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远辉:名著导读——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97 次 更新时间:2017-01-30 15:22

进入专题: 中学语文   语文教育  

袁远辉  

本文由“韩军在线”主持人韩军老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授权转载。欢迎加入韓軍在綫QQ群,群号码:614121044


袁远辉,广东省龙川县赤光中学科研处副主任,龙川县享受政府津贴县管优秀科技人才,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首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所主持的导读教学课题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课题成果;发表导读教学方面的论文19篇,其中7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8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高中语文教与学》和《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出版专著《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爱好》。



各位师友,晚上好!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N].人民日报,1978-03-16(1).)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03.)

“学生解答语文题目尤其是主观题的能力,本质上以阅读能力为前提,因为,只要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该记住的也就记住了,需要理解的也能准确理解,并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分析、综合;最后或解答,或论述,都不是什么问题。”(万永祥.急功近利乃语文教育之最大敌人[J].语文教学与研究,(8上),2013:26.)

“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96.)

习近平:“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2015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对比图表国家           人均读书量

                  中国                                             4.35本

                  韩国                                              11本

                  法国                                              20本

                  日本                                              40本

                以色列                                             60本

在连续三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呼吁“全民阅读” 。面对全面阅读危机:语文教师的职责、使命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职责真的是用半年的时间把一本薄薄的教科书认真的教完就可以了吗?我们的使命真的是让学生做几份试卷、做一些习题就了事了吗?

这样,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事实:学生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不听你的课,对他们的语文成绩都不会有多少影响;语文素质强的学生其实和你的课堂教学关系不大。那么,令我们尴尬的问题来了:语文教师的价值如何体现?语文教师的尊严何以安放?

我们知道,小树苗在花盆里栽种而不让它深植在深厚的土壤众,它绝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水手只在水盆里训练而不让他在江海中搏击风浪,他绝不可能成为的优秀水手。所以,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他们无论在学校还是走入社会,他们爱阅读、能阅读,我们才无愧于语文教师的称号。

再回顾一下前面的两句话吧!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03.)

《红楼梦》我读了4遍,《水浒传》读了3遍,《古文观止》一个实词一个实词、一个虚词一个虚词的贯通、归类,还有阅读《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史记》,都读了几遍,反复贯通,因为我很清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而是要引导全班学生阅读。所以,我要求自己对名著内容非常熟悉,找到导读的规律。如何激发学生一气呵成的阅读下去;当学生出现阅读倦怠时,如何设置激趣点;当学生表面化阅读时,如何设置探究点;等等。这些都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偷懒。自己就这样反复地一字、一词、一句地读,很多时候都把自己深陷进去了,读《红楼梦》读到宝玉与晴雯临终前见面的情节、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钗大婚时的情节,还有读《平凡的世界》读到孙少平得知田晓霞被洪水冲走的情节,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关起门来哽咽落泪,任由泪水浸湿书页。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这首词里面的一句话“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句话能很好地表达我与学生共同阅读名著时的一种感受。总之,通过自己对名著的反复阅读,让书中的内容先入自己心入自己的脑,那么再去引导学生阅读,再多困难都不是事儿!

对于名著阅读,“师生共读”是战略,还要根据不同名著的不同特点,在“师生共读”的基础上制定战术。战术一:通过“构建校本阅读课程”导读名著(1)编制有利于进行导读教学的校本教材 (2)采取指导思考、指导审美和组织活动等导读策略实施导读教学(3)通过建立动态阅读档案、检查读书笔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例1:《红楼梦》导读,我用了一个学期,每2周1节课。不能让学生一拿到《红楼梦》就阅读,在学生正式阅读《红楼梦》之前,首先要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其次使学生基本了解与《红楼梦》有关的情况。

(一)通过教材、前言让学生明白阅读《红楼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高中粤教版教材必修4中有两篇课文《<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宝玉挨打》和推荐阅读文本《见微知著 意高辞美——<红楼梦>》都直接涉及《红楼梦》,其文本数量及内容篇幅在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教材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红楼梦》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红楼梦》应该是高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而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的前言部分提到了《红楼梦》的神奇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如痴如醉的忠实读者,达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程度”,教师可由此给学生谈谈两百多年来中国人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一些典故轶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阅读《红楼梦》作为中国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通过教材、前言让学生做好《红楼梦》阅读前的知人论世的准备

