法,但把目前流行的所谓“喜剧小品”完全颠覆。流行的小品早已变味儿,早已经让观众腻歪。流行的喜剧小品再不是戏剧意义上的小品,而是丑化丑恶的伪小品。是人们笑了之后回味觉得恶心的小品。而此片的小品式细节全来自于生活,全没有编造的痕迹,但让观众得突然爆发笑声,这是比之春晚的小品来得真实来得接地气的幽默段子。且如此的生活中的细节,让人回味起来得再笑,悄悄地笑也在散步时想再大笑一回。

这部电影把乡村的现实和官场的现实一层层一丝丝一缕缕地剥开,让观众大笑,这是还原并升华了生活中的幽默及黑色、灰色、原汁原味的生存状态。

而官员们没一个错的,全是一心一意地把事情往和李雪莲拧巴的方向办理。这便把女主角从心理认知到行为方式全逼迫到了极致。


这个一根筋式的妇女一旦把如此小的案子告状到了北京,也恰好遇到了大首长那样的高官,那下面的官场“地震”一准爆发,如何防止?防不胜防。

于是,从这个虚构出来的地域,到北京便引得全国有了大动静,这动静大了去了。


剧中的不少演员全是官场干部,他们忙得一塌糊涂,个个累得精疲力竭,就是找不到一个去北京告状的妇女,这是喜剧闹剧更是悲剧正剧。

所有演员没有当官的,全是演绎官员。但这些官员演绎得形形色色让人觉得生活中的官员就是如此。这也是国情下的官场千人一面的缩影。

而奇妙的是,一场浩大的围追堵截,终于“胜利”。但被告女主角的丈夫意外死亡。

女主角觉得这一下完了,她没了仇人,没法活了。她的折腾至此结束。她不想活了,自杀。

但是自杀时出现了一场喜剧小品。是范伟和她的一场戏。

她便不死了,她换了个活法。活得挺好。


官员们警察们法官们全觉得这不是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一个被告意外死亡的结局。他们全松了口气,又觉得如此的挫败感觉来得让他们个个沮丧意外。


有八卦记者写到了李雪莲是新型的“祥林嫂”。我不同意如此的评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人物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刘震云笔下的人物李雪莲是“哀其不幸,死也必争”。这是两个不同类型不同典型的人物,是近百年后的两个底层妇女改变命运的绝然不同方式。祥林嫂认命,李雪莲不认命,这压根是两个典型人物。李雪莲式的人物如果在国情下多了些,那是否为国人的大幸?对此评价争议颇多。但是我认为是大幸。我们的国民仍如鲁迅当年的表述,只有两类人,一是当稳了奴隶的人,一是为当奴隶而不得在争当奴隶的人。

当上访成为一道京城的持续了多年高热不退的连续剧,李雪莲式的人物典型是个幸运的例外。


此片能否拿国际奖项,另说。

国际奖项早已经变味儿。如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一个美国的一个乡村歌手,这是对一个全世界闻名大奖的一次自我戏弄。它正告了一个现实,别把国际大奖当回事儿。

但我认为《我不是潘金莲》是国产片的大胜完胜。

这同样是艺术追求精神的一类胜利。

向这群编导演们致敬。


2017、1、26、匆匆写于北京

进入 白志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我不是潘金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00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