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三峡工程不仅仅为了发电,主要还是为了防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98 次 更新时间:2016-07-08 00:09

进入专题: 三峡大坝  

李鹏  


近日,《李鹏论地区经济》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该书收入了李鹏1983年至2003年间有关地区经济方面的报告、讲话、谈话等文稿,共150篇,约38万字,部分文稿为首次公开发表。

李鹏在前言中写道:“本书着重收录了我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察调研和听取汇报后针对当地经济工作的讲话和意见,也有从全局或区域经济考虑的有关经济政策和。反映了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任职期间,就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客观展现了沿海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

曾兼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的李鹏,在新书中有几处谈及三峡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1992年的6月27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

李鹏在这次座谈会上谈到,“如果没有充足的电力,要发展经济是很困难的……这个地区九十年代还是以发展火电为主,适当地发展核电,同时开发三峡水电,以解决能源问题。这个地区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生活用电,需求都是比较大的。”

他专门讲到三峡工程的问题。

“三峡工程已经酝酿了三十多年了。经过大量的工作以后,这次全国人大已经正式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可以说是中国建设史上一件大事情。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展实质性的工作。现在就要尽快地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抓紧开展移民工作的试点,为三峡工程筹备资金。将来,三峡工程的资金是多渠道筹集,渠道比过去广,可能性比过去大,人民对三峡工程有比较高的热情。所以,我看三峡工程的资金是可以解决的。”李鹏说。

“应该说,沿江地区大多比较富饶,唯独三峡是一个不发达的、比较贫困的地区。因此,在建设三峡工程的过程中,要通过劳务的投入和建筑业、运输业的发展,进行开发性的移民,实现脱贫致富。”李鹏说。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兼任主任。

1994年12月14日,李鹏在宜昌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2002年5月6日,李鹏在考察湖北期间听取湖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也在讲话中谈到了三峡工程建设。

李鹏说,建设三峡工程,湖北是最大的受益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三峡工程,就是为了解决湖北防洪等重大问题,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在决定是否兴建三峡工程的问题上,当初就有两派之争,各自从不同角度阐述不同的理由。其中有的着重从发电角度考虑,建议先支流,后干流。但多年来长江洪水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面临的危险逐年增大。而先支流后干流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武汉防洪的问题。”

李鹏回忆,在1992年的人大会上,建议通过三峡工程项目时,这个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事实上,防洪是决策修建三峡大坝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电,主要还是为了防洪。三峡工程湖北受益最大,湖北理所当然应该多作自己的贡献。”李鹏说。

移民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三峡工程的建设,而百万移民的85%是在重庆市。

1997年6月18日,李鹏在重庆直辖市挂牌揭幕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的意义之一是“有利于组织实施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保证三峡工程顺利进行,加快库区经济发展”。

李鹏还在2000年11月14日考察重庆时谈到,三峡工程建设是重庆的机遇之一。

“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不仅使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而且逐步能致富。从已经搬迁和正在搬迁的情况,大家看到了希望,特别是采取了对口支援方针以后,全国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纷纷到三峡库区落户,使库区的企业有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能够开拓市场。三峡库区原有的企业,如果不搬迁,按照原来的技术水平,也会逐渐失去市场甚至破产关闭。”李鹏说。


【注】澎湃新闻记者林尹综合报道。


    进入专题: 三峡大坝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60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