在正式阅读《红楼梦》全书前,可以以“我所知道的曹雪芹”和“我所知道的《红楼梦》”为主题,教师在导读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在阅读课本的三篇课文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的前言部分的基础上,上网搜索与之相关的内容并整合成书面作业;然后教师在第一节《红楼梦》导读课堂上组织以下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分小组对课前的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业;让完成得较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作业,教师指出这些学生作业的亮点;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对全班学生作业内容进行整合,再补充教师对《红楼梦》的了解内容。

二、以教师的情思来激发学生的阅读

要激发学生《红楼梦》阅读的主动性,这首先要求教师投入感情、带着思想去主动地去阅读《红楼梦》全书:通过对每一回的标题拟制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动力,在每一回通过问题设置给予学生阅读重点、方向等指引。教师通过这些体现自己阅读情思的标题和问题的拟制,才能更好地激起学生阅读《红楼梦》每一回的期待,并让学生在每一回的主动阅读中碰撞出自己的情思。

(一)以生动别致的标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红楼梦》的回目对仗工整、简洁凝练,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红楼梦》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这些回目又有些晦涩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的感受和理解给每一回重新拟制能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标题,要以这样反映教师情思的标题作为学生每一回阅读的支点,这些支点或设置阅读悬念,或提示内容线索,或暗示阅读重点,或提供思想启发等,给学生勾勒出一片有趣的期待视野。

拟写《红楼梦》各回标题不求涵盖每一回的全面的内容,只求通过标题展示的阅读视野去激发学生对《红楼梦》每一回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思考。

(二)以多样多角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求教师研读《红楼梦》的每一回的内容,对书中的细节内容了如指掌,对回与回之间的勾连呼应了然于胸,然后设计出能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并诱导学生尝试着去品味《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的问题。

这无论是从耗费的时间精力还是从鉴赏的能力水平,对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来不得半点虚假,但比起完全照搬别人研究成果来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唯有这样的付出才能正真地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建构。

还有,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能指出学生要阅读的页码,这除了能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正陪着他们一起阅读,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必须要非常明确的是教师在每一回所设计的问题绝不能成为学生流畅阅读的绊脚石、拦路虎,而应是他们深入阅读的润滑剂、推进器,所以千万不要给这些问题设置所谓的标准答案,不要当作测试去给学生的阅读进行量化评分。学生如能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除了给予鼓励或赞赏外绝不能有其它一切消极性的东西。

三、以师生交流共享来推动学生的阅读

《红楼梦》导读过程中要进行多重对话。首先要求教师要保证自己和《红楼梦》的阅读对话的自然、真实,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红楼梦》阅读,平等地对话交流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

(一)师生读书笔记交流共享要把在《红楼梦》这本书上做读书笔记作为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师生一起以圈画、批注等方式在书中留下自己的情感、思想的笔墨痕迹。

首先,教师通过自己的读书笔记的传阅来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真切地领会做读书笔记具体的操作方法。其次,教师通过圈画书中重要的观点、关键的词句、有意味的词句及使用各种形象化的表情符号来引领学生的阅读思路,指导学生鉴赏思考。

最后,教师要敢于在读书笔记中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来鼓励学生投入地阅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思想,读出自己的真性情,在阅读中切实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还有,教师在每个学生的《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中通过批语的途径来达成交流共享,这种交流共享能很好地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享在《红楼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对《红楼梦》不同的关注点,指导学生组建不同的阅读合作共享小组。根据学生对《红楼梦》不同人物的兴趣,分成宝玉组、黛玉组、宝钗组、熙凤组等;根据学生对不同角度的关注,分成服饰研读组、建筑研读组、诗词研读组等。教师首先可以随机参与到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共享,或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提出自己参考意见;其次是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进行阅读合作成果的推介分享。

(三)师生课外微信交流共享学生《红楼梦》阅读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便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心得和疑点能得到及时地交流和解决,更好地营造《红楼梦》课外阅读的交流共享氛围,这就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微信,从而把《红楼梦》的阅读置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

《红楼梦》问世以来,很多人从各种立场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特别是其中一些名家解读的观点,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的指导,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思想的启发,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些审美的趣味,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涉猎这些名家解读内容,可以使学生更高效阅读《红楼梦》,深化他们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感悟,领受《红楼梦》的趣味,从而让《红楼梦》最终成为学生生命中一份深厚的精神人文财富。

四、以名人、名家的解读来深化学生的阅读

《红楼梦》问世以来,很多人从各种立场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特别是其中一些名家解读的观点,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的指导,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思想的启发,有的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些审美的趣味,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涉猎这些名家解读内容,可以使学生更高效阅读《红楼梦》,深化他们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感悟,领受《红楼梦》的趣味,从而让《红楼梦》最终成为学生生命中一份深厚的精神人文财富。

(一)脂砚斋的点评注意其中的隐语内涵的揭示、伏笔照应的提示、创作手法的明示

(二)名人、名家的解读1.名人的心得近当代很多名人对《红楼梦》都颇有心得,这些心得因各人所站的立场、认识角度、学养程度等因素而丰富多样异彩纷呈,这正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涉猎这些名人的心得体会,必然能够拓宽学生《红楼梦》的阅读视野,使学生不断从中获得多角度的阅读启发。首先是《红楼梦》名人阅读方法推荐。其次是《红楼梦》名人鉴赏心得推荐。教师可通过展示这些名人对《红楼梦》的心得评论来指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具体篇章,然后组织讨论探究;或只作展示,学生自由参考选用。

名家的研究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成为一门学问——红学,还分出什么索引派、考证派、创作派等派别,近当代比较著名的红学大家有蔡元培、胡适、王国维、周汝昌、刘心武等。可以根据学生总体的阅读进度,适时展示一些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红楼梦》名家研究的重要观点,帮助学生阅读思考;也可以根据学生总体阅读程度,有选择地系统地介绍一些《红楼梦》名家研究著作,推荐引导学生去阅读,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

对于名人的心得体会和名家的研究成果,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荐学生阅读,不能让学生因此对《红楼梦》的个性化阅读造成阻碍,甚至消弱他们阅读的主动性。

五、以《红楼梦》电视作品贯穿学生的阅读的始终

虽然影视作品对经典名著阅读的作用的好坏存在争议,但直观形象的《红楼梦》电视剧还是有助于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从艺术性角度考量,主张推荐学生在课外观看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从情节展现的完整性来看,也要结合观看2010年版《红楼梦》电视剧,但没有必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把两个版本《红楼梦》电视剧都一集不漏地看下去,而在导读课中则应该配合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对两个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地作截取性地呈现。

(一)人物角色的品头论足《红楼梦》人物描写非常精彩,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应是学生阅读鉴赏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处理好文字鉴赏的指导和电视画面的呈现问题。

(二)场景陈设的认识呈现《红楼梦》人物活动的场景比较多,有的场景描写得非常繁复,需要对古代建筑陈设有一定的了解和较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较好地在脑子中呈现这些建筑陈设。这对学生的《红楼梦》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截取《红楼梦》电视剧中有关场景陈设的视频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三)歌曲旋律的视听感染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12首歌曲堪称经典,选自原文中的诗词,内涵丰富,旋律优美,感染力强,要在导读中利用好。在导读与之相关的回目时以MV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就歌词进行深度鉴赏,最后让学生学唱这些歌曲,从而让这12首歌曲“有声有色”地贯穿学生《红楼梦》全程的阅读。

《红楼梦》导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难度很大。

备课

一、一线串珠读

全书七年级上册的课文《空城计》是一篇节选自《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的故事,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情节、人物、艺术手法等,但想只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就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事实证明是不太可能。

由于时间关系,分享一下第二个战术吧:《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导读必须突破传统的导读思维,利用好课文《空城计》,探索出一条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导读路径。课文《空城计》讲的就是诸葛亮面对强敌临危不乱,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但从计谋这个角度看,《空城计》这篇课文无非是演绎了“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这个计谋,而《三国演义》全书都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三十六计”。因此,可以以“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所演绎的故事为线索开展《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导读教学,具体的导读路径如下。

(一)授之以渔读几回

为了方便导读,可以把《三国演义》的内容切分成一个个故事,大体可分为使用单个计谋的故事和连用多个计谋的故事。如果先指导学生掌握这两类故事的阅读方法,然后再通过书中的故事指导学生理解好“三十六计”中的各个计谋的概念及其作用,就可以让学生基本独立地把《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下去了。

1.指导学生掌握单一计谋的故事的阅读方法。课文《空城计》属于单一计谋的故事,可以通过课文教学给学生讲解这类故事的阅读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多个计谋的故事的阅读方法。多个计谋的故事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构思往往错综复杂,这应该是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最大障碍,如果以“三十六计”巧妙运用为切入点来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故事,就不仅能够收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相伴相随读一程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阅读《三国演义》两类故事的基本方法,但真的要开始阅读如此厚重的著作,大部分学生还是心生畏惧的。那么,有必要结合“三十六计”各个计谋的概念特征和《三国演义》一些重要的人物的展现,具体运用《三国演义》两类故事的阅读方法,运伴随学生一起阅读好《三国演义》前十回。万事开头难,只要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阅读了《三国演义》的前十回,学生对《三国演义》后面部分的阅读自然会渐入佳境。

1.辨识计谋。在《三国演义》的前十回,每一回都可以找到属于“三十六计”的计谋。

2.认识人物。在《三国演义》的前十回一些重要人物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等已出场。为了让学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把这些人物的图片或精彩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比较多,考虑到人物形象扮演的水平和拍摄的质量问题,并为后期引导学生观看《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做好准备,那些图片和视频最好统一从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剪辑。

(三)步步惊心读到底

“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的阅读,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三国演义》整本书的阅读中自始至终保持主动性呢? “三十六计”贯穿了《三国演义》整本书,所以,可以指出“三十六计”各个计谋在《三国演义》中演绎的典型故事,以这些典型故事作为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一个个“临时终点”,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把《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下去的兴趣。

挖掘定位。全面挖掘《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的故事,在第十回之后每隔几回就定位一个包含计谋的故事。

2.激趣达标。三十六个“临时终点”的定位给学生《三国演义》的阅读设置了一个个小目标,接下来就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地“走”向这些目标的兴趣。(1)不同计谋的比较激趣。(2)相同计谋的比较激趣。(3)场景图片的展示激趣。有些计谋使用前的形势扣人心弦,有些计谋使用后的效果动人心魄,通过剪辑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场景图片来展示这些计谋使用前后的典型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步步为营读

重点把课文《空城计》作为引子,以“三十六计”为导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整体情节和人物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煌煌一本《三国演义》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在七年级时读完《三国演义》整本书就算了,接下来还要从初中各年级教材课文中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人物入手,再分年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阅读《三国演义》,从而步步为营地让学生从《三国演义》里汲取更多的智慧。

初中教材课文中提到了如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七年级上册《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八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提到周瑜;八年级下册司马光的《孙权劝学》提到孙权、吕蒙、鲁肃,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提到孙权、刘备、曹操;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以上这些《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几乎家喻户晓。以上述这些教材课文为引子,以某人物为中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某人物相关的章节内容。

(一)主题分类读

曹操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这首诗,曹操借大海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并将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昂扬奋发的壮志豪情融会到诗中。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作者罗贯中对曹操以贬抑为主。所以,要有机地连接《观沧海》来导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要在《三国演义》中找到一个连接点。

对曹操导读内容,教师首先不能以传统的“贬曹”观念先入为主给学生明示,否则,这种导读的意义就不大了。在整个导读过程,还有必要结合《三国志》有关曹操的记载,以现代的视角和眼光去探究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

二)探究批判读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虽然也腹有良谋,但每每被诸葛亮看穿;虽也也心存大志,但处处被诸葛亮占得先机。他被罗贯中塑造成一个心胸狭隘、近乎阴险的小人形象,他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衬托神机妙算、法力无边的诸葛亮的伟大形象。而八年级上册杜牧的《赤壁》认为周瑜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原因只是借助偶然的东风,其实就对应了《三国演义》周瑜在赤壁之战如果没有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但对这场影响当时历史走向的大战,孙吴联军取得的胜利难道真是上天的作用或只有诸葛亮的作用?周瑜的形象真的如此不堪?这就要以杜牧的《赤壁》作为引子,用批判性的思维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至四十九回赤壁之战的全景式描述,从而去破解种种疑问。

(三)纲举目张读

孙权虽然孙权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与曹操、刘备比较起来相对较少,但这个人物形象给读者的印象却非常深刻。八年级下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对孙权的述评基本对应了《三国演义》中孙权雄才大略、刚毅不屈的鲜明形象。《三国演义》对孙权形象的塑造方法与八年级下册教材司马光的《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类似,其主人公从表面看虽然是吕蒙,但吕蒙自始至终的表现都是由孙权影响和推动的,即看吕蒙的作为可同时感知到孙权的宏大形象。《三国演义》有很多篇幅叙述了东吴各文臣武将的功绩,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但这些人的作为都与孙权息息相关,看这些人的作为即可看到孙权的作为。所以,结合八年级下册教材这两篇诗文的内容和写法,可用纲举目张的方法导读《三国演义》,即以孙权为纲去阅读梳理《三国演义》中东吴的文臣武将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再间接从中鉴赏孙权的形象。

(四)连接比较读

诸葛亮《三国演义》用大量篇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一个具有神鬼难测的智谋和呼风唤雨的能力的诸葛亮,而书中“六出祁山”较为集中反映了诸葛亮这种形象。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出师表》这篇课文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正式开启的标志。《出师表》的教学如果仅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表面地了解一下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赤胆忠心,那未免“大材小用”了。所以,把《出师表》的教学直接指向《三国演义》的导读,就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三国演义》所展现的广阔的历史情境中和形象的小说艺术世界中,感受诸葛亮绝妙的智慧以及其他三国英雄的勃发英姿,这样必将能更好地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二个战略:高效阅读

构建校本阅读方法课程指导学生高效阅读

一、编制阅读方法校本教材必须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既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又注意方法的系统性、前瞻性,对介绍阅读方法的相关书籍进行去粗取精、化繁就简地梳理、挑选、整合、归纳、创新,坚决舍弃那些大而无当的理论和华而不实的方法。

(一)阅读心理

阅读心理是阅读研究者和善于阅读的人非常重视的,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也是在研究各种阅读心理的基础上创立的,校本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首先要整合那些关于阅读心理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其次要积极发现与这方面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完善、创建阅读的心理调整策略。主要是围绕如何避免、纠正阅读的消极因素,建立积极主动的阅读心态这个主题来梳理、整合。

阅读心理调整很容易被人轻视,其实,重视它会让阅读事半功倍,忽视它会使阅读事倍功半,而且它的运用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二)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方法可谓不胜枚举,名人有名人的阅读方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阅读方法,不同职业身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人生阶段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加选择地随便抓一把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于阅读,很可能会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阅读习惯爱好的形成产生负能量。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阅读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1.对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方法加以扩展说明。

2.详细提供几种课本中没有提到但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如“笔记阅读法”,这种方法包含“标记读书法”、“质疑读书法”、“出入读书法”、“浓缩读书法”等

3.简略展示一些的个性化的阅读方法,以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如“异想天开读书法”、“视听读书法”、“自我讲授读书法”等,这些读书法个性化强,也比较新颖,可能只适用一小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或对某些学生将来特定的阅读有用处,所以可以简略提及这些阅读方法对应的事例、操作程序。

(一)讲解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的讲解阅读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意见,对阅读方法中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作出解释,对其中的一些较复杂的操作方式进行说明。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阅读方法的讨论,从中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提示或暗示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必须掌握,哪些阅读方法适合哪些同学。这种教学过程主要还是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掌握,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被咨询者的角色,随时接受学生的询问。

(二)训练

阅读方法的校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精力要落实在组织、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具体的阅读实践,根据实践训练使用的材料,从三种途径来实施:

1.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的语文课本的学习中去

2.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网络阅读中去。

3.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名著中去。很多学生对名著阅读不感兴趣,甚至畏惧读名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不得法。从“目录读书法”、“出入读书法”等名著阅读的基础方法到“笔记读书法”,阅读好名著就须用好这些阅读方法。

三、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阅读方法的学习重在实际的阅读运用,而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恰当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高效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由此形成阅读爱好。所以,要通过对学生阅读过程使用阅读方法情况的观察与记录进行定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进行积极评价,在正面评价中引导学生善用阅读方法多阅读。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运用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我激励、相互促进。诊断、反馈和激励是阅读方法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

第二条路径:通过开发《超级快速阅读》指导学生高效阅读。

第三条路径:通过开发《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导学生高效阅读。

最后再分享一句话,与各位师友共勉吧。

“请你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23.)

本次发言稿由刘菱老师整理


    进入专题: 中学语文   语文教育  

本文责编:lijie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95